导图社区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这是一篇关于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的思维导图,包含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等。
编辑于2023-12-27 14:38:43个案工作法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心理社会治理模式
核心:“人在情境中”
理论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成长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良的生活环境;生活压力过大或缺乏功能发挥的机会
不成熟的自我和超我功能:自我和超我功能没有充分发展;像没长大的孩子,害怕独立,不愿承担责任。
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自我和超我发展不平衡,过分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
缺乏“对错”价值观和行为自控力
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和超我功能:自我和超我发展过度,过分抑制紧张和不安,一味要求自己,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重视人际沟通的状况,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面临困难,自身也具有待开发的潜能
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
非反思性技巧
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技巧
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
2、间接治疗
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
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问题的原因
心理动态诊断
对案主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互动关系进行诊断,如: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缘由诊断
对困扰产生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如:困扰的原因、产生时间、影响等
分类诊断
对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
3、采用多层面的介入方式
减轻不安;减轻功能失调;增强适应能力;开发潜能;改善人际关系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原理相结合
理论假设
1、关注焦点是人的认知和行为
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的行为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2、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行为影响思维方式和情绪
3、从因素角度看,认知包括
意识
意识状态最上层,是理性的基础
自动念头
是意识的下层,是在实际处境中快速流动的意识状态
图式
是意识状态的最深层,由信念组成,影响对环境信息的处理
方法技巧
1、个案概念化
强调个别化,设计具体的服务计划,不是直接安排治疗
2、合作式治疗关系
与案主建立信任、平等的治疗关系,案主承担重要责任
3、苏格拉底式提问
采用启发式的提问,调动案主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4、结构化和心理教育
让案主设计日程安排和反馈方式,运用案主日常经验呈现治疗要点
5、认知重塑
辨认错误认知、列举理性选择方式、认知排演等方法
特点
1、认知和行为结合
2、采用综合方式开展辅导工作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以人本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
经典理论
A(事件)B(信念)C(情绪和行为)理论
非理性信念
绝对化
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自己完美无缺
普遍化
把个别性普遍化处理,如:多次失败后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笨
抽象化
把经验抽象为一般准则,如:我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
治疗技巧
检查技巧
反映感受
让案主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感受
角色扮演
让案主扮演特定角色,体会非理性信念
冒险
让案主从事自己担心害怕的事
识别
分析、了解非理性信念
辩论技巧
辩论
对自己提出质疑
理性功课
协助改变
放弃自我评价
逐步消除非理性信念
自我表露
学习社工的自我表露
示范
社工示范
替代性选择
寻找替代性方法
去灾难化
让案主设想最坏的结果
想象
想象困境
模式特点
明确辅导要求
明确困扰的原因是非理性信念而非事件
检查非理性信念
鼓励、协助服务对象自省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认识了解不切实际的地方
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用理性替代非理性
巩固辅导结果
通过练习巩固实际应用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基本假设
为了解决服务效率低下,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
高效的服务必须符合的基本要求
时间有限、目标清晰、方法简要、过程精密、效果明显
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
服务对象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要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度
服务对象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治疗技巧
1、有效沟通要素
有系统、有反应
2、有效沟通功能
探究、组织、意识水平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特点
清晰界定问题;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合理界定任务
最好的任务包括:服务对象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意愿
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模式工作目的
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内容
危机介入理论
定义:正常生活受到意外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分类
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上学、工作、婚恋等
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家庭破裂、战争、灾害等
发展阶段
危机:事件发生,压力加剧
解组:努力失败,无法回避,极度困扰,认知下降,生活失衡
恢复:经历痛苦,开始调整行为方式,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重组:走出混乱,重拾自信,恢复新的生活
介入原则
1.及时处理
2.限定目标
3.输入希望
4.提供支持
5.恢复自尊
6.培养自主能力
特点
1、迅速了解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情绪
4、积极协助解决当前问题
人本治疗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注重感受和反映服务对象的内心变化
理论假设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人的本质是好的,能发挥自我潜能,追求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向
自我概念
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
对自己、对自己与他人关系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心理适应不良和失调
他人的评价导致服务对象自我概念与真实的经验和感受相冲突
治疗策略
不是采用具体的辅导技巧,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成为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人
发挥个人潜能的五个特征
1、基本领悟周围环境,是理性的人
2、充分把握每一刻,珍惜生活,适应力强
3、依据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勇于担责,忠于自己
4、面临众多的选择,能够体会内心的自由
5、积极应对变化,具有丰富的创造力
特点
注重社会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
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
关注辅导过程
家庭治疗模式
本质特征
把家庭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结构式家庭治疗
