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策文科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主要部分。该导图给所有行测文科类题目给了题型展示和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编辑于2024-01-26 10:25:52行策文科
解题思维
拒绝主观——不要我认为,而要“题目认为”
学会拆分——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
题目是整体,题干,选项是部分
题干是整体,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是部分
选项是整体,每一个选项是部分
一句话是整体,句子的各个组成是部分
一幅图是整体,图形元素/结构是部分
一个词是整体,每个字/语素是部分
养成“语感/图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规律推理 (平面图形)
位置类:组成图形的元素相同时,只能考位置变化。
平移
方向:上下左右,顺时/逆时
步数:恒等、等差、周期
路径
单向或多向(一般为多个元素时才考多向)
循环跑
反弹跑
旋转
方向
顺时针
逆时针
角度
恒等、周期、等差
整体与局部:可能是局部的元素发生旋转
翻转
方向
整体or局部
判断平移or旋转:平移不发生指向的改变
判断旋转or翻转:选择一个固定起点和终点,画弧线箭头。时针方向(顺逆)发生变化则是翻转
样式类:元素相似
遍历规律:即把相似但是不同的元素比对一遍才可得出答案 每组的组成元素和数量都相同。但是排列不同。缺啥补啥(包 括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数量)
运算规律
叠加/相减
求同
去异求同(常规考法):保存相同的元素,去除不同的元素
整体求同(九宫格中):某一行,某一列的整体特征
相邻求同(两两相比较):已知前面几幅图,求最后一幅
求异
规律叠加(图形外形相同)
相同位置存在颜色上的不同
相同位置存在图案上的不同
属性类:有相同的特点,不考元素本身,考元素属性
对称性
轴对称
对称轴的数量
对称轴的方向
对称轴和图形的关系
过图形中的点/线/面
过线中,可能存在垂直,平行,重合,相交
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一般是多个对称图形组合而成,分开来看。相交,平行,垂直,重合
中心对称
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轴是相互垂直的
直曲性
曲直性
封闭开放性
生活化图形
完整图形开口
粗线条图形
数量类:元素在数量上有差异,元素比较 混乱。整体或部分有数量变化
数什么
点
交点
顶点(要么不数,要么当交点数)
端点
出头点(线段露出头的部分)
切点
ps:线乱绞丝,一般要数点。或者考虑笔画
线
直线
曲线
一笔画和多笔画
一笔画特征
图形为联通的,整体的
奇点数为0或2。(奇点:由一点出发,连接奇数条线条的点。)
最少笔画数:等于奇点数除以2。
ps:如果图形出现单独的线条,一般要数线(出现直数直,出现曲就数曲)
角
角度分类(一般考180°的内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内外角
ps:锯齿状图形,或者扇形图一般要数角。
面
面的个数(混合其他数量考察)
面积占比
特殊面(个数、形状、边数……)
相同的面
特定形状的面
最大面
属性(形状,对称,边的数量)
与外边框的关系
与最小面的关系
最小面
参考最大面
ps:一个完整图形,特别是多边形,如果被线条分割,一般要考面
素
题型特征:独立小元素多,图形差异大,构图复杂。一般数 元素种类,个数。构图复杂(图形特别复杂的情况)的考部分数。
空间重构
折纸盒/拆纸盒
辨别相对面
不能同时看到两个相对面
必然能看到一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
展开图相对面排列方式
相间排列
“Z”字型排列
辨别相邻面
如果在一条线上串了四个面,展开图中一头一尾(是相邻面) 可以直接直接平移。但是对于其他不串在一起的展开图,需要旋转。
时针法:三个相邻有公共点时可以用,仅可以用于排除错误选项
时针方向改变一定错
时针方向不变的不一定对(需要注意面内的图形方向)
箭头法:不太适用于中心对称图形。且最好是每个图案都是独立元素。
描点描线法:
