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品往生
《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是佛教中的一种信仰观念。《观无量寿经》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取决于功夫之深浅。
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
八不中道是讲心体如来藏本具的中道理体,是众生的心体本性,含有八个不或无量个不的中道性。具体内容为: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真不假。无量个不在楞严经第四卷中世尊讲过一些,在三界世间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长非短,非青非黄,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众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这样非不这样,非那样非不那样。在五蕴上的表现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说非不说,非走非不走,非卧非不卧等等。
佛教在传统上不以年龄论尊卑,而是以受具足戒年限的长短定座次,故有戒腊的长短之分。 一般戒腊在十年以下者为“下座”;戒腊在十年到二十年之 间者为“中座”;戒腊在二十年以上者称“上座”。所以,只有上座比丘才能称“长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九品往生
上品上生
(怎么样才能往生?
发三种心:发至诚心、深心及回向发愿心
又
慈心不杀
修诸戒行
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修行六念
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往生条件
谁接?
以此人精进勇猛故,临终感阿弥陀佛及诸菩萨来迎
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坐何台?
乘金刚台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
何时开悟?
即时悟无生法忍
上品中生
怎么样才能往生?(往生条件)
未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
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谁接
蒙圣众来迎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 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
何时开悟
往生后,经一宿莲华乃开
一七日间,得不退转
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
坐何台
坐紫金台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
上品下生
信因果,不谤大乘
发无上道心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
往生后一日一夜莲华开敷
经三小劫,住欢喜地
坐金莲华
中品上生
持五戒八戒等
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眷属围绕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 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
往生即时得阿罗汉道
坐莲华台
中品中生
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
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
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 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经半劫,成阿罗汉
七宝莲华
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世仁慈,
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往生后,经一小劫成阿罗汉
——
下品上生
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
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化佛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 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乘宝莲华
下品中生
毁犯五戒、八戒、具足戒
偷僧祇物,不净说法
无有惭愧
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 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
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下品下生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观世音,大势至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经十二大劫,莲华开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