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伤寒论之太阳病
这是一篇关于伤寒论之太阳病的思维导图,总结了太阳病辩证纲要、太阳病本证、 太阳病变证、 太阳病类证等。
编辑于2024-01-15 16:51:19太阳病
太阳病辩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条文 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阳病分类
太阳中风证
条文 2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太阳伤寒症
条文 3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太阳温病证
条文 6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癎,時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辨太阳病发于阴阳
条文 7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条文 4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提要】根据脉证辨传变与否
条文 5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爲不傳也
【提要】承条文4,辨太阳病未传经
条文 8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提要】论太阳病经尽自愈及预防传经之法
条文 10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太阳病本证
经证
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证
条文 12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啬啬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嗚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提要】论太阳中风证的病理及证治【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数者,邪不尽也,可更发汗,与桂枝汤。🔔清·吴谦《医宗金鉴》:伤寒服麻黄发汗,汗出已,热退身凉解,半日许复烦热而脉浮数者,是表邪未尽退而复集也,可更发汗。其不用麻黄汤者,以其津液前已为发汗所伤,不堪再任麻黄,故宜桂枝更汗可也。🔔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前条解伤寒之初,此条辑伤寒之后。前条因虚寒,此条因余热,卫解而营未解,故用桂枝更汗也。可知桂枝汤主风伤卫,治风而不治寒之谬矣。浮弱是桂枝脉,浮数是麻黄脉。仲景见麻黄脉症,即用麻黄汤,见桂枝脉症,便用桂枝汤。此不更进麻黄而却与桂枝者,盖发汗而解,则麻黄症已罢。脉浮数者,因内烦而然,不得仍认麻黄汤脉矣。麻黄汤纯阳之剂,不可以治烦。桂枝汤内配芍药,奠安营气,正以治烦也。且此烦因汗后所致,若再用麻黄发汗,汗从何来?必用啜热粥法始得汗。桂枝汤本治烦,服桂枝汤后外热不解,而内热更甚,故曰反烦。麻黄症本不烦,服汤汗出,外热初解,而内热又发,故曰复烦。凡曰麻黄汤主之、桂枝汤主之者,定法也。
条文 13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提要】论太阳病中风证的证候及治法
条文 95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条文 24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提要】太阳病中风证邪盛当针药并用【治法】先以针法疏通经络以泄邪,再以汤法解肌表,针药并用
条文 42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条文 57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提要】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扔宜汗解治法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数者,邪不尽也,可更发汗,与桂枝汤。🔔清·吴谦《医宗金鉴》:伤寒服麻黄发汗,汗出已,热退身凉解,半日许复烦热而脉浮数者,是表邪未尽退而复集也,可更发汗。其不用麻黄汤者,以其津液前已为发汗所伤,不堪再任麻黄,故宜桂枝更汗可也。🔔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前条解伤寒之初,此条辑伤寒之后。前条因虚寒,此条因余热,卫解而营未解,故用桂枝更汗也。可知桂枝汤主风伤卫,治风而不治寒之谬矣。浮弱是桂枝脉,浮数是麻黄脉。仲景见麻黄脉症,即用麻黄汤,见桂枝脉症,便用桂枝汤。此不更进麻黄而却与桂枝者,盖发汗而解,则麻黄症已罢。脉浮数者,因内烦而然,不得仍认麻黄汤脉矣。麻黄汤纯阳之剂,不可以治烦。桂枝汤内配芍药,奠安营气,正以治烦也。且此烦因汗后所致,若再用麻黄发汗,汗从何来?必用啜热粥法始得汗。桂枝汤本治烦,服桂枝汤后外热不解,而内热更甚,故曰反烦。麻黄症本不烦,服汤汗出,外热初解,而内热又发,故曰复烦。凡曰麻黄汤主之、桂枝汤主之者,定法也。
条文 44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爲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提要】太阳病宜下忌汗治则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本发汗而复下之,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医宗金鉴》清·吴谦:“太阳病外证未解者,谓桂枝汤之表证未解也。凡表证未解,无论已汗未汗,虽有可下之证,而非在急下之例者,均不可下。下之为逆也。欲解外者,仍宜桂枝汤主之。”🔔《伤寒来苏集》清·柯琴:“外症初起,有麻黄、桂枝之分。如当解未解时,惟桂枝汤可用,故桂枝汤为伤寒、中风、杂病解外之总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也。即阳明病脉迟汗出多者宜之,太阴病脉浮者亦宜之。则知诸经外症之虚者,咸得同太阳未解之治法。又可见桂枝汤不专为太阳用矣。”
条文 45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提要】太阳病误下后未成变证,仍当解表治法
🔔《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己:“本发汗而复下之,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医宗金鉴》清·吴谦:“太阳病,当发汗解表。若发汗后,邪不解而复下之,致脉仍浮者,是邪在表未解,仍当汗解也。今复下之,是治之逆也,故令不愈。今脉浮,知邪在表,当须解外则愈,宜以桂枝汤。”🔔《伤寒来苏集》清·柯琴:“外症初起,有麻黄、桂枝之分。如当解未解时,惟桂枝汤可用,故桂枝汤为伤寒、中风、杂病解外之总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也。即阳明病脉迟汗出多者宜之,太阴病脉浮者亦宜之。则知诸经外症之虚者,咸得同太阳未解之治法。又可见桂枝汤不专为太阳用矣。”
条文 56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提要】根据小便清否辨证表里证治
条文 15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提要】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治法
条文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提要】论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条文 54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桂枝汤禁忌症
条文 16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爲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爲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提要】太阳伤寒禁用
条文 17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提要】热邪内蕴禁用
条文 19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提要】热邪内蕴禁用
桂枝汤加减证
桂枝加葛根汤
条文 14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提要】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治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条文 18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提要】
条文 43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提要】
桂枝加附子汤证
条文 20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提要】
桂枝去芍药汤证
条文 21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提要】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条文 22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提要】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 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条文 21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提要】
伤寒表实证
表郁轻证
腑证
蓄水症
蓄血症
太阳病变证
辩证
治则
辨寒热真假
辨虚证实证
辨汗下先后
辨标本缓急
证候
热证
虚证
结胸证
脏结证
痞证
上热下寒证
火逆证
欲愈侯
太阳病类证
十枣汤证
瓜蒂散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