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剂学-片剂
这是一个关于片剂的思维导图,总结了分类、常用辅料、制备方法、 包衣等内容。希望此脑图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1-17 13:54:40片剂
分类
口服片剂
片剂
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普通片剂,俗称素片
包衣片(coated tablets)
在普通片的表面包被衣膜的片剂。
根据包衣材料的不同,包衣片可取相应的名称。
包衣材料为蔗糖的称糖衣片(sugar-coated tablets)
包衣材料为高分子成膜材料(如轻丙甲纤维素)的称薄膜衣片(film-coated tablets)
包衣材料为肠溶性高分子材料的称肠溶衣片(enteric-coated tablets)
泡腾片(effervescent tablets)
通常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时两者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呈泡腾状。
一般来讲,泡腾片中所含的药物应当是水溶性的,有机酸可选用枸橼酸、酒石酸等。
咀嚼片(chew able tablets)
通常加入蔗糖、甘露醇、山梨醇、薄荷、食用香料等以调节口味。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
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后服用的片剂。
水中分散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片剂直接置于口中含服或吞服。
一般来讲,分散片中所含的药物是难溶性的,分散后呈混悬状态,如罗红霉素分散片。
分散片中应添加助悬剂,如瓜尔胶,在分散后可增加混悬液的黏度或稠度以维持混悬状态。
缓释片(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具有服药次数少、作用时间长、毒副作用少的特点。
控释片(controlled-release tablets)
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且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与相应的缓释片相比,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多层片(multilayer tablets)
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
每层含不同的药物和辅料,这样可以避免复方制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或者制成缓释和速释组合的双层片
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在口腔中能迅速崩解的片剂,一般吞咽后发挥全身作用。
特点是服药时不用水,特别适合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或老人和儿童。
常加入山梨醇、赤藓糖、甘露醇等作为调味剂和填充剂
口腔用片剂
舌下片(sublingual tablets)
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关效应,主要用于急症的治疗,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含片(troches,lozenges)
系指含于口腔中缓缓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如复方草珊瑚含片等。
口腔贴片(buccal tablets)
系指粘贴于口腔内,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在口腔内缓慢释放药物,用于口腔及咽喉疾病的治疗,如甲硝唑口腔贴片等。
外用片剂
可溶片(soluble tablets)
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
一般用于漱口、消毒、洗涤伤口等,如复方硼砂漱口片、利福平(眼用)片等。
阴道片(vaginal tablets)与阴道泡腾片
系指置于阴道内发挥作用的片剂。
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杀精子及收敛等作用,也可用于性激素类药物
常用辅料
稀释剂
特点
①稀释剂(diluents)亦称填充剂(fillers)。
②片剂的直径一般不小于6 mm,片重多在100 mg以上,否则不便使用。
③稀释剂的作用
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
改善药物的压缩成型性;
提高含量均匀度,特别是小剂量药物的片剂
淀粉(starch)
淀粉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其中玉米淀粉最常用。
玉米淀粉粒径为5-30 um
含水量在10%-14%范围内
具有黏附性,其流动性与压缩成型性较差,但性质稳定
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外观色泽好,价格便宜,是固体制剂中最常用的辅料。
常与可压性较好的蔗糖粉、糊精等混合使用。
蔗糖(sucrose)
从甘蔗和甜菜中提取而得。
在水中极易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几乎不溶。
