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肝炎的常规疗法
肝炎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肝炎的常规疗法
甘草甜素
作用
用于抗过敏
特别是皮肤过敏
能影响免疫活性
有明显保护作用
肝硬化
药物实验性肝炎
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坏
预防输血后引起的肝炎
预防手术后的肝功能改变
药理
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
乙型肝炎治疗中
使e系统血清转变
抗病毒作用
通过小鼠及人体实验中
可诱生IFN-y
增强Nk细胞活性
提高免疫力
适用范围
慢性肝炎
中毒性肝功能改变
输血后肝炎
手术后肝功能改变
剂型与规划
注射剂
强力宁(静脉或肌肉注射)
甘草甜素0.2%
半胱氨酸0.1%
甘氨酸2%
片剂
克肤疾郎片2号
每片含量
甘草甜素25毫克
DL-甲硫氨酸25毫克
甘氨酸25毫克
沉淀碳酸钙50毫克
副作用
潜在的类醛固酮作用
保肝治疗
三磷酸腺苷ATP
体内组织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必须有ATP参与
体内
脂肪
糖
核苷酸的合成
肌体内代谢及肌肉收缩等必须之物质
改善肌体代谢
蛋白质合成需要大量的ATP
蛋白质合成和核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合成蛋白质的特异性直接受m-RNA控制,间接受DNA控制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
需要氨基酸的活化
活化的过程由线粒体的ATP供给能量
应用ATP治疗肝病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有利肝病的治疗
参与糖原的合成
治疗肝病时供给ATP,能发挥有利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
肝病
心脏病
心衰
心肌病
不易透过细胞膜,有无生理效应,值得怀疑,其作用不能肯定
用法与用量
一日1-3次,每次20毫克
肌注用水剂
静脉注射用粉剂
以磷酸缓冲液溶解
再以5%-10%葡萄糖液20毫升稀释后缓慢注入
以免引起低血压,眩晕等副作用
针剂(效果更好)
水剂
附磷酸缓冲液2毫升
每支20毫克(2毫升)
粉剂
肌注剂量较大会出现局部疼痛,但减少肌注剂量疼痛减轻或消失
患者肌注ATP曾发现的不良反应
头晕
心慌
恶心
站立不稳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
经抢救后恢复正常
曾有报道静脉注射会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历
故应用ATP静脉注射时应特别注意
肌苷
细胞膜透过性良好
能直接进入细胞,转为肌苷酸,再一步变成ATP参与代谢
促进受损的肝细胞恢复正常
防止脂肪肝
提高各种酶的活性,活化肝功能
刺激体内产生抗体的形成
改善肠内铁的吸收
由微生物发酵而制得
化学名为黄嘌呤核苷
腺嘌呤的前体
腺嘌呤的组成
ATP
辅酶A
核糖核酸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
这些物质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体内能提高ATO的水平
并转为多种核苷酸,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
活化丙酮脱氧化酶,使低氧状态迅速恢复正常,呼吸功能顺利进行
可用于急,慢性肝炎急肝(硬)变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心肌损坏
能改善肝病患者的症状,在抢救肝昏迷时亦有一定作用
对解除因锑剂治疗血吸虫病时所引起的肝及心脏中毒,有显著效果,使原来不能完成疗程的病历能顺利的完成
肌苷及肌苷酸钠可与葡萄糖,生理盐水和氨基酸等混合使用
不能与乳清酸,氯霉素,潘生丁等酸性物质混用
口服
一日3次
每次服0.4-0.8g
注射
每日1-2次
每次200-600毫克
静脉注射或点滴
每片100毫克
针剂
200毫克/毫升
口服可有胃部不适及轻微腹痛
静脉注射时可有颜面潮红,恶心及胸部灼热感等
辅酶Q10
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化剂
细胞代谢的激活剂
机体的非特性免疫刺激剂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改善组织缺氧
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广泛存在于
肝
辅酶Q10含量最多
心
脾
肾
肺
脑
肌肉等各种器官中
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
改善肝功能
减少并发症
改善症状
可用于各种癌症的综合治疗
减轻放疗,化疗等引起的副作用
改善癌症病人的某些免疫功能
应用肝炎的治疗中
对肝细胞损伤的有保护作用
并能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各种
肝炎
肝坏死
心肌炎
心肌病变
癌症等病变
放疗,化疗后的机体组织损伤
每日一次
每次5-10毫克
2-4周为一个疗程
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片剂:每片10毫克
针剂:每针5毫克/2毫升
无明显副作用,无不良反应
可有恶心,胃不适,食欲减退等
偶叫荨麻疹-过性心悸
如遇有橙黄色沉淀物析出可将安瓿置于沸水中2-3分钟,振摇溶解恢复澄清后,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