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
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思维导图,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心。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编辑于2024-01-23 17:59:22学前教育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历史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心。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社校)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
(二)什么是学前教育?
①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 学前教育通常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与婴儿教育(0-3岁的教育)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由于婴幼儿(即0~6岁儿童)都是入小学以前的儿童 ,所以人们又把0~6岁入小学以前儿童教育称为广义的学前教育 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由父母或其他养护者在家庭中进行(学前家庭教育) 一种则是在家庭以外由社会组织进行(学前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的意义
(一)儿童发展的“关键”现象
发展的“关键期”(亦称敏感期)现象,是指人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某种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再弥补则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早期经验在大脑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发育使神经细胞传导更加迅速精确,神经联系变得更为复杂,他为幼儿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大脑的发育与复杂的神经联系的形成,也是机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学前教育的功能
①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②帮助学前儿童适应学校生活,未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③减轻父母教养幼儿的负担改善不利于幼儿成长环境的状况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公共儿童教育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儿童教育成为一种“公共事务”,社会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幼儿之间没有等级差别,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二)等级社会的儿童家庭教育
等级社会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最早的学校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学服务的宫廷学校)
(三)工业社会早期幼儿公共教育机构的出现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世界第一所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也是英国诞生的。
英国的欧文于18 16年创办了招收1~6婴幼儿的“幼儿学校”。开了近代史上第1次对幼6岁以下的儿童实施专门的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公共教育的先河,拉开了世界近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37年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人们为了纪念他为学前教育所做的贡献称他为“幼儿园之父”
(四)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入园率与提高
(二)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三)学前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第三节 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幼教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1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汉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园
(二)我国优质教育体系的形成选择
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受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推动,在教育领域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掀起了幼儿教育的本土化、科学化与平民化运动
陶行知创办的是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1927)
陈鹤琴创办的是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
我国幼儿教育总体上沿着“从贵族化向平民化”,“从西方化向本土化”的道路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的发展
(1⃣️)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时期(1958-1965年)
(3⃣️)招待全面破坏时期(1966~1976年)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掀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教育在经过了这一严峻的考验之后,也以更成熟更坚定的步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历程。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1⃣️)保障幼儿受教育权,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教机构
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两条腿走路”
(2⃣️)幼儿教育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二、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1⃣️)我国幼儿园地位的演变
我国幼儿园地位演变简况
时间 有关法规文件
幼儿园的地位
1904年 清政府颁发《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改幼稚园为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91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
改蒙养院为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内列大学制体系。但未单独成为学制体系中的一级,不占学制年限
192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
将蒙养园改名为幼稚园,规定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确立了在学郑州的独立地位
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教机构定名为幼儿园,幼儿园被确定为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纳入学制系统,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学前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制度,并规定学校教育制度为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1996年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2⃣️)我国幼儿园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
①1932年10月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1939年12月的《幼稚园规程》
③1951年的《幼稚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
④1981年10月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⑤1996年6月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⑥2001年9月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社会政治的性质决定学前教育的性质。
学前教育对于社会政治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于社会政治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一定社会的学前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奠定基础来为社会政治服务
二、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二)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通过保护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直接为发展经济服务。
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文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 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幼儿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影响 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幼儿园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学前教育是社会培养新一代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为社会培养新一代和解放妇女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服务
学前教育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历史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心。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社校)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范的教育
(二)什么是学前教育?
①学前教育的年龄范围 学前教育通常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与婴儿教育(0-3岁的教育)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由于婴幼儿(即0~6岁儿童)都是入小学以前的儿童 ,所以人们又把0~6岁入小学以前儿童教育称为广义的学前教育 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由父母或其他养护者在家庭中进行(学前家庭教育) 一种则是在家庭以外由社会组织进行(学前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的意义
(一)儿童发展的“关键”现象
发展的“关键期”(亦称敏感期)现象,是指人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某种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再弥补则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早期经验在大脑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的发育使神经细胞传导更加迅速精确,神经联系变得更为复杂,他为幼儿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大脑的发育与复杂的神经联系的形成,也是机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学前教育的功能
①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②帮助学前儿童适应学校生活,未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③减轻父母教养幼儿的负担改善不利于幼儿成长环境的状况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公共儿童教育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儿童教育成为一种“公共事务”,社会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幼儿之间没有等级差别,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二)等级社会的儿童家庭教育
等级社会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最早的学校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学服务的宫廷学校)
(三)工业社会早期幼儿公共教育机构的出现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世界第一所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也是英国诞生的。
英国的欧文于18 16年创办了招收1~6婴幼儿的“幼儿学校”。开了近代史上第1次对幼6岁以下的儿童实施专门的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公共教育的先河,拉开了世界近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37年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人们为了纪念他为学前教育所做的贡献称他为“幼儿园之父”
(四)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入园率与提高
(二)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三)学前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第三节 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幼教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1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汉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园
(二)我国优质教育体系的形成选择
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受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推动,在教育领域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掀起了幼儿教育的本土化、科学化与平民化运动
陶行知创办的是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1927)
陈鹤琴创办的是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
我国幼儿教育总体上沿着“从贵族化向平民化”,“从西方化向本土化”的道路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的发展
(1⃣️)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时期(1958-1965年)
(3⃣️)招待全面破坏时期(1966~1976年)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掀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教育在经过了这一严峻的考验之后,也以更成熟更坚定的步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历程。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1⃣️)保障幼儿受教育权,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教机构
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两条腿走路”
(2⃣️)幼儿教育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二、我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
(1⃣️)我国幼儿园地位的演变
我国幼儿园地位演变简况
时间 有关法规文件
幼儿园的地位
1904年 清政府颁发《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改幼稚园为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91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
改蒙养院为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内列大学制体系。但未单独成为学制体系中的一级,不占学制年限
1922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
将蒙养园改名为幼稚园,规定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确立了在学郑州的独立地位
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教机构定名为幼儿园,幼儿园被确定为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纳入学制系统,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学前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制度,并规定学校教育制度为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1996年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2⃣️)我国幼儿园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
①1932年10月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1939年12月的《幼稚园规程》
③1951年的《幼稚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
④1981年10月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⑤1996年6月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⑥2001年9月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四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社会政治的性质决定学前教育的性质。
学前教育对于社会政治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于社会政治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一定社会的学前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奠定基础来为社会政治服务
二、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二)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通过保护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直接为发展经济服务。
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文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 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幼儿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影响 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幼儿园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学前教育是社会培养新一代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为社会培养新一代和解放妇女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