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工作领域1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树立专业理念具有基础作用和领引意义。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工作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
背景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严重的社会对立)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强调以热为中心,天赋人权
产生
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改良
完善社会制度,缓解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
革命
推翻原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
1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以长期的助人活动为基础)
eg.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政府服务);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
发展
专业方法的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相对成熟
eg.1917年,美国玛丽·E.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基本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综合(综融/整合)社会工作
工作模式的变化
最初的模式
发现问题——救助或治疗——问题缓解
改变的模式
发现问题——救助或协助——问题解决和能力发展
关注的点的改变
增权、增能、预防
人性化、科学化
国际性的社会工作专业组织
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IFSW);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会(IASSW)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初,传教士讲授;1925年,燕京大学系统开设社会工作课程;20年代,以晏阳初为代表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
1949年后,在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1979恢复社会学科建设;1994,形成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先行”的发展模式;21世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
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非牟利、专业化、助人价值观、科学方法、利他主义、助人活动
定义
(一般定义)
社会工作是秉承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生活。
(官方定义)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国际定义)
作为一个以实践为本的专业及学术领域,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改变和发展、社会聚集和人民的充权及解放。社会公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差异等原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基于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和本土知识的理论,社会工作以联系个人和组织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促进人类的福祉(应用于全国及地区层面)
相关概念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至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区别: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主要关注的是收入保障;社会工作是依据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劳务性的服务
社会福利
广义,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是社会成员生活的良好状态:狭义,基本上指,向困难群众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需要、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服务对象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盈利的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福利性质的;专业的社会服务就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
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社工的主体
指某一个社工,也指某一社会工作机构
受助者
是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社工的主体
能表达意愿,与社工互动
受助者生活状态的改善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社会工作价值观
是社工持有的助人观念
利他主义
对助人活动的看法
社会工作是服务过程
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
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等等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专业关系
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
(按照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是社工与案主两个角色之间的规范化的互动模式
不同背景下各有特点
社工要恪守专业关系
社工与案主的关系
按规矩行事的专业关系
因深入交往而产生的、带有某种情感的人际关系
助人活动
是助人、受助的实现过程;传导者;社工的关键
是社工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在某些场合)表现为干预行动
社工对某些负面的干预,使其现象向期待的方向转变
社会工作的过程
静态过程
动态过程
三、社会工作的不同形态
专业社会工作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前专业(本土实践)——专业社会工作
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