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7章_神经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神经组织章节重点内容,汇总了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末梢等。
编辑于2024-01-23 19:34:19神经组织
概述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接受刺激、整合信息、传导冲动等
CNS:中枢神经系统 PNS: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支持、保护、营养、免疫、分泌和绝缘 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分类
1.胞体
*圆形、锥形,梭形和星形等 *大小相差悬殊,小的4-5μm,大的达150μm *营养和代谢中心
细胞膜: 可兴奋膜,接受、处理、产生和传导冲动
细胞核:大而圆,位于中央,浅,核仁明显
细胞质:又称核周质(还含有微丝) *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构成,合成各种类型的神经递质,传递化学信息) *神经原纤维:神经丝蛋白亚单位→神经丝+微管→神经原纤维
2.突起
区别
树突
一个或多个,较短且支多
轴突
一般只有一个,长短不一,细长,无侧支,末端分支
①树突
*表面有小突起,称树突棘,是接受冲动的重要结构 *树突胞质结构与胞体相似,含尼氏体 *微管——MAP2
②轴突
*由胞体发出的1个细而长的突起,能将神经冲动自胞体传出 *起始部位称轴丘(Axon hillock),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 *微管——MAP3;神经丝——NF-H
轴突运输
快速轴突运输
慢速轴突运输
顺向轴突运输
逆向轴突运输
二、 神经元的分类
1. 按突起分
多极、双极、假单极
2. 功能
传入(感觉)、传出(运动)、联络(中间)
3. 轴突长短
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具有长轴突(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小脑皮质的浦肯野细胞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高尔基Ⅱ型神经元:具有短轴突(大脑皮质及小脑皮质的颗粒细胞)
4. 神经递质
胆碱能、胺能、氨基酸能、肽能、去甲肾上腺素能
三、 突触
突触是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从神经元和其他效应细胞之间传递的地方。
1.分类
化学性突触
LM:银染时呈扣结状 EM: 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
(1)突触前成分
*一般是轴突终末 *呈球形膨大 *含突触小泡、线粒体、微丝和微管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调质 *突触小泡外覆的突触素I
(2)突触间隙
*15-30nm *含钙离子和递质酶。突触传递结束后,间隙内多余的递质被前成分重吸收,或被递质酶水解
(3)突触后成分
*突触后膜有特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可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电突触
即缝隙连接
四、 突触内信息传递过程
兴奋到达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突触后部的兴奋或抑制
a. 轴突信息 →突触前膜 →电控钙通道开放→突触间隙内的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成分
b. 在钙离子的刺激下,突触素I磷酸化,微管收缩,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化学控离子通道打开,膜内外离子交换,产生电流
d. 突触间隙内多余的突触递质被酶解或被重新吸收回突触前成分
神经胶质细胞
(一) 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 星形胶质细胞: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较长直,分支少,分布于白质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较短粗,分支多分布于灰质
①形成“三方突触”参与调控神经元功能 ②包裹在血管壁上,形成血脑屏障,调控血液流速及氧气、营养物质的摄取 ③星形胶质细胞有固定的组织定位;形成胶质网络
2||| 小胶质细胞: 可转变为巨噬细胞
有防御作用
3||| 少突胶质细胞: CNS的髓鞘形成细胞
突起末端扩展成扁平薄膜,包裹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有保护和绝缘作用
4||| 室管膜细胞: 可分泌脑脊液
立方或柱状,有微绒毛或纤毛。分布于脊髓中央管和脑室的内表面,产生脑脊液 。
(二) 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形成髓鞘
2||| 卫星细胞: 围绕神经节内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纤维和神经
组成: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外包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
(一) 有髓神经纤维
1. 基本结构: 轴突+髓鞘(+神经膜)
2. 郎飞结与结间体
郎飞节 Ranvier node:相邻髓鞘之间缩窄的、裸露的区域
节间体 internode:相邻郎飞节之间的一段纤维(一个施万细胞形成一个节间体)
3. 髓鞘(Myelin)
由多层不断围绕轴突的施万细胞的细胞膜构成。髓鞘富含脂类物质,在常规石蜡切片中被溶解。
形成过程: 叶片状的施万细胞细胞核和绝大部分细胞质位于细胞外侧边缘,中间部分由紧密相贴的两侧细胞膜构成。施万细胞将轴突不断包绕。
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一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末端可以缠绕多个轴突。无神经膜。 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
(二) 无髓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没有任何细胞包裹,是裸露的轴突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凹陷入圆柱状施万细胞的凹痕内
(三) 神经:若干个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所包裹,共同构成神经。
神经外膜(神经外面) 神经束膜(神经纤维束) 神经内膜(每条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1)感觉神经末梢
1. 游离神经末梢
冷、热、轻触、痛
2. 有被囊神经末梢
触觉小体:皮肤真皮乳头内,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2)运动神经末梢
1.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轴突终末失去髓鞘,呈爪状分支,末端贴于骨骼肌表面,形成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神经-肌连接;突触)
一个神经纤维和其控制的骨骼肌共同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的数量和大小控制动作的协调和准确
2.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分布在平滑肌、心肌和腺上皮; 调节平滑肌、心肌活动及腺上皮分泌
逆向轴突运输:病毒或毒素
快速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终末内的代谢产物或由轴突终末通过入胞作用摄取的物质(蛋白质、小分子物质或由临近细胞产生的神经营养因子等)
快速顺向轴突运输:轴膜更新所需的蛋白质、合成神经递质的酶、含神经递质的小泡和线粒体
慢速顺向轴突运输:胞内新形成的神经丝、微管和微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