在室温和中等湿度条件下稳定,在高温(110~145℃)或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变为转化糖(葡萄糖和果糖)
本品黏合力强,可增强片剂硬度,但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延缓崩解或溶出。
糊精(dextrins)
糊精是将部分水解的淀粉在干燥状态下经加热改性制得的聚合物,在沸水中易溶,在乙醇中不溶。
具有较强的聚集、结块趋势,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等,有时会造成片剂的崩解或溶出迟缓。
常与蔗糖、淀粉配合使用。
乳糖(lactose)
从牛乳中提取而得,分无水α-乳糖、一水α-乳糖和B-乳糖,常用一水α乳糖。
一水α-乳糖水中易溶,在乙醇中不溶。
用乳糖制得的片剂表面光洁,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
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乳糖为类球形,流动性和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用
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
将淀粉部分或全部胶化而成,目前上市的品种是部分预胶化淀粉。
在冷水中可溶10%~20%,不溶于乙醇。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润滑性及干黏合性,并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作为多功能辅料,常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微晶纤维素(micro crystalline cellulose,MCC)
系从纯棉纤维经水解制得。
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由多孔微粒组成。
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性,亦有“干黏合剂”之称,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
一般片剂中含20%以上的微晶纤维素时崩解性能较好
无机盐类
常用一些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氢钙、碳酸钙、二水硫酸钙等。
其中二水硫酸钙较为常用,其性质稳定,无臭无味,微溶于水,可与多种药物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和崩解度较好,对药物也无吸附作用。
糖醇类
甘露醇(mannitol)和山梨醇(sorbitol)互为同分异构体。
甜度约为蔗糖的一半,在溶解时吸热,有凉爽感,适用于咀嚼片、口腔崩解片等。但价格较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赤藓糖(eri th rito l),其甜度为蔗糖的80%,溶解速度快,有较强的凉爽感,口服后不产生热量,在口腔内pH不下降(有利于保护牙齿)等,是制备口腔崩解片的优良辅料,但价格昂贵。
润湿剂和黏合剂
润湿剂
系指本身没有黏性,而通过润湿物料诱发物料黏性的液体。常用的润湿剂有蒸馏水和乙醇。
蒸馏水(distilled water)
是首选的润湿剂
但制粒后干燥温度高、干燥时间长,不适合用于对水敏感的药物。
当处方中的水溶性成分较多时易出现结块、润湿不均匀、干燥后颗粒发硬等现象。
乙醇(ethanol)
可用于遇水易分解的药物或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中药干浸膏的制粒中常用乙醇-水混合液,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润湿后所产生的黏性降低,常用浓度为30%~70%,可根据物料性质与试验确定适宜的乙醇浓度。
黏合剂
淀粉浆
淀粉在水中受热后糊化(ge latinization)而得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是73℃。
淀粉浆的制法有两种—一煮浆法和冲浆法。
淀粉价廉易得、黏合性良好,因此是制粒中首选的黏合剂,但是不适合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纤维素衍生物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系甲基醚纤维素。
在水中溶胀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在热水及乙醇中几乎不溶。
羟丙纤维素(hydroxy prop yl cellulose,HPC)
系2-经丙基醚纤维素,商品名为hyprolose相对分子质量为4万~91万。
在冷水中溶解成透明溶液,加热至45~50℃时形成凝胶状。
HPC的吸湿性较其他纤维素小,可溶于水和乙醇,而且黏度规格较多,是优良的黏合剂。
高黏度的HPC可用于凝胶骨架的缓释片剂
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 prop yl methyl cellulose,HPMC)
系指z-羟丙基甲基醚纤维素,商品名为hypromellose。
一般在通用名后附四位数字来表示取代基含量的型号,如HP MC 2208、2906和2910。前两位数字代表甲氧基的大约百分比,后两位数字代表经丙基的百分数。
