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保障模式
这是一篇关于社会保障模式的思维导图,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的理论概括,反映一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这是一篇关于公共财政基础理论的思维导图,公共财政基础理论是关于公共财政的实质、职能、体制、收入、支出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财政支出总论的思维导图, 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形式安排、支配的资金量,其资金量是指一个预算年度终了时政府所积累支出的总量。
这是一篇关于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思维导图,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与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概念
又称传统型/投保资助型保障模式
使用国家
美
社会保险
针对工薪劳动者
OASDI计划
OAI养老
SI遗嘱
DI残疾
风险共担原则
雇主雇员分担税率,国家起兜底责任
社会福利
针对低收入人群与贫困人群
即反贫困政策
社会救济
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
德
原则
保险原则
供养原则
对有特殊贡献的国民拨款供养
救济原则
对象
全体劳动者
总体来说,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为核心,资金筹集采取现收现付制的方式,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该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但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增长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加大了企业和参保者的经济压力。同时,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持线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降低丁德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日
特点
大题
以工薪劳动者为参保对象
责任分担
雇员、雇主、国家三方责任
互助互济
现收现付
仅记录缴费情况不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立法强制实施
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
效果
优点
采取互助共济的方式来分散劳动者面临的风险
强制所有劳动者参保,每位劳动者均有被保障的权利
强调权利与义务适度对等
注重个人缴费模式,强调自我保障强化,兼顾效率与公平
缺点
现收现付财务模式
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
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比例影响较大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1948年英国颁布实施《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英国
瑞典
福利国家的橱窗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
全民性
普惠性
政府责任和负担沉重
政府是主体,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与企业
累进税率及其高税费
充分就业是必要条件
法制健全是必要条件
高水平社会福利待遇,实现了福利适度均等化
累进税制将财富由富人转移到穷人, 但其间接税负担大部分转移到收入较低的劳动者身上
减少失业者寻求工作的动力,出现劳动真空
致使企业生产成本与经营成本高昂,降低国际竞争力,乃至于资本外逃
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
又称为自我积累型、预筹积累型或储蓄倮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所有雇员和雇主根据一定的工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基金经过投资运营后将本金和收益一并存人雇员的个人账户中用以文付雇员的养老、住房、医疗等项目的社会保障支出。
东南亚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
新加坡
中央公积金制
智利
私人养老金制度
强调个人责任,缺乏互助共济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
雇员单独缴费(智利是私人养老金)
实现劳动者一生的收入与消费支出纵向平衡
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运营
一般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国债型产品
政府扮演监督者角色
激励性强
养老金待遇采取缴费确定模式
激励劳动者
限制政府责任,减少政府负担
较少受人口老龄化冲击
缺乏互助性,未能实现风险共摊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又称就业保障型、单位保障型
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
以公有制为基础,由政府包办,面向全体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旨在最充分地满足有劳动能力者的需求,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苏联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国性社会保障法规——《劳动保险条例》
强调国家和单位责任
低工资、宽福利
制度内外职工福利待遇差别很大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追求社会公平
保障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保证了社会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超越了该时期的经济承受能力
浪费与短缺并存
体制内福利过高浪费
体制外并未享受过多福利,存在短缺
比较分析
共同点
建立在国家立法层面
德国1911《帝国保险法》
美国1935《社会保障法》
中国1951《劳动保险条例》
政府承担重要责任
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
不同点
产生的基础与条件不同
社会保险型
工业化产物,缓和阶级矛盾
福利国家型
以国家经济水平高,社会物质生活较为优越
强制储蓄型
多为曾为殖民地国家所采用
国家保险型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保障基金的财务模式
现收现付制
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基金财务模式
社会保障机构按其所需支付的待遇总额进行社会筹资
一般由企业与个人依据其工资总额按一定比例收取保险税费
实现相对公平
基金积累制
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基金财务模式(个体一生中跨时性收入再分配)
一般由企业与个人或单独一方依据其工资总额按一定比例收取保险税费
保险费直接计入个人账户,其未来福利待遇与参保期间缴费与投资收益具有正相关,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
不能使财富发生转移,不利于混合贫富差距
部分积累制
以上两者混合
维持适度公平,引入效率机制
我国的保障基金财务模式
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
缴税制(美德日英)
社会保障税
其他专项税目(烟酒税)
缴费制(中新加坡智利)
社会保险费
一般性财政收入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兼顾公平与效率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以现收现付制社会统筹账户与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统账结合〞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注重城乡统筹
相对缩小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差距
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续机制
城市乡村户口转移续费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实现制度创新
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增强老年人经济保障能力
长远规划角度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从整体上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