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小我形式(极端)——恶棍
(在无法得到赞美或推崇的情况下,会选择屈就于其他形式的关注,得不到正面的,可能转而选择负面的)
常见角色——受害者
(小我寻求的关注就是同情或怜悯,或是他人对“我的”问题的兴趣。并不想要自己的问题获得解决,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它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爱人
(小我的欲求和需求的一种强化,你对一个人上瘾了或者说你对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的形象上瘾了。这和真爱一点关系也没有,真爱之中是无欲求的)
既定角色——社会的原型,eg.中产阶级的家庭妇女、强硬阳刚的男子、眉眼勾魂的女子、离经叛道的艺术家、有文化素养的人、成人(相当普遍)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功用是什么,而在于是否过于认同自己的功能,已至受其控制,并且让它变成了你所扮演的角色。
扮演角色时,是无意识的。当发觉自己正在扮演角色时,你的体悟就在你和角色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而这正是从角色中获得释放的开始。
当完全认同一个角色时,就把一种行为模式和你的本质混淆了,然后还会过于严肃地看待自己
临时扮演的角色——对于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态度和行为都会有所不同
人们愈是认同与他们个别的角色,他们的人际关系就愈加地不真诚。你心理的那个形象不但是关于那个人是谁,同时也是关于你自己是谁,特别是对于与你互动的那个人来说。所以你并不是和那个人在来往,而是你自己心目中的你,和你心目中的他在来往,对方也是。这些身份认同最终都是幻相。
人际关系多冲突,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