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章 社会化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3章 社会化发展的思维导图,总结了个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 道德发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6章 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思维导图,包含学龄儿童的生理发展、 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学龄儿童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7章 组织中的沟通的思维导图,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理解或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沟通的质量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这是一篇关于6章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的思维导图, 从根本上分析,人际关系的状况与发展、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3章 社会化发展
一、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
阶段1:信任/不信任(0-1.5)
发展任务: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获得安全感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阶段2:自主/怀疑与羞怯(1-3)
独立做事,自主行动,形成自信心、自主性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
阶段3:主动/内疚(3-6)
获得主动性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阶段4:勤奋/自卑(6-12)
胜任感、勤奋感 习得性无助
阶段5:同一性/角色混(12-18)
青少年不仅要考虑清楚"我怎样的人",还要考虑"我将成为怎样的人"
认同社会责任与保持自我独立的协调
阶段6:亲密/孤独(18-25)
建立亲密关系,学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何无私地奉献爱心和得到回报; 相反,则不会以有益的方式与人交往
二、社会性发展
塞尔曼 观点采择理论
水平0:自我中心(3-6)
不理解他人观点,不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去感受
水平1:主观(5-9)
意识到他人的思维和感受与自己不同,但是以(简单、单维)的方式去思考
水平2:第二者的互惠式(7-12)
意识到他人具有复杂、矛盾的感受,认识到他人会违心地去做一些不愿做的事
水平3:第三者的共赢式(10-15)
能站在自己和他人的立场看问题,能跳出两人之间的关系看问题;看重自己和他人同时受益的东西,因而理解合作、妥协、诚信的重要性
水平4:杜会的,符号(14-)
认识到人们的个性和行为是环境影响的产物,开始理解无意识的行为,人们并非总能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友谊的发展
阶段1:朋友是“手拉手”玩伴(4-7)
- 把朋友看成与自己一样 - 那些与自己一起玩,分享玩具的是朋友 - 交友不考虑个性特质
阶段1:友谊是相互信任和帮助(8-10)
- 交友时开始考虑他人的个性、品质 - 根据朋友提供的报偿来评价他们
阶段3:友谊是亲密和忠诚(11-15)
- 友谊包含着相互公开,并具有排他性
三、道德发展
皮亚杰
发展阶段(从他律到自律)
自我中心、无规则 (5-6前)
能接受规则,但往往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规则对于其行动还不具约束力
顺从权威 ( 6-8)
遵从权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把规则看作是固定、不可改变的,处于他律道德水平
可逆性-规则可修改 (9-10)
认识规则不是权威人物单方面,是大家共同约定,只要大家同意,规则可修改,进自律道德水平
公道、公正作为判断 (11-12)
进人形式运算阶段,能根据具体情况,基于同情心、关心来对道德情境中的事件作判断
科尔伯格
水平1:前习俗水平 (0-9)
- 服从规则与避免惩罚 - 相对功利(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
特征: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水平2:习俗水平 (9-13)
-“好孩子”寻求他人的认可 - 遵守法规
他人期待
水平3:后习俗水平(13-)
- 社会契约 - 普遍伦理原则
自律 自觉守约
艾森伯格
亲社会道德理论
阶段1:(多数学前儿童和小学生)
自私、自我中心
阶段2:(部分学前儿童和大部分小学生)
表面的“他人需求”
阶段3:(某些小学生和部分初中生 )
赞许和定型化的好人
阶段4:(多数初中生)
移情(关心他人)
阶段5:(部分高中生)
内化价值
吉利根
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
男性:公正、权力;个人利益
女性:关怀、同情;他人责任
阶段1:自我生存
以利己主义为原则,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阶段2:自我牺牲作为美德
采纳传统女性价值观,关注人际关系;为取悦他人,宁自我牺牲
阶段3:非暴力道德
关注人们幸福,利用非暴力原则来解决自私和对他人责任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