定义判断:题干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选项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 考生严格依据定义选出来一个最符合或者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题型分类
根据上述定义,属于/不属于/利用了……“定义”的是
解题思路
先看提问方式
明确问的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明确问的是哪个定义
再看题干:找关键词/归纳概括
关键词法
主体:实施动作者
客体:动作的受事者
行为
限定词
定语
状语
属性:概念本质
定义长,无关键词:需要考生自己用通俗的语言去表述/解释/阐释
结合选项比对排除
类比推理
定义
根据题干给出的一组,或者多组相关的词。在选项中选择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切、相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题型认知
两词: A B
三词(两两对比): A B C
填空(带选项比对逻辑关系) A相对于()相当于()相对于B
解题思路
想逻辑(注意逻辑深度辨析,逻辑顺序)
看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语词结构、情感色彩
选最优: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排除,则应该考虑其他特点如:天然/人工 主观/客观
常考关系
外延关系
全同
古今:芙蕖 荷花
中外:发动机 引擎 咖啡(coffe)
自他:家父 令尊;陛下 寡人;家慈 令堂
雅俗:结账 买单;盐巴 食盐;炒鱿鱼 解雇
简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美称(赞美性称呼): 井冈山:红色摇篮 延安:革命胜地
别称:贵阳 林城;重庆 山城;上海 魔都
包含
种属关系(个体概念与集合概念):饮料 果汁;食物 白菜;
组成关系(部分概念和整体概念):飞机 机翼;火车 车厢
主要组成与次要组成
外在组成与内外组成
交叉
有的A是B,有的B是A。
并列
矛盾关系(非此即彼):两者外延之和为比其大一级的概念外延之和。
反对关系(存在其他中间元素):两者外延之和为比其大一级的概念外延的部分
内涵关系
配套关系
使用时才配套:螺丝 螺帽
不使用时才配套:刀 刀鞘
配套使用,也可分开 :碗 筷
原材料关系
必然vs或然:葡萄 葡萄酒;棉花 衣服
人工vs天然:酵母 面包;木头 家具
主要vs必要:面粉 面包;酵母 面包
直接vs间接:小麦 面包;面粉 面包
工艺关系
物理工艺:捆扎、打磨、雕琢、剪裁、织造……
化学工艺:氧化、冶炼、点燃、酿造、发酵……
功能关系
①相机:拍照——拍照是相机的功能作用
②空调:风扇——具有相同的功能(略有差异)
③剪刀:布料——布料是剪刀的作用对象
④白酒:消毒——功能的主次关系
职业关系
主体、对象、内容、工具、场所、服装 医生、病人、治病、听诊器、医院、白大褂
因果关系
摩擦:发热——必然关系
摩擦:起火——或然关系
寒冷:发烧——互为因果
努力:上岸——结果的好坏
顺承关系
①状态、时间:(孟春、仲春、暮春)
②顺序不可逆
③主体是否一致:(报名;审核;缴费)
位置关系
注意人或事物应处的场所。(教室:学校 船舶:港口)
方式目的关系
①能否达到目的 抱薪救火;缘木求鱼;掩耳盗铃
②目的是好是坏——灾害预警;勤奋成功
属性关系
必然属性——盐:咸 光:亮
或然属性——花:红 头发:黑
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命名方式
形状——金针菇、喇叭裤
地点——宣纸
原料——葡萄酒、电动车
方式——足球、口琴
人名——东坡肉、逸夫教学楼
位置——台历、挂历
颜色——红日、白玉
语义关系
近义/反义
感情色彩
词语结构
语义轻重(讨厌:厌恶)
比喻义:由词的比喻用法所形成的意义叫做比喻义——干戈:战争; 心腹:亲信
象征义:具体事物指代抽象——白鸽:和平; 钻石:爱情
语法关系
主谓关系
名词+动词:飞机滑翔
名词+形容词:天高地厚
动宾关系
动词+名词:降龙伏虎
偏正关系
形容词+名词
副词+动词:奔跑
名词+名词:钻石戒指
论证推理
论证结构
论证是用某些理由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过程或语言形式。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构成。
做题思路
先看提问
①确定是削弱还是加强
②确定是针对谁的论点
再看题干
找准论点论据是做好论证推理的前提
论点/论据分别是什么?