在冷水中溶胀并溶解;不溶于热水与乙醇,但可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液。
HPMC不仅用于制粒的黏合剂,而且在凝胶骨架片缓释制剂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羧甲纤维素钠(carbo xy 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
有吸湿性。
含水量一般少于10%,含水量超过20%时容易结块,要注意密闭保存。
在水中先溶胀后溶解,在乙醇中不溶。
CMC-Na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聚维酮(povidone,PVP)
有吸湿性。
在水、乙醇中溶解,因此制备黏合剂时,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常用于泡腾片及咀嚼片的制粒中,最大的缺点是吸湿性强。
明胶(gelatin)
遇水会膨胀变软,能吸收其自身质量5-10倍的水。
在乙醇中不溶,在酸或碱中溶解。
在热水中溶解,在冷水中形成胶冻或凝胶,故制粒时明胶溶液应保持较高的温度。
明胶的缺点是制粒干燥后颗粒比较硬。
适用于在水中不需崩解或延长作用时间的口含片等。
崩解剂
崩解剂的作用机制
毛细管作用
膨胀作用
润湿热
产气作用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外加法
内加法
内外加法
比较理想的加入方法
干淀粉
是一种经典的崩解剂,在100~105℃下干燥1小时,含水量在8%以下。
干淀粉的吸水性较强,其吸水膨胀率为186%左右。
干淀粉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而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
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堵塞毛细管,不易使水分通过毛细管渗入片剂的内部,因此妨碍片剂内部的淀粉吸水膨胀
羧甲淀粉钠(sodium carbo xy methyl starch,CMS-Na)
为淀粉的酸甲醚的钠盐,不溶于水,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其吸水后膨胀率为原体积的300倍
是一种“超级崩解剂”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其中LH-11粒径最大,常用于直接压片的崩解剂
LH-21粒径适中,主要用于湿法制粒片剂的崩解剂。
由于表面积和空隙率很大,具有快速吸水膨胀的性能,吸水膨胀率一般在500%~700%
也是一种“超级崩解剂”。
交联酸甲纤维素钠(cro s carmel lose sodium,CCMC-Na)
羧甲纤维素钠经化学交联而得,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数倍于自身重量的水,膨胀为原体积的4-8倍,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当与羧甲淀粉钠合用时崩解效果更好,但与干淀粉合用时崩解作用会下降
交联聚维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P)
在水中不溶,但在水中迅速表现出毛细管作用和优异的水化能力,最大吸水量为60%,膨胀倍数为2.25~2.30,无胶凝倾向。
PVPP的崩解性能十分优越,也是一种“超级崩解剂”
泡腾崩解剂(effervescent disintegrants)
是专用于泡腾片的特殊崩解剂,最常用的是由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
遇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崩解。
含有这种崩解剂的片剂应妥善包装,避免受潮造成崩解剂失效。
润滑剂
助流剂(glidant)
降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善粉体流动性;
抗粘剂(anti-adherent)
一般在压片时,防止物料黏附于冲头与冲模表面,以保证压片操作的顺利进行,并使片剂表面光洁
润滑剂(lubricant)
是狭义的润滑剂,即降低物料与模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保证在压片和推片时压力分布均匀,从模孔推片顺利
作用机制
改善粒子表面的静电分布
改善粒子表面的粗糙度,减少摩擦力
改善粒子的选择性吸附,减弱粒子间的范德华力
常用的润滑剂
硬脂酸镁
用量一般为0.1%~1%,用量过大时会使片剂的崩解(或溶出)迟缓。
另外,镁离子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如阿司匹林等,应注意配禁忌。
微粉硅胶(aerosil)
为白色粉末,比表面积大,触摸有细腻感,常用量为0.1%~0.3%
常用的助流剂
滑石粉
常用量一般为0.1%~3%,最多不要超过5%,过量时反而流动性差。
氢化植物油(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由精制植物油经催化氢化制得。溶于液体石蜡。
应用时,一般将其溶于轻质液状石蜡,然后喷于干颗粒上,以利于均匀分布,用作润滑剂。
常用量为1%~6%(W/W),常与滑石粉联合使用
聚乙二醇类(PEG)
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由于水溶性好,对崩解和溶出的影响较小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滑感,带有苦皂味,微有脂肪臭,溶于水形成乳白色溶液。
