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1_C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
出版中级考试_基础_第三章_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包括了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宋代主要诗人出生顺序、出生地、代表作
这是一篇关于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20版 第十章 第三、四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其内容为著作权贸易的具体操作、国际出版合作。
这是一篇关于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20版 第十章第二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本篇思维导图的内容为著作权贸易的经营管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三 章 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
一、文字
(一)汉子的产生与演变
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文字,清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因其载体而得名
甲骨文有相当部分的形体尚未完全定型
金文因铭刻的时代不同而形体相异
商代类似甲骨文
战国末年则近似小篆
篆书分
大篆
流行于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前
小篆
秦统一六国后,创立小篆—实行“书同文”
秦是源于民间的字体,已完全脱离了图画的性质,真正成为便于书写的符号
东汉时期出现的八分书,已与楷书比较接近,奠定了汉子的方块形象
在八分书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字为代表“真书”,即楷书也称“正书”
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楷书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2世纪写在桦树皮上的佉卢字《法句经》,是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
回鹘文
维吾尔族8~15世纪自创文字,是当时西域和整个中亚地区的通用文字之一
辽代契丹小字、元代蒙古文的创制都以它为基础
13世纪维吾尔人采用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察合台文,1938年由此形成现代文字
藏文
7世纪吐蕃大臣通米桑布扎参照印度梵文和乌尔都文字母,结合藏语特点改制而成的一种拼音文字
蒙古文
创制于成吉思汗时期
早期的回鹘式蒙古文使用到17世纪初,后来形成了近代蒙古文
由八思巴以藏族字母为基础创制的八思巴字,1269年正式颁布成为国文,元亡后不再使用
古壮文
“方块状文”或“古壮文”,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唐、宋时期壮族人民利用汉子形声字和偏旁,模仿汉字“六书”中的一些方法构造而成
满文
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创制
是一种以蒙古文为基础创制的文字,称“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
1632年皇太极命达海加以改进,确定了满文的形体,史称“新满文”或“有圈点满文”
朝鲜文
1444年创制,是拼音文字,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组成方块形,至今仍在使用
有重要典籍传世的少数民族文字有
突厥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东巴文、彝文、白文、傣文,等
二、文献载体
(一)早期文献载体
1. 甲骨
龟甲与兽骨
殷代人用甲骨占卜,记录卜辞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 青铜器
公元前21世纪的黄河流域就已开始制作青铜器
文字最多的是西周的毛公鼎
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或“铜器铭文”,钟鼎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
3. 石头
春秋战国《墨子》有“镂于金石”的记载
刻有文字、图案的石头通称“石刻”
能见到最早的成篇石刻文字是东周秦国的石鼓文
4. 简牍
“简”竹片和“牍”木片的合称,把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策”(册)
东周~魏晋已得到广泛使用
年代最早的简——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
已具备有较完备的书籍形态,后世书籍在相当长时间内因世袭了简牍的形制
天头、地脚、卷、册、杀青、尺牍、版图、书札、篇籍,等行话都与简牍相关
5. 缣帛
缣帛&简牍并称“竹帛”,同期流行
丝织品有
帛
缯
缣
素
等称
帛书
缯书
缣书
优点
易于着墨、携带收藏,克服了简牍体积大、分量重、不便携带的缺点
现存最完整帛书
1973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帛书最终导致了纸的发明
纸的发明及其影响
西汉时期已有纸
东汉蔡伦在此基础上发明了“蔡侯纸”
在造纸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改进生产技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新工艺
主持开发了以楮树皮等造纸的技术,是重大技术创新,扩大了原料来源,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
纸的推广应用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纸为新型书籍载体,促进了建安文学与魏晋学术的繁荣
将魏晋书法绘画带入新的境界,并对汉字字体的变化产生影响,汉末的“章草”发展成为“今草”,魏晋时带有楷书笔意的楷隶体,都与纸的应用和笔的改善有关
造纸术向域外的传播
很快传入东亚周边国家。
汉末传入越南,4世纪传入朝鲜,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
朝鲜“高丽纸”
日本“和纸”
4世纪,经西域流传到中亚。8世纪阿拉伯人用中国技术造纸,12世纪欧洲才开始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