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树立专业理念具有基础作用和领引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2.以从事社会福利为职业 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4.获得专业认可 5.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学概念)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它指出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该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1、服务提供者
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提供物质帮扶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
“助人自助”
3、倡导者
向受助对象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
4、管理者
对社会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5、资源获取者
为服务顺利开展争取资源
6、协调者
处理受助者与相关人群及环境的关系
7、政策影响人
倡导和推动政策的改变
8、其他角色
治疗不良行为;研究社工促进服务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
功能是一个用来表示一个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的概念。(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系统都是内部既分工又相互依赖的整体,系统的每一部分都对系统的存在和有效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即功能,从而达到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功能的类型:1.正功能与反功能 2.显功能与隐功能 3.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社工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变迁(变革)
助人功能:助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救难;解困(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发展(促进能力发展)
三、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社会秩序:1.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社会运行的有序性,各部分在变动过程中关系的协调状态;社会秩序分为,强制秩序和同意秩序。强制秩序是靠强力压制而形成的秩序;同意秩序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认同基础上的秩序。
社工维持的方式:1.解决社会问题 2.预防问题 3.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助人与维持社会稳定的一致性与相悖性(发生强调社会秩序的社会本位观与强调人的个人本位观之间的冲突) 社工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至助人目标的过程(是一种经过设的目标导向的活动)
社工的过程模式(实务模式):接触问题——调查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专业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是行政化的、非专业化的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经济制度:经济是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的支柱;政治制度:既反映在宏观,又反映微观;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一、我国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特点
进程: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 特点:整体性、渐进性、非同步性、整体计划于局部探索并存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矛盾频发、激化并存的现象。随着对惹民福祉的关注,在党的十八大的国家双现代的目标下,提出对社会工作发展建设的要求
三、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
发展的路径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行政社会工作的改革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建下发展的。道格拉斯·C.诺斯在研究经济制度变迁时具体分析了路径依赖问题,认为制度的变迁方向与制度的历史有直接关系。我国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的特征。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一套行为规则所发生的更有效地满足人们需要的变动。
(制度理论)制度创新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原制度内部结构要素及结构关系的变化;外生变量是制度环境的变量。社会制度依据满足内外两个方面的变化,而做出的新的调整,就是制度创新。
发展的基本特点
不同模式并存
社会服务组织与行政性社会工作并存
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政府、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机构等
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的倚重
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