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CPA2021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内容。
编辑于2021-07-16 20:57:27CPA-2022-经济法-笔记-思维导图-第9章-票据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12分-【基本靠理解】【单选1多选1案例分析1】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CPA-2022-经济法-笔记-思维导图-第8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11分-1单选和1案例分析和新增的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CPA-2022-经济法-笔记-思维导图-第7章-证券法律制度-20分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2022-经济法-笔记-思维导图-第9章-票据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12分-【基本靠理解】【单选1多选1案例分析1】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CPA-2022-经济法-笔记-思维导图-第8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11分-1单选和1案例分析和新增的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CPA-2022-经济法-笔记-思维导图-第7章-证券法律制度-20分的思维导图,快来看看吧!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3分,选择题]
法律基本概念
法的特征
法律体系 七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刑法
行政法
民商法
民法
商法
知识产权
经济法
社会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渊源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他附属性宪法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法律
基本法律【普遍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刑法》
《民法典》
一般法律【某一方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公司法》
《证券法》
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具有 行政 管理职能的 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
有地方立法权的 地方 人民政府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解释或者决定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国际条约和协定
《联合国宪章》
法律规范
1
授权性规范
可以、有权、享有权利
义务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
应当、必须、有义务
禁止性规范
不得、禁止
2
强行性规范
不允许任意变动和伸缩
任意性规范
在法定范围内允许 自行确定
3
确定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 (没有明确具体,需引用其他)
委任性规范
eg:···由国务院规定
准用性规范
eg:供用热力合同,参照适用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 特征
法律关系的 种类
法律关系的 主体
自然人
本国公民
居住 境内的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在境内 活动 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法人
营利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法人···
非营利法人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
特别法人
特定的 机关法人(如:法院)、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 法人、城镇农村的 合作经济组织 法人、基层 群众性 自治组织 法人···
非法人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
国家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自然人 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 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 民事 权利能力 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
<8岁
不能辨认 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限制民事行为
≥8~<18岁
不能 完全辨认 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完全民事行为
≥18岁
≥16岁,但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 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
法律关系的 客体 【法律关系 主体间 权利义务 所指向的 对象】
物
行为
作为
不作为
eg:禁止
人格利益
eg:公民的肖像、名誉、人身
智力成果
法律事实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 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按是否以 权利主体的 意志 为转移>
事件
行为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eg:订立合同
事实行为
与 意思表示 无关。eg:创作行为、侵权行为
***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2. 法治是最好的 营商环境 。坚持和完善法治,可以使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受到平等保护;可以规范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可以强化 企业合规意识,保障和服务 高水平 对外开放。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总目标 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2018 年 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 决策议事 协调机构。中央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办公室设在 司法部 。
***法治思想
1. 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2020年 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明确 ***法治思想 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 ***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思想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其核心要义如下: 第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第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第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第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第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第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第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 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首要的是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需要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同时,需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坚持依法治国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体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能力和水平。
法律条文 是 法律规范的 表现形式; 法律规范 是 法律条文的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