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茶文化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茶文化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总结了中国茶文化知识,大纲概览。喝茶有益健康,望大家都能喜爱我们的国饮。
手冲咖啡机测试体验报告,主要包括测试者信息、手冲咖啡基本知识、测试过程、情怀四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茶
茶杂谈
人在草木间
茶寿:108岁
茶桌暗语
茶之三次生命:生长-制作-冲泡
茶与五行:金木水火土
口粮茶
冷泡茶
抹茶:研磨
茶分类
焙火/发酵度
绿茶:发酵度0
炒青绿茶分为:眉茶、珠茶、细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
烘青绿茶分为:普通烘青、细嫩烘青等
晒青绿茶分为:川青、滇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分为:煎茶、玉露等
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
品质特征:清汤绿叶
黄茶:发酵度10-20m
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代表茶有:霍山黄芽蒙洱银针、蒙顶黄芽
工艺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品质特征:黄汤黄叶
白茶: 发酵度20-30m
保留茶毫,不炒不揉,晒干或文火烘干
代表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工艺流程:萎凋→干燥
品质特征:汤色晶亮,滋味鲜爽带甜
青茶: 发酵度约50m
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
工艺流程: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红茶: 发酵度80-90m
代表茶有: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品质特征:红汤红叶
黑茶: 发酵度100m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
代表茶有:“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品质特征:橙黄汤色,醇和滋味
季节
春茶: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
夏茶:5月初至7月初采制
秋茶:8月中旬以后采制
冬茶:10月下旬开始采制
毛茶/精制茶再加工
花茶
紧压茶
萃取茶
果味茶
药茶
茶饮料
茶工艺
萎凋: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
作青:摇青与堆置交替进行。
摇青:将萎凋的茶叶放在竹筛内,来回揉,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渐渐被氧化。
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
揉捻:滚动揉压卷曲,部分汁液被挤出粘附表面,冲泡时易于溶解茶汤之中
团揉:以布巾包裹茶叶使,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机来回搓压
渥堆:也就是将揉捻过的茶青堆积存放
干燥: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之茶叶
紧压:把制成的茶蒸软后加压成块状,这样茶就被称为「紧压茶」
蒸:使茶多热受潮。
茶文学
三茶六礼
三茶:订婚下茶,结婚定茶,同房合茶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茶禅一味
以茶代酒
端茶送客
酒满敬人,茶满送人
茶著作
一片茶叶的故事,茶界中国,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徽茶,茶叶之路,日本茶道,茶叶之路,茶缘天下
茶人物
茶圣:陆羽-《茶经》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
荣西禅师:日本茶祖
克鲁兹:葡萄牙,世界传播大使。《中国茶饮录》
凯瑟琳公主:葡萄牙,饮茶文化大使
罗伯特 福琼:英国,带走中国的茶种和制茶技艺
汤姆斯 立顿:英国,茶饮全球化普及
池秉德:清,中国近代茶业复兴先行者
托马斯 沙利文:美国,发明茶包
威廉 乌克斯:美国,《茶叶全书》
吴觉农:《茶经述评》,创建中国首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
刘铮亮:《茶十德》
卢仝:《七碗茶》
茶与人
体质
体虚:红茶,乌龙茶
湿热:绿茶、白茶、黄茶
体寒:黑茶、红茶
体胖:陈年老白茶、老普洱
生气:绿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
春饮花
夏饮绿
秋饮青
冬饮红
宜
忌
茶忌药
茶忌蛋白质
茶忌糖
茶忌酒
茶忌水果
茶储存
空气--加速氧化,影响味道--真空
温度--加速陈化--低温
湿度--变质发霉--干燥
光照--破坏色泽和口感--避光
茶文化
茶道
饮茶细节: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
日本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继承唐宋遗风
程序:净手,赏具,洗壶,入宫,冲泡,春风拂面,封壶,分杯,回壶,分壶,奉茶,闻香,品茗
法则:唐代克服九难;宋代三点与三不点;明代十三宜与七禁忌
茶道配件:茶筒,茶匙(茶扒),茶漏,茶则(茶勺),茶夹(茶筷),茶针(茶通),茶盘,茶船(茶池),煮水器,茶巾(茶布),茶荷
分类:煎茶道,泡茶道,斗茶道,功夫茶道
理论: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
茶艺
基本程序 1.礼佛——焚香合掌 2.调息——达摩面壁 3.煮水——丹霞烧佛 4.候汤——法海听潮 5.洗杯——法轮常转 6.烫壶——香汤浴佛 7.赏茶——佛祖拈花 8.投茶——菩萨如狱 9.冲水——漫天法雨 10.洗茶——万流归宗 11.泡茶——涵盖乾坤 12.分茶——偃流水声 13.敬茶——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 15.观色——曹溪观水 16.品茶——随波逐浪 17.回味——圆通妙觉 18.谢茶——再吃茶去
茶礼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茶修
《茶修》,中国茶里的修行之道,借茶修为,以茶养德。
茶德
《茶味八德》:茶有八德,德馨味厚。丹青难写,瓯鼎易烹。芳名鼎立,大器天成:
康乐甘香,有八德处有嘉饮; 和清敬美,无一物中无尽藏。
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器/茶具
材质分类:石茶具,金属茶具,陶土茶具,冰裂茶具,搪瓷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漆器茶具,木鱼石茶具,紫砂茶具,红瓷茶具,彩瓷茶具,黑瓷茶具,白瓷茶具,青瓷茶具
产地分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代汝窑天青瓷,宋代钧窑,宋代定窑,南宋官窑,宋代哥窑,景德镇窑,宜兴窑
功夫茶茶具:盖碗,茶海(公道杯),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
置茶器
茶则,茶匙,茶漏(茶斗),茶荷,茶擂,茶仓(茶罐)
理茶器
茶夹,茶匙,茶针,茶桨(茶簪),茶刀
分茶器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杯(品茗杯),闻香杯,杯托
涤洁器
茶盘,茶船,渣方,水方,涤方,茶巾,容则
配件
煮水器,壶垫,盖置,奉茶盘,茶拂,温度计,茶巾盘,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