在粉末的处理中具有抗静电和良好的润滑作用,并且能够促进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
色、香、味及其调节剂
为了改善口味和外观,在片剂中经常加入着色剂(color ants)、芳香剂(flavours)和甜味剂(sweeteners)等。
色素必须是药用级,最大用量一般不超过0.05%。
注意色素与药物的反应以及干燥中颜色的迁移。
香精的加入方法是将香精溶解于乙醇中,均匀喷洒在已经干燥的颗粒上;微囊化固体香精可直接加人已干燥的颗粒中压片。
制备方法
湿法制粒压片法
不适用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解的物料
干法制粒压片法
常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的片剂生产中
直接压片法
适用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
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适用于对湿、热敏感,而且压缩成型性差的药物
包衣
糖包衣
包防水层(waterproofing)
首先在素片上包不透水的隔离层,以防止在后面的糖包衣过程中水分浸入片芯。
用于隔离层的材料多为水不溶性成膜材料,如玉米朊、虫胶、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等,溶于乙醇中使用。
包粉衣层(sub coating)
为消除片剂的棱角,在隔离层的外面包上一层较厚的粉衣层
主要材料是糖浆和滑石粉。糖浆的浓度为65%~75%(g/g),滑石粉为过100目筛的粉
片芯的形状应为边缘很薄的双面凸形片,可减少增重,而且美观
包糖衣层(smoothing)
粉衣层表面比较粗糙、疏松,因此再包糖衣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
操作要点是加入稍稀的糖浆,逐次减少用量,在低温(40℃下吹风干燥,一般包制10~15层。
包有色糖衣层(coloration)
糖浆中添加食用色素可包有色糖衣,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识别与美观,一般需包制8~15层
打光(polishing)
为了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进行打光,常用材料为川蜡
薄膜包衣材料
组成
通常由包衣材料(film former)、增塑剂(plasticizer)、释放速度调节剂、增光剂、固体物料、色料(color ants)和溶剂等组成。
包衣材料
优点
一般来说,先将包衣用高分子材料溶解在适宜的溶剂(水或非水溶剂)中,然后包于固体制剂上。
目前水分散体系(aqueous dispersion)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难溶性高分子材料不需用有机溶剂溶解,在水性环境中实施包衣。
水分散体包衣后须进一步加热硫化(curing),使形成连续的包衣膜。
按衣层的作用分
普通型包衣材料
主要用于改善吸潮和防止粉尘等的薄膜衣材料,如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纤维素、羟丙纤维素
缓释型包衣材料
常用中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Eudragit RS,Eudragit RL)和乙基纤维素。
这些材料在整个生理pH范围内不溶,具有溶胀性,对水及水溶性物质有通透性,因此可作为调节释放速度的包衣材料
肠溶型包衣材料
肠溶聚合物有耐酸性,通常在十二指肠及以下部位很容易溶解,
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聚乙烯醇酞酸酯(PAP)、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L 100)、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 MCP)等。
增塑剂
增塑剂能改变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质,使其更柔顺,有利于包衣。
聚合物与增塑剂之间要具有化学相似性,例如甘油、丙二醇、PEG等带有羟基,可作某些纤维素衣材的增塑剂
脂肪族非极性聚合物可用精制椰子油、蓖麻油、玉米油、液状石蜡、甘油单醋酸酯、甘油三醋酸酯、二丁基癸二酸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乙酯)等。
释放速度调节剂
释放速度调节剂又称致孔剂(pore-forming agents)
一般为水溶性极好的小分子糖、盐或高分子材料,如蔗糖、氯化钠、表面活性剂以及PEG等。
固体物料及色素
在包衣过程中有些聚合物的黏性过大时,加入固体粉末状润滑剂,以防止颗粒或片剂的粘连,如滑石粉、硬脂酸镁等。
色素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便于鉴别、防止假冒,并且满足产品美观的要求,也有遮光作用
薄膜包衣设备
分类
锅包衣装置
主要用于片剂的包衣
转动包衣装置
常用于小丸的制备与包衣
转动包衣装置的特点
①粒子运动主要靠圆盘的机械运动
②由于粒子间剪切运动激烈(类麻花状),减少粘连,可用于微丸的包衣
③在操作过程中可开启上盖,直接观察颗粒的运动与包衣情况
④缺点:粒子运动激烈,易磨损颗粒,不适合脆弱粒子的包衣
流化包衣装置
适合用于微丸的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