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的思维导图,总结了形成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全面发展时期、改革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公共财政基础理论的思维导图,公共财政基础理论是关于公共财政的实质、职能、体制、收入、支出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财政支出总论的思维导图, 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形式安排、支配的资金量,其资金量是指一个预算年度终了时政府所积累支出的总量。
这是一篇关于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思维导图,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与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客观题)
形成时期 (1601-1889)
英国旧济贫法(1601)
社会保障制度萌芽
人类依法执行社会保障项目的开端
规定了国家克服贫困的义务、政府组织社会保障项目的责任
英国新济贫法(1834)
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迈入法制化、专业化新时期
基于惩治懒惰贫民以根治贫穷问题
德国社会保险立法(1881-1889)
德国一系列社会保险立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基于劳资关系建立的非营利性国家保险型保险计划
着眼于生产而非济贫
特征
政府与雇主雇员共同出资
自治管理
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共同管理
后基于社会契约引入商业保险管理模式
现收现付、代际赡养、社会互济
1911年合并为《帝国保险法》即俾斯麦社会保险模式
皇帝诏书
疾病社会保险法
工伤事故保险法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初步发展时期 (1890-1947)
美国社会保障法(1935)
第一步具有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法律 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
政府承担
财政责任
行政责任
社会背景
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剧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基本原则
用社会保障取代了家庭保障
建立了普遍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工代赈
意义
缓和了经济危机过程中的劳资冲突,保障了社会劳动力的恢复(积)
通过政府福利开支与有效需求的扩张来干预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全面复苏与高涨(积)
仅保障了部分城市工人的利益,将广大农民与其他劳动者排除在外(消)
苏联劳动保险立法
低成本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
全面发展时期 (1948-20世纪70年代中期)
英国贝弗里奇报告(1942)
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象为全体公民
包含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自愿保险
福利国家发展
1948年英国建立了面向全体公民的终身制福利国家(政府扮演直接担保角色)
制度安排(英国)
充分就业(允许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存在)
国家提供福利
公民权利(社会保障作为公民应享有的福利)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最低标准
1952年通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制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指标体系
社会风险覆盖率指标体系
人口覆盖率指标体系及保障力度指标体系
标志国家履行社会保障义务被纳入国际社会评价范畴 政府执行社会保障状况
劳资斗争——社会功能
转为独立的社会功能体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日趋重合
保障制度零星分散——全面系统
改革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路径
实行较为平缓的渐进式改革
美德丹麦荷兰匈牙利
措施
改革缴费制度,增加缴费收入(开源)
提高缴费金率
提高缴费上线
设立税款
建立国家储备基金
改进计发办法,节约开支(节流)
加强管理,提高资源使用率,减少浪费
改革管理模式
加强政府监督
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
社会保障项目部分私营化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行较为彻底的结构性改革
智利瑞典澳大利亚
养老金完全私营化
现收现付的待遇确定型(DB)——完全积累的缴费确定型(DC)
养老金公私混合化
双管齐下(社会保障面临危机的第一阶段选一,后择机选二)
成果
经济增长率回升
养老金私营化改革成就瞩目
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创建试行阶段 (1949-1956)
1951《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标志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与修订+ 国家机关人员的退休退职公费医疗患病期间待遇等法规的颁布与实施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形成
调整阶段 (1957-1965)
停滞阶段 (1966-1976)
恢复重整阶段 (1977-1983)
改革阶段 (1984至今)
1986《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规定劳动合同制度工人按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
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的办法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由退休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3《工伤保险条例》
标志着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进入法制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