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三部分 人文学主题6-自然)
这本书有别于一般的人文学科读物,不仅关注人文艺术,比如文学、音乐、表演等等,还聚焦永恒的哲学主题,比如道德、幸福、自由。希望读完这本书,真能像扉页所写的:在阅读这些文字的路上,遇见自己…
编辑于2024-01-14 23:10:04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就是许倬云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就是许倬云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就是许倬云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就是许倬云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就是许倬云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就是许倬云先生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第三部分 人文学主题
第十五章 自然
早期的自然观
罗马时期
卢克莱修
《物性论》
把自然界的起源归于原子的强烈碰撞
预言最终原始的原子能将重现,世界将在猛烈的爆炸中终结
早在罗马帝国建立之前,人们就开始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了
人事实上只是地球的管理员,而非所有者
《创世纪》2:15
《古兰经》也有类似观念
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
自然被认为是某种“外在的东西”
与人类几乎没有直接的关系
11世纪和12世纪
一种新的文学出现了
由一群准备成为神职人员的叛逆年轻人创作
反对严格的苦行训练
厌弃长老们超脱世俗的倾向
鼓励发现外面的世界
斯宾诺莎
“上帝和自然是一体的“
亚登森林
威廉·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暴风雨》
一个遥远的荒岛
一个远离城市现实的“美丽新世界”
《皆大欢喜》
莎士比亚最经典的喜剧之一
明显包含某种早期的环保主义思想
人们从自然中得到的教育要远优于从图书馆中得到的
在莎士比亚时代,人们并没有将自然和人视作一体
自然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其恰当的位置和功能,人类不应试图干涉
定义
环境保护主义
一场有关环境保护的运动
基本观念
人类的真正作用是管理地球的资源
温室气体正在导致气候变化并会危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所有人都应适当关注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
自然与浪漫
背景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的人文学都被一场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占据
波及艺术、文学、音乐和哲学等各个领域
浪漫主义
强调艺术作品中的强烈情感
强调感情高于智性
强调心灵高于头脑
这是对18世纪启蒙时代过分强调理性和智性的回应
所寻求的情感并不一定是舒适的
也接受恐惧、敬畏等情感
特别是被自然力量所激发的敬畏之情
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
《鹿特丹渡轮》
地位
尽管浪漫主义运动是在独立战争之后才开始的,但其基本观念无疑影响了那些美国建国者的思想
他们把“自然”和“自由”等同起来
自然权利仍然是民主制度的基石
《独立宣言》
隐含着人权和自然权利的等同
浪漫主义的词汇
绘画
概念
优美
对自然的平衡、宁静和让人赏心悦目的描绘
崇高
描绘出自然令人敬畏的力量
埃德蒙·伯克
1757年的著作《论崇高与优美概念起源的哲学研究》中确立
如画
边缘更加粗糙、背景更加质朴的对自然的描绘
随着风景画逐渐成为19世纪艺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加入相关讨论
对浪漫主义来说最重要的三个互补概念
为了阐明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
绘画并不是19世纪唯一一种表现时代对自然普遍关注的艺术形式
出现了早期城市规划的雏形
公园设计蕴含浪漫主义有关自然的三大概念
赏心悦目的绿地
质朴的林间小路
为了让人产生敬畏感而从各地运来的巨石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也是19世纪早期文学的主导力量
威廉·华兹华斯
《水仙》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论自然》
所有人都应该在自己身上寻找自然
一种传统的亚洲哲学
应该感到自己和“它”同为一个整体
爱自己就是爱这个包围自己的世界
认为人有权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会导致自然与人的分离
这可能是目前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
19世纪的美国文学提供了关于自然和人的两部典范
沃尔特·惠特曼
《草叶集》
《我自己的歌》
描绘了诗人在草叶上沉思的情景
得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结论
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作者用白鲸莫比迪克和充满磨难的海洋象征了必定会战胜人类的自然
第87张《大舰队》
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最引人注目的描写之一
美国的“自然主义者”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自然不是宇宙的本源,而是通往个人幸福的道路
