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预算编制的相关概念
这是一篇关于预算编制的相关概念的思维导图,包含了成功预算编制的特征、预算松弛、成本标准、资源配置、预算周期包含的步骤等内容。
CMA第一部分第二章规划预算与预测第一节战略与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概述、战略工具-SWOT分析、影响战略规划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规划工具-PEST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预算编制的相关概念
预算的相关术语及概念
预算的定义
预算是一个实体的营运计划(事前规划)和控制工具(事中严密控制),确定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或者一段时期内)为实现实体的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投入的定量指标(预算主要是定量指标,而不是定性指标,是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量化) 预算包括业务方面的预算(如收入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等)和财务方面的预算(如资金预算、现金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等)
预算编制及预算控制
预算编制是为了定时预算所实施的步骤,除了可以清晰的传达组织的目标,但理想的预算还应包括预算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如下目的: 没有预算的控制,预算只是预测而已;通过系统性的预算批审流程,使编制的预算预测性更强; 协调相关方的努力和相关营运活动 分析实际结果与预算的差异,向负责方提供反馈,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中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合理的,这样的目标具有激励作用。
预算期间
常见的预算期间是每年编制一次预算,便于每个财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很容易地与该财年的预算作比较 也存在3年期、5年期甚至10年期的预算以及期限短于1年的预算。 、预算通常会进一步分解为阅读或季度预算,或者采用连续性预算。
预算编制的原因
规划未来
沟通与协调
使组织目标能传达给组织所有成员,包括那些并不参与预算流程的组织成员。
监督控制
预算设立了标准或绩效指标,管理者据此可以监控组织目标的实现进度。通过比较某一期间或者某一部门的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管理者可以评估企业是否在某一期间实现了整体目标,或者某一部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将组织的实际结果和计划结果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从而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机会)
绩效评估
预算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评估的指南或工具。预算目标的制定为企业绩效评估及信息反馈提供了标准。
战略、计划和预算的关系
战略分析是长短期规划的基础,长短期规划继续延伸细化,分别引导出长短期预算,长短期预算反过来又引导出了总预算以及构成总预算的各个分预算。
利用预算目标进行绩效评估
预算编制的方式
权威式预算(自上而下)
优点: 有助于快速制定预算 容易实现做预算时的目标一致性,避免目标和意见的不一致; 管理层能更好的控制决策 高层高瞻远瞩,能力更强,因此制定出的预算可能制定出的预算质量更高 缺点: 掌握专业信息的基层人员没有参与预算,使得预算可能不够准确,缺乏合理性 用指令代替沟通,员工没有参与制定预算因此不受激励甚至不满 缺乏双向沟通 员工对预算的承诺程度低,可能不回严格贯彻和执行预算 不利于业绩考核
参与式预算(自下而上)
优点: 员工被充分授予参与预算制定,中底层经理的专业信息使预算更可靠 员工对预算的承诺度更高,对预算具有责任感;员工受到激励 较低的组织层级参与管理层的全面沟通,包括产品、服务、生产、销售 缺点: 预算的制定缺乏战略目标指导 预算编制流程时间长 高层管理者过松或过严的审批会导致预算松弛 有可能出现员工和公司目标不一致现象 预算目标可能不具挑战性,员工因此缺乏压力和动力,不利于公司发展
混合式预算(双向)
优点: 自上而下沟通战略目标、自下而上实施该目标 高层保留了预算的控制权;获得基层的专业信息,预算编制更准确合理 各层经理及员工参与预算,员工对预算的承诺度高,对预算具有责任感;受到激励 双向沟通通过交流协调保持公司和员工的目标一致性 有利于业绩考核 缺点: 预算编制流程比较长 有可能出现参与预算的员工与组织目标不一致 相比权威式预算有可能产生一定的预算松弛
确定预算参与者
最高管理层与预算参与者就战略方向相互沟通
预算参与者制定预算初稿
较低组织层级将预算提交到较高组织层级审查
通过严格而公正的预算审批形成最终的预算
预算参与者
董事会
最高管理层
预算委员会
中底层级的经理(制定详细的预算)
预算协调者
流程专家
预算编制的步骤
预算提案
预算商议
预算审查与批准
预算修正
预算周期包含的步骤
对整个组织和各个子单位分别编制预算(编制总预算和分预算)
所有管理者均同意完成预算中应由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得到管理者的支持)
预算被用于比较当期绩效与预期绩效(实际绩效VS预期绩效)
检查实际结果与预算间的差异(进行差异分析)
如果可能的话采取纠正措施(实施调整)
收集反馈信息,重新检查预算,必要时修订预算(重新修订预算)
预算编制过程中注意成本的可控性和经济因素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经济因素
经济条件
行业状况
组织计划
资源配置
成本标准
定义
标准的类型
权威式标准
参与式标准
成本标准的类型
理想标准
基本可实现标准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标准设定多采用的技术
作业分析
历史数据
市场预期与战略决策
标杆分析
预算松弛
概念
原因
分权式的预算管理模式使预算松弛产生的前提
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或利益冲突
信息不对称
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以预算标准评价业绩
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预防将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
有助于部门和个人实现目标,使业绩超过预期从而激发执行者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
有助于部门管理者实行业绩平滑
缺点
过于宽松的预算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预算松弛会影响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预算松弛会降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努力,因为预算松弛通常会高估成本和低估收入,从而降低实现目标的难度
如何防止预算松弛
高管层从严制定预算目标并加强预算审批
采用零基预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预算松弛
运用作业基础预算也可以很好的规避预算松弛
管理层以身作则,同时加强职业操守,讲究诚信
对预算和实际结果对比进行奖惩
预算灵活性
成功预算编制的特征
预算与公司战略紧密联系
预算过程独立于其他的工作,应根据战略规划和预测来编制预算
预算要能发现运营中的瓶颈,有效地利用资源
预算中的数据及支持依据要准确
最高管理层充分支持预算
预算成为激励员工、促进沟通和协调的工具
预算成为内部控制的工具
预算要很详细和具体,有充分的假设支持依据
预算要有严格的审查与批准
制定预算时,各部门应充分协调、合作
预算编制的过程要维持目标一致性,即各部门经理和最高管理层的目标是一致的
最终的预算不应轻易改变,但应要有足够的灵活性
销售和管理费用的预算应足够详细以使关键假设能得到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