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管理会计基础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会计实务,第7章“管理会计基础”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标颜色的为重要考点,备考时的一点小心得,赶快学习起来吧!
编辑于2021-07-28 11:01:06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6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内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查、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工程延期、物资供应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5章 重要知识点,具体有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意义和工作程序、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目标体系、设计进度控制措施,一起来学习。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4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 实际进度监测与调整的系统过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欢迎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6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内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查、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工程延期、物资供应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5章 重要知识点,具体有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意义和工作程序、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目标体系、设计进度控制措施,一起来学习。
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进度控制--第4章 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内容有 实际进度监测与调整的系统过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欢迎学习。
管理会计基础
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居于主体地位,是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
管理会计案例库
是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实例示范
要素及具体内容
应用环境
管理会计活动
工具方法
战略管理领域
战略地图通常以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为主要内容
价值链管理
预算管理领域
滚动预算
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的预算编制周期和滚动频率,对原有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逐期滚动,持续推进
中期滚动预算编制周期3~5年 短期滚动预算编制周期1年
零基预算
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
弹性预算
在分析业务量与预算项目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不同业务量及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
作业预算
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的原理,以作业管理为基础
成本管理领域
目标成本法
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售价和目标利润为基础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法
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
变动成本法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
固定成本:指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减变动,其总额保持不变,但单位成本随着业务量增加而相对减少的成本 变动成本:指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减变动,其总额发生相应的正比例变动,而单位成本保持不变的成本 混合成本:指总额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
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
营运管理领域
本量利分析
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本”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量”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 “利”指营业利润
敏感性分析
常用于长期投资决策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变化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变化对实现目标的影响及其敏感程度
边际分析
评价产品的获利水平,判断盈亏临界点,提示营运风险,支持营运决策
内部转移定价
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
投融资管理领域
贴现现金流法
项目管理
净值法、成本效益法、价值工程法
情景分析
约束资源优化
绩效管理领域
业绩评价和激励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法
应用对象为企业、下级单位(部门)和员工
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全部投资资本的成本
应用对象为企业、所属单位(部门)和高级管理人员
平衡计分卡
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应用对象为企业、所属单位(部门)和员工
绩效棱柱模型
应用对象为企业、所属单位(部门)
风险管理领域
风险矩阵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根据企业风险偏好,判断并度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计算风险值,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在矩阵中描绘出风险重要性等级
风险清单
根据自身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以表单形式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措施、风险报告和沟通等管理活动的工具方法
信息与报告
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报告
按期间分
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
按内容分
综合性报告、专项报告
应用原则和应用主体
应用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融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应用主体
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责任中心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要求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关键
遵守一致性原则
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每月
一般程序
核算对象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 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成本项目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基本原则
受益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成本效益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管理性原则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科目设置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
材料、燃料、动力费用
归集和分配
分配率=待分配金额/分配标准之和
分配标准:产品重量、消耗定额、生产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
某产品应分配的费用金额=分配率×该产品的分配标准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职工薪酬
归集和分配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费用
归集
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单独归集,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
分配及账务处理
直接分配法
视而不见
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
交互分配法
首先对各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按提供的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计划成本分配法
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或产品,都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顺序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信息系统维护费等
分配方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废品损失
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超定额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不包含
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也可不单独核算,体现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
停工损失
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反映在“制造费用”、“营业外支出”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分配原理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分配方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产品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实际脱离定额的差异完全由完工产品承担
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含义
联产品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副产品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副产品的分配方法
主产品成本=总成本-副产品成本
先简化确定副产品,然后确定主产品
不计算副产品成本扣除法、副产品成本按固定价格或计划价格计算法、副产品只负担继续加工成本法、联合成本在主副产品之间分配法、副产品作价扣除法
副产品作价扣除法
副产品扣除单价=单位售价-(继续加工单位成本+单位销售费用+单位销售税金+合理的单位利润
联产品成本计算过程
分离前
联合产品成本明细账
分离后
按产品分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联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
统一公式
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
方法概述
品种法
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发电、供水、采掘
特点
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月末一般不存在在产品,如果有在产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分批法
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特点
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但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
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月末费用分配
单件生产的,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小批生产的,一般也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分步法
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机械制造
特点
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还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除了按品种计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计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
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优点
能提供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地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综合结转最后需成本还原,分项结转不用成本还原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优点
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因而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