论点论据引导词
除了论点以外,大部分都是论据
归纳概括复杂表述(对于没有直接给出论点的题干)
最后看选项
选项类别
支持
反驳
无关
无关选项
①主体不一致,排除
②话题不一致,排除
③不明确选项,慎选
常考题型
加强
问法形式
最有力支持上述说法的一项是?
最能加强以上论述的是?
无法支持/加强以上观点的一项是?
加强角度
重复论点
肯定原有论据
补充新的论据
加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论证过程(搭桥)
解释原因
加强力度
搭桥>解释原因>肯定原有论据>补充新论据
削弱
问法形式:参考加强
削弱角度
反说论点
否定原有论据
补充新反向论据
拆桥:否定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削弱力度
反说论点>拆桥>否定>补充
选项力度比较
必然>或然
直接>间接(这也是为何否定原有论据的削弱力度大于增加)
本质>现象(解释原理>举例子)
量大>量小
综合>单一
言语理解
片段阅读
解题顺序
看问题(审题)
读题干(阅读)
选答案(技巧)
主旨概括题
标志词:三主两心一归一概:主旨、主题、 主要、核心、中心、归纳、概括
解题思路
看问题
读题干,找主旨句
有主旨句——匹配选项
无主旨句——归纳概括
解题技巧
找主旨句
宏观:行文脉络
指文章整体结构,作者写作思路
总分总以及一系列结构(分分;总分等)总是重点!分句是辅证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对策选择对策
没有对策选问题本身
要求
读懂每句话的话题(知道它在讲什么)
合并相同话题
不同话题之间分层次
分析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列?包含?巧用关联词)
微观:主题词、关键词/句、关联词
主题词:文段论述的中心、话题
文段按照其展开
一般高频出现
ps:主题词可能不止一个,且用于排除错误答案,大概率没法直接得出结论
关键词
总结性词
情感词
表强调的词
表对策的词
关键句
反问句:(明确作者观点,态度)
感叹句:(明确作者观点,情感倾向)
设问句及其答案句
子主题
关联词
转折:转折之后有重点。转折之前的部分 不重要。这里说的不重要,不是指转折之 前,之后的那一句话的重要性,而是转折 之前的那个话题(可能多句话)不重要。
强转折:虽然……但是……
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递进:递进之后是重点
标志词:不仅,而且;也;甚至;尤其;特别;更重要的是……
因果:优先选择因果具备的选项,否则优先选结果
标志词:由此、由于、故而、看来、正因如此、导致、为此……
条件:前面的前提条件更重要
标志词:除非……才……、必须……、务必……、前提、基础、必备要素、 保障、保证、倘若……那么……、如果……那么……、只有……才……、必要准备
并列:没有重点,需要归纳概括全面(选项)
标志词
显性:同样、同时、此外、另外、再说、并且、加上……
隐性:句式一致——要……要……、标点:分号
顺承:是一种特殊的并列,也要归纳概括
标志词:先……接着……后来……、先……然后……、首先……其次……、随后……紧接着、……就……、
问句及其答句:答案重要。反问句本身带有答案
标志词:?
