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是一篇关于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思维导图,描述系统性能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的就是关于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基本的控制方式和分类等。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本导图用区分了考点,其中绿色为三星级考点、黄色为四星级考点,建议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标准化
1.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的系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2.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相应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微分方程,便是元件时域的数学模型
4.标准化,即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右端,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左端,方程两端变量的导数项均按降幂次序排列
基本定律
电气系统
无源器件
电阻
u=Ri
电容
i=C*du/dt
电感
u=L*di/dt
有源器件
放大器
虚短:U+=U-,虚断:i+=i-
遵循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机械系统
质量要素:F=ma
弹性要素:F=kx
阻尼要素:F=fv
惯性要素:T=Ja=J*dw/dt=J*d^2(Q)/dt^2
遵循的基本定律:线位移—牛顿第二定律(合力F=Ma);角位移—牛顿转动定律(合力矩T=Ja)
典型系统的微分方程
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
RLC电路
直流电动机
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
热力系统
流体过程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小偏差法-泰勒级数法)在给定工作点泰勒展开,只取一阶微量各项,忽略高阶无穷小项(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处可以用该点的切线方程线性化)
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经典法(高数方法)
拉氏变换法
定义
拉普拉斯变换定理
拉普拉斯反变换
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过程
1.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将微分方程转换为变量s的代数方程
2.由代数方程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
3.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即所求微分方程的解
计算机求解
运动的模态(振型)
n阶特征根(li)且无重根:y=c1*e^(l1t)+c2*e^(l2t)+……+cn*e^(lnt)
有多重根l,则模态会出现t*e^(lt),t^(2)*e^(lt),……
共轭复根l=s+jw,共轭复模态e^[(s+jw)t],e^[(s-jw)t](即e^(st)*sinwt,e^(st)*coswt)
传递函数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注意零初始条件2层含义:1.系统输入量及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0;2.系统的输出量及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也为0)
性质及局限性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阶数m≤n分母阶数)
2.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3.传递函数与系统的微分方程之间有相通性,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4.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5.传递函数与复平面上的一定的零极点图相对应。
6.(局限性)传递函数是对动态系统的外部描述(内部状态无法反映),只适用于描述线性定常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只直接反映系统在零状态下的动态特性。
表示形式
1.零极点形式(K为根轨迹增益)
2.典型环节形式/尾1型(K为开环增益)
典型环节
1.比例环节(又无惯性环节,成比例不失真也不延滞复现)
2.惯性环节(3T-4T时才能比较好的复现)
3.积分环节(具有记忆功能)
4.微分环节(预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与输入导数成比例)
5.振荡环节(典型二阶系统)
6.延滞环节(也是线性环节,拖延一定时间/死时才复现)
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1.电位器(把线位移或角位移变换为电压量的装置~电压与角度Q(位移x)成比例)
2.测速发电机TG(测量角速度w并将其转换为电压量的装置~电压与角速度w成比例)
3.无源网络(复阻抗)
电阻R、电容1/Cs、电感Ls
4.两相伺服电动机(同直流电动机~K/(Ts+1))
5.单容水槽(流量变化与液位高度变化的关系~K/(Ts+1))
6.电加热炉(温度变化与控制电压变化之间的关系~K/(Ts+1))
结构图(方框图)
概念(组成)
由信号线、函数方框、分支点和相加点等组成
特点
1.结构图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不一定表示某具体系统的物理结构
2.用结构图可以直观的研究系统特性,分析各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同一系统的结构图形式不唯一,但其在输入、输出信号确定后,对应的系统传递函数是唯一的。
方框图的绘制
1.建立控制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要分清输入量、输出量,同时应考虑相邻元件之间是否有负载效应。
2.对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作出各元件的结构图。
3.按照系统中各变量的传递顺序,依次将各元件的结构图连接起来,置系统的输入变量于左端,输出变量于右端,(与微分方程标准化方向相反),便得到了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1.串联G0=G1*G2
2.并联
3.反馈
4.比较点/综合点移动
比较点前移
在移动后的分支中串入一个方块图,它的传递函数等于所跨越的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比较点后移
在移动后的分支中串入一个方块图,它的传递函数等于所跨越的方块图的传递函数的倒数
相邻比较点之间的移动
互换综合点的位置,不会影响总的输入输出关系
5.引出点移动
引出点前移
引出点后移
相邻引出点之间的移动
相互交换位置不会改变引出信号的性质
6.比较点与引出点之间的移动
遵循移动前后所得的分支信号保持不变的等效原则
信号流图
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节点、支路、输入节点、输出节点、混合节点、通路、前向通路、回路、不接触回路、回路增益)
梅逊公式
注意
不要遗漏回路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输入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总输出
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系统误差定义
输入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系统的总误差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