基本概念
家庭系统
不同成员组成,相互影响
家庭结构
包括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结构等
病态家庭结构
包括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
家庭生命周期
包括形成期、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解组期
治疗技巧
重演
让家庭成员实际表现相互交往冲突的过程,呈现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
集中焦点
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交往方式与问题的关联上,避免家庭成员回避问题
感觉震撼
利用重复、简洁的词语等方法让家庭成员明了社会工作者的谈话内容
划清界限
帮助家庭成员分清交往的边界线,使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变得富有弹性
打破平衡
协助家庭成员挑战家庭的病态结构,改变家庭的权利运作方式,打破病态家庭结构的平衡
互动方式
让家庭成员了解相互之间的关联方式,明白自己是怎样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
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
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向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意见和解释,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合理的观察生活的视角
似是而非
通过强化问题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更明显,使错误想法显现出来
强调优点
引导家庭成员关注整个家庭或者个人的优点,避免过分关注家庭的不足
特点
以家庭为焦点
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结构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
家庭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回馈、家庭生命周期、成员症状与交往方式
强调功能恢复
改变成员看法;改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错误观念
萨提亚家庭治疗
理论假设
个人
相信人是善的。个人能力的发挥取决于和他人交往的感受及获得自尊心的高低
困难
不是困难导致问题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错误的应对方式
家庭
家庭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处理家庭成员的差异时,要警惕封闭式(奖励或惩罚),最好采用开放式(弹性激发潜能)
治疗方法
自尊和自我价值诊断;沟通方式诊断;家庭规则诊断
特点
对自尊的强调;关注经验的整合;注重感受的改变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个案工作过程的划分
以时间为划分标准和以服务内容为划分标准,分为6个不同阶段
1、接案(稳)
倾听求助对象的要求,初步评估其问题,并与其协商,看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服务
求助者服务申请
需求不同,口头或书面
接案
增强信心、鼓励改变、明确要求、确认身份
建立专业关系
建立初步的口头或书面的契约关系
需要转介的情形
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服务范围
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
2、预估(全)
资料收集
个人情况、周围环境、互动状况
问题预估
同时结合横向(生理、心理、社会)和纵向(过去和现在)进行分析
问题分析
主要表现、问题成因、能力与资源、干预建议
3、计划(细)
服务计划的制订
计划内容
案主基本情况;主要问题;理论依据;服务目标;阶段和方法;时间期限;联系方式等
计划制订
准确分析问题、明确服务目标、熟悉服务范围和能力、了解对象资源
面谈内与面谈外的安排
面谈开始要回顾,面谈中要指导,面谈后要布置任务
签订服务协议
明确:目标、方法、权利和义务、时间地点和次数、签字
在计划阶段签订正式服务协议
4、介入(实)
服务的推进
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用综合策略
专业角色
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关系维持
接纳、无条件关怀(尊重、非评判)、真诚
链接资源
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
链接资源的方式
6种:提供、发现、培育、表达、利益的协调、权益的保护
服务协调
服务面谈内与面谈外的协调
服务对象改变与周围他人改变的协调
服务对象改变与社会工作者改变的协调
5、评估(真)
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
目标的实现程度
资源投入情况等
6、接案(诚)
可以结案的情况
目标实现
案主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关系破裂
出现新问题
其他
不良心理的处理
预先告知;巩固收获;探讨结案后问题应对;鼓励表达,探讨跟进服务
结案的形式
直接告诉案主
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
变化联系方式
跟踪服务
巩固能力、增强支持、持续评估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会谈
定义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也叫个案面谈
类型
1、建立关系的会谈
创造宽松的氛围,自由表达
2、收集资料的会谈
准备访问提纲
3、诊断性会谈
根据事实做出推断,深化理解,准确判断
4、治疗性会谈
施加影响,促使改变
5、一般性咨询会谈
专业知识通俗化
个案会谈安排
会谈的准备
阅读资料;确定时间、地点;场地布置等
内容安排
开始、中间、结束各阶段的内容和时间分配
会谈内与会谈外的安排
布置行动任务
技巧
支持性
专注
社会工作者通过友好的视线接触、开放的姿势以及专心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的表达
倾听
社会工作者用心倾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同理心
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
鼓励
社会工作者运用口头或身体语言(点头、微笑等)来肯定服务对象的积极表现
引导性
澄清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
对焦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进行收窄,集中讨论焦点
摘要
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
影响性
提供信息
社会工作者借助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
自我披露
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处理事情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
建议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忠告
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或者必须采取的行为
对质
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记录
方式
文字、录音、录像
要求
格式要求要符合逻辑;重点描述现在的问题,把过去经历作为补充解释;先进性事实描述,后做推断
作用
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据;未来研究参考
收集资料
会谈(自我陈述、对答)、调查表(结构式、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现有资料(文献、实物)
制定服务计划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SMART原则,即现实的、可测量、可达到、相关性、时间性。
清晰且现实;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
服务对象的范围要明确
以服务对象为主,身边重要的他人为参与者,其他重要的人为支持者
服务策略要合理
策略与目标一致,策略之间要协调
评估
类型
效果评估+过程评估
根据评估任务选择类型;综合运用类型
评估方法
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心理测量等,注意结合运用
服务对象参与
坦诚
评估前表达诚意
保密
评估中保密
个案管理
含义
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
是介于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之间的一种整合性服务方法
特点
多重问题
“全貌”工作方法
双重功能(建立专业关系、保证服务效率
实施原则
服务对象参与
服务评估(核心任务)
服务协调:“全人”服务
资源整合
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
服务监督
个案管理工作过程
个案发掘与转介
评估与选择
个案管理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的执行
监督与评估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