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超全维生素思维导图
包含概念、分类 、化学性质及本质、来源、生化作用、缺乏症等内容超全。希望此脑图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1-22 14:28:15维生素
概述
定义:
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 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
特点:
1. 维生素需要量少,必需由食物供给
2. 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和供能物质
3. 调节人体物质代谢和维持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缺乏会产生相应缺乏症,过量摄入可能会中毒
命名:
I. 按发现顺序:维生素A、B、C、D
II. 按生理功能和治疗作用:如维生素B1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等
III. 按化学结构特点:如维生素B1含有硫及氨基故称为硫胺素
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PP、泛酸、叶酸、生物素等
维生素C
缺乏 原因:
1||| 摄入量不足
2||| 吸收障碍
3||| 需要量增加
4||| 药物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1. 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溶剂中
2.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吸收后储存在肝和脂肪组织中
3. 长期大量摄入时,可导致体内存积过多而引起中毒
维生素A 抗眼干燥症维生素
化学本质及性质:
化学性质:易氧化,遇热、光更易被氧化,棕色瓶内避光储存
天然形式:A1(视黄醇)、A2(3-脱氢视黄醇)
活性形式: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
来源:
动物性来源: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肝、肉类、蛋黄、乳制品、鱼肝油
植物性来源:维生素A原,含有的多种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生化作用: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夜盲症
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干眼症
促进生长、发育及生殖—成长停滞、骨骼生长不良
抗氧化、抑癌,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中毒:导致中毒,出现剧烈头痛、两眼突出、全身脱皮等症状
维生素D 抗佝偻病维生素
化学本质及性质:
类固醇衍生物
种类:VitD2(麦角钙化醇)、VitD3(胆钙化醇)
活性形式: 1, 25- (OH)2-VitD3
来源:
由皮肤中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而来,鱼肝油、动物肝、蛋黄等食物中含量丰富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促进钙磷吸收,有利于新骨的生成和钙化
缺乏症:儿童:佝偻病;成年人: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
中毒:高钙血症、高钙尿症、肾结石、高血压
维生素E
化学本质及性质:
种类: 生育酚、生育三酚
还原性:易自身氧化,保护其他物质
来源:
存在于各种植物油中,如大豆油、棉子油、玉米油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维持生殖机能、促进血红素合成
缺乏症:生殖器官受损导致不育
中毒: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维生素K 凝血维生素
化学本质及性质:
天然形式:K1、K2; 人工合成:K3、K4
来源:
绿色植物中含量丰富;肠道细菌可以合成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参与凝血作用、参与骨盐代谢
缺乏症:易出血,严重时出现肌肉或胃肠出血, 尤其是新生婴儿易发生出血性疾病, 口服广谱抗生素时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
水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1. 易溶于水,故易随尿液排出,很少有中毒现象
2. 体内不易储存,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硫胺素
活性形式:焦磷酸硫胺素(TPP)
来源:
广泛存在于谷类、豆类、坚果、酵母、肝脏、肉、鱼等食物中, 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糠、麸)中。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
TPP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
TPP转酮醇酶的辅酶
维生素B1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缺乏症:
脚气病;食欲缺乏,消化不良
维生素B2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核黄素
化学性质:在碱性溶液中受光照射时极易破坏,应避光保存
活性形式: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来源:
在谷类、黄豆、肝、肉、蛋、奶及奶制品中含量非常丰富,肠道细菌也可合成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脱氢酶辅酶(基),起到递氢体的作用, 参与生物氧化、三羧酸循环、脱氨基作用等。
缺乏症:口角炎,唇炎,结膜炎等
维生素B6
化学本质及性质:
化学性质:对光敏感 ,高温下迅速破坏
主要类型: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活性形式: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来源:
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植物中均含有,但一般含量不高。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 磷酸吡哆醛是ALA合酶的辅酶
缺乏症: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和血清铁增高;服用异烟肼时应补充维生素B6
中毒:周围感觉神经受损
维生素B12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化学性质:为红色结晶,在弱酸环境下相当稳定,在强酸、碱环境下则极易分解。 日光、氧化剂、还原剂易遭破坏
活性形式:甲基钴胺素、 5’-脱氧腺苷钴胺素
来源:
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如肝、肾、瘦肉、鱼类、蛋类中含量尤高, 吸收有赖于内因子。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
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神经脱髓鞘病变
维生素PP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
包括烟酸和烟酰胺
活性形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Ⅰ)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辅酶Ⅱ)
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如米糠、豆类、蔬菜、肉类中含量丰富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NAD+及NADP+是体内多种脱氢酶(如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辅酶,起传递氢的作用。
缺乏症:癞皮病,表现:皮炎、腹泻、痴呆等症狀
中毒:血管扩张、肝损害
泛酸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遍多酸
活性形式:辅酶A(CoA) 、酰基载体蛋白(ACP)
来源: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所以很少见泛酸缺乏症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酰基转移酶的辅酶(传递酰基), 广泛参与糖、脂、蛋白质代谢及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缺乏症:“脚灼热综合征”
生物素
来源:
广泛分布于肝、花生、蛋黄、牛奶和酵母等食品中,而且肠道细菌也可合成, 故一般不易缺乏。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羧化酶的辅酶(参与CO2的羧化)
缺乏症:大量服用抗生素或长期食用生鸡蛋可导致生物素缺乏症, 出现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炎及脱屑性红皮病等症状。
叶酸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蝶酰谷氨酸
化学性质: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耐热,对光照射较为敏感。
活性形式:四氢叶酸(FH4)
来源:
酵母、肝、水果和绿叶蔬菜是主要来源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FH4是一碳单位的辅酶和载体,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物质的合成。
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孕妇缺乏叶酸,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维生素C
化学本质及性质:
又称抗坏血酸
化学性质:呈酸性,对碱和热不稳定
来源:
新鲜蔬菜和水果
生化作用:
生理功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体内羟化反应,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促进铁的吸收,叶酸的利用,加速伤口的愈合、抗氧化作用。
缺乏症:坏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