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流行病学思维导图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图中内容讲述了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狂犬病
病原学
棒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形似子弹
抵抗力:病毒易为紫外线、新洁尔灭、碘酒、高锰酸钾、酒精 、甲醛等灭活不耐热、加热100℃2min可灭活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为病犬 其次为猫、牛等无人传人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咬伤,宰杀病犬、剥皮等可感染、病犬的唾液经伤口侵入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率与伤口处理和是否接种疫苗有关
发病机理
咬伤→病毒在伤口周围横纹肌繁殖→侵入周围神经(至少72小时)→以5cm/d的速度向中枢神经扩散→形成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死亡
主要病理变化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特征病变: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多为1-3个月,超过半年者占4%~10%,超过1年以上者约1%
前驱期
本期持续1~2天对刺激敏感、轻度兴奋已愈合的伤口部位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等感觉异常
兴奋期
持续1~3天
神经系统高度兴奋
中枢神经:恐慌、兴奋、不眠
周围神经:痉挛、抽搐、声嘶
自主神经:流涎、多汗
四恐(特征):恐水、恐风、恐光、恐声
麻痹期
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安静,昏迷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诊断
有无被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结合临床表现较易做出诊断
治疗
死亡率高达100% 基于隔离,对症治疗 避免各种刺激因素 故咬伤后及时性预防
预防
伤口处理
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两者不能同用)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剪除有狗涎的衣裤
冲洗后用75%酒精或碘酊消毒伤口
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
抗生素预防感染、接种破伤风抗毒素、接种狂犬病疫苗
预防接种
在24小时内接种,越快越好
一般咬伤
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于0、3、7、14和30日完成。
严重咬伤
连续6天,每天一次10,14,30,90日各一次
全程预防接种后
半年内再次被狗咬伤可不必再接种疫苗
半年~一年再次被狗咬伤,加强两针
一年后再次被狗咬伤,全程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