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 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 绪论的思维导图,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编辑于2024-01-13 15:56:15绪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心理学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过程
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里现象
认知过程(基本)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意志过程
由于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情感与意志过程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知过程(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
人格心理
人格是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倾向性
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eg.需要、动力、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人格重要组成部分,对相关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人格心理特征
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举止,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能力
气质
个体在脾气、内外向方面的差异,属于气质上的差异
性格(核心)
个体在待人处事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上的差异,属于性格上的差异
人格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
人格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学的关系
密切联系
人格心理以心理过程为基础
人的人格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下,通过心理过程反应客观现实而逐渐定型化的结果,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已经形成的人格心理学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具有不同兴趣和能力的人,对同一首歌的评价水平,欣赏水平是不同的
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心理学的任务
理论任务
最根本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
实践任务
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服务
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为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服务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要采用客观的方法,科学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发展的原则
心理现象始终处在发现、变化之中
系统性原则
人生活在不同质的多系列系统之中,要从多方面去分析
坚持系统、全面、整体的观点,进行多层次、多水平、多测度、多方位的系统分析与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优点
保持客观性和自然性
缺点
难以重复验证
难以精确分析
研究对象没有出现就无法进行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实验法
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
通常是在特设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
自然实验法
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实验者有目的地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优点
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缺点
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推广
心理测验法
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办法
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相关研究法
元分析法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专门化的感觉
动物进化到环节动物时产生的
动物的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的高级阶段所产生的属性
动物的心理是动物的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这种机能是随神经系统和脑的产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产物
人的心理是高度复杂的人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导入
人的头脑只是反应外界的组织器官,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自然前提。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的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人的心理的基础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没有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就没有心理
人生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实践的领域不同,人的心理或意识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对于同一刺激,不同人的心理反映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心理反映也不同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表现
通过实践,揭示本质规律。这种表现也是意识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表现
主动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世界
心理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
神经系统和脑
神经元
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组成成分
细胞体
树突
多而短,呈树枝状
轴突
较长
神经纤维
神经元越多,神经纤维越短
分类
感觉神经元
将从感受器传来的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元
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
只存在于脑和脊髓中,是联结以上两种神经元的神经细胞
机能
接受刺激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人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分布于全身
人脑的结构和机能
人脑的结构
延脑
脑桥
中脑
脑干
间脑
丘脑
皮层下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
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主要环节
小脑
机能
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肉紧张
调节人的随意活动
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
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三个部分
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
基底神经节
大脑皮层主要的机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
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
视觉中枢
沈叶
听觉中枢
颞叶
嗅觉中枢
海马回沟附近
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方,紧靠中央前回的下部
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的后方
视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的右后侧
书写中枢
紧靠中央前回管理上肢的运动区
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不对称性)
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
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抑制
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与减弱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相互转化,相互诱导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
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实现方式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种类
无条件反射
先天遗传,不学而会
食物性反射(吞咽和消化)
防御性反射(趋利避害)
性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习得
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实验
先给灯光(无关刺激)再给食物(无条件刺激),多次后,看到灯光分泌唾液
无关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谈虎色变
望梅止渴
操作性条件反射
动物按杠杆得到食物
用奖励性的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
条件反射的系统性
有机体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条件反射,而是由一系列条件反射所构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动力定型(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
由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度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或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
eg.
广播操
学习各种知识,技能
生活习惯的养成
人格特征的形成
特点
定型性
自动化
概括化
稳定性
可塑性
条件反射系统就是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主导)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