意图判断题
标志词:意在说明/强调/阐释/阐述……
解题思路
找到主旨——然后升华为意图
问题型题干:意图即为对策
非问题型题干:题干主旨等于意图
细节理解题
提问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 这段文字没有提及/这段文字没法说明……
解题方式
看问题,判定题型
看选项(关键词),定位原文
主谓宾(名词)
时间数字
关联词
量词
表程度词汇
专业术语
作对比,排除干扰,选择正确答案
选项设错
无中生有
主观臆断:原文没有,自己猜想
曲解文意:原文说A,选项说B
强拉关系:原文无因果,选项强加因果
混淆偷换
混淆范围:题目说小概念,选项扩大范围(冰淇淋——甜食)
偷换时态:着、了、过、将、正、未……
偷换逻辑:因果、主次、条件
偷换概念:主体、客体……
偷换语气:一定、必然、可能、也许……
偷换:多、少、一些、全部
解题思路
严格对比
细节题的主旨化(优先选择)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初定选项
适合做首句:下定义、引出观点、
不适合做首句
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否定式(没有……就没有……)……
补充类描述:也、还、有、当然、所谓……
指代类描述:这、此、那、这些、那些……
关联词后半部分:但是、然而、那么、所以、甚至……
结论类表述:因此、所以、由此、最终、终于
验证选项:通过 句子间的连贯性
关联词语
话题衔接
代词指代
时空顺序
逻辑关系
语句衔接题
提问方式:填入横线中最重要的是
设问位置
段首:启下——顺承之初或者总结全文/段
段中:承上启下,兼顾上下文考虑
段尾:承上——顺承之末/总结全文/段
解题思路
定位
形式:行文结构的一致性/连贯性。
句式一致
关联词
内容
话题衔接
逻辑关系
下文推断题
提问方式:作者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
解题方式
快速通读全文,重点看尾句:如果尾句是例子,那就当他不存在
考虑衔接——逻辑/话题
推断下文,比对选项,得出答案
解题思路
话题保持一致
感情倾向保持一致
注意行文脉络
排除已有内容
选词填空
提问方式: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大概知道该填什么意思的词
把握语境:大概得知道横线处的词性,色彩
辨析选项:积累/猜 语素分析:拆
确定答案
解题技巧
语境辨析
解释对应关系:上下文呈现的解释说明对应的关系
有标志
指代词:这、那、此、这些、那些……
同义互换词:或者说、也就是说、即、意思是、无异于……
标点符号:破折号、冒号
推断词:因果词、条件词
无标志
归纳空前、空后的句意,理解段意和词意
应用
寻找呼应点的互解词
词义互解:文中某些词语提示应填语词词义的关键部分
主体及其功能互解:应选词语提示了语境中某些事物的主要功能
主体及特征互解:应选词语提示了语境中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征
动作行为及其结果互解:由人或者物发出的某个动作,其直接结果是什么
种属关系的提示:材料中某些词语从种属包含角度提示应填的词
反对对应关系:上下文呈相反或相对的对应关系
转折
标志
事实上、不过、当然、实际上
应用
上下文呈现相反或相对的关系,情感倾向相反,含义相反或背离
变化词
标志
从……到……、变更、变化、转变
ps: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调整也能体现反对对应关系
对照词
标志
不是/并非……而是……,是……不是……
应用
前后倾向相反,含义相反
并列对应关系:上下文之间不分主次,地位平等
标志
既……又……、和、与、且、又、以及、同时……顿号、分号
应用
前后倾向一致,含义一致
递进对应关系:上下文表达语义进一步加深,程度前轻后重
标志
不但…而且…、甚至、更、何况、竟、进而、不仅…而且
应用
含义与情感倾向一致,语义加深,程度前轻后重
词语辨析
色彩
与语境色彩一致
感情色彩
褒义
贬义
中性
语体色彩
口语:生活场景、通俗
书面语:庄重、文雅
形象色彩
所填词语应该在动作、行为、声音等方面具备生动性
含义
词语含义
含义侧重点:如息息相关和休戚与共。后者侧重同甘共苦,前者侧重关系密切
词义范围
注意搭配对象的词义范围,切勿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语义轻重
意思相近的词有程度深浅、性质轻重的区别
用法角度
固定搭配
约定俗成的词语搭配
适用范围
人或物
抽象或具体
特定对象
词性语法
主谓宾
词语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