阅读梭罗
人们意识到,即使无法拥有孤寂清净的林间小屋,人们仍然可以自由的观察事物
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对自然的关注及其对感官和情感(非理性)的强调,也影响了19世纪早期的音乐,尤其是在德国
E.T.A.霍夫曼
《胡桃夹子》
民族主义是所有浪漫主义一书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弗雷德里克·肖邦
《玛祖卡舞曲》
《波兰舞曲》
让·西贝柳斯
《芬兰颂》
理查德·瓦格纳
根据早期德国传说创作的史诗歌剧
也许音乐中的民族主义是最突出的
浪漫主义艺术家也对当时横扫欧洲的革命运动抱着极大热情
历史背景
法国大革命
希腊独立战争
比利时战争
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战争
爱德华·埃尔加
《威仪堂堂进行曲》
英国诗人拜伦勋爵投身希腊民族独立运动染病身亡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致意大利》
《凡人琐事》
将自然的纯真与现代理性人的堕落进行了深刻对比
定义
超验主义
相信神性遍及自然,思想和灵性比物质和日常生活行为更真实
自然主义者
愿意避世独居的人
他们生活在乡村中,观察自然界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亨利·戴维·梭罗是代表人物
亚洲人眼中的自然
地位
自然一直以来都是包括中国、日本、印度次大陆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艺术作品的中心元素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自然界是复杂的、持续再生且不断流动变化的
提供了净化的可能和清净的环境
道家天人感应、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逐渐融入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当中
中国
汉代
出现了大量仙山图像
充满神秘色彩
唐代晚期
山水画尤其是描绘园林庙宇的绘画成为创作中的主流
描绘山水回应着一种人类的普遍渴望
逃离日常世界,去到一个更加本真而自然的环境
日本
也始终颂扬自然界的重要性
更关注四季变化所显现出的自然之消逝
四季变换是日本神道教信仰体系的核心
印度次大陆
许多艺术作品也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或许因为相信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的说法,许多印度的设计和绘画作品中都有非常明显的树木和其他植物
城市化的兴起
背景
公元前5到4世纪的雅典人表现出一种态度
文明意味着城邦生活
城邦意味着文化、高雅、艺术和哲学,甚至生活本身
随着城市及城市工业在19世纪的发展
城市公园成为原始自然的替代物
美国神话本质上都是城市神话
美国的城市诗人
沃尔特·惠特曼
曼哈顿
卡尔·桑德堡
芝加哥的桂冠诗人
当代的反城市主义者
定义
昭昭天命
约翰·欧苏利文1834年杜撰的流行说法
最初是为了呼吁联邦政府吞并德克萨斯共和国
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美国有义务成为世界领袖,充当“欠发达国家”的榜样
自然的力量
背景
浪漫主义艺术家将但丁和米开朗基罗对上帝的敬畏之情赋予了自然
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
《鹿特丹轮渡》
把自然描绘成一种既恐怖又雄浑的力量
温斯洛·霍默
《湾流》
受透纳影响,把海洋描绘成一种令人敬畏但从未被驯服的力量
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史诗级小说
作品风格博大壮阔
堪称透纳和霍默绘画作品的文字版
有人将《白鲸》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约伯记》相提并论
将其称为对骄纵或狂妄的警告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留下印记
背景
早在书写历史之前,人类就在自然界留下了印记
洞穴壁画
岩画
自然与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与自然之间保持着深厚的精神联系,这一传统源远流长
肯特·纳尔本
《暮光之狼》
探索美洲原住民的文化
克劳福特
北北美印第安黑脚部落
从自然的角度看待一切存在之物
特定场域艺术与环境艺术
罗伯特·史密森
《螺旋防波堤》
注意到自然本身的流动性
安迪·高兹沃斯
活跃的环保主义者
对自然的兴衰往复感兴趣
一位娴熟的摄影师
定义
特定场域艺术
存在于特定场域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构思的时候已经提前考虑到作品的场域位置
不只是麻烦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
迄今写就的对人类傲慢的最强烈的控诉之一
被解读为一个人类持续损害地球资源的寓言
人总是傲慢的认为自己的需求胜过所有其他生物的需求,甚至胜过地球本身的需求
弗朗西斯·科波拉
《现代启示录》
现代环境保护主义
当今的环境保护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
源头
浪漫主义者对纯粹风景的痴迷和20世纪早期人们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日渐关注
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
乔纳森·谢尔
《地球的命运》
比尔·麦克基本
《自然的终结》
《难以忽视的真相》
定义
环境艺术
对所有包含自然因素的艺术作品的总称
但多数时候特指具有生态关怀和相关政治关怀的艺术
自然
城市之外的世界
支配宇宙的法则系统
支配宇宙的内在精神或思想
宇宙中的环境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