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93集
清朝初年,一系列整顿财政赋役制度的政策得以实行,直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制度被正式启用,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成为中国赋役史上的一件突出大事,被誉为良法美政,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赋税制度,它又给清王朝的统治和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影院包场服务流程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我不是药神》电影影评导图
漫威观影顺序
电影名词
漫威
中国电影发展史
看这!2018年豆瓣电影排名
纪录片推荐
《小鬼当家2》读书笔记
改革发展
执行问题
哭庙案
苏州吴县的县令任维初,一面以严刑催缴赋税致人死命,一面又私自倒卖官米,从而激起苏州当地的一些士子来到苏州文庙,以哭庙的形式向孔夫子表达心中的不满与愤懑
恰值顺治帝刚刚驾崩,巡抚朱国治,不但不治任维初之罪,反而向朝廷报告江南士子集体哭庙惊动先帝之灵
1661年,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与另外十七名闹事的士子被集体执行了斩立决
火耗
衙门把老百姓的散碎银两收纳上来以后,重新熔炼成锭银,在熔炼过程中银两自然会有所损耗,这损耗的部分则由老百姓来承担
为防止官吏、书手等徇私舞弊,滥派加征,1659年,顺治开始实行自封投柜
每到缴税期,百姓自持官府颁发的税票携带稅银,来到县衙门里的缴税点。
稅银由官吏称重,验看银两成色,当面包封盖章,由纳税百姓自行将银两投入到银柜,完成纳税过程
康熙年间
1663年,采纳工科给事中吴国龙的建议,将所有的杂项都成为地丁钱粮
1664年,鉴于户口、田地比过去有所增加,下令重修《赋役全书》
重要举措
1712年,康熙推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按1711年为准,这一年的丁数,在这以后增加的丁就不加赋
丁粮分开,丁役不均的现象还是存在
摊丁入亩
雍正
政策
1723年,直隶巡抚李维钧上书请求将所属丁银摊入田粮征收
1723年9月,摊丁入亩这一重大赋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
摊丁入亩实现了人丁徭役税从土地税征收,使人口税与财产税合一
作用
使无地人口不再有人口税的徭役负担,使有田产的民户增加了土地税额
对于政府来说,并没有减少税收,对百姓而言,没有名义上的人口税了
赋役制度前所未有的革新,土地、人口、财税的管理开始渐趋一体化
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雍正末年的 6000 多万了,全国人口由顺治十八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的三亿多人
弊端
人均耕地面积下降,没人所得粮食日益减少,很容易导致粮价上涨
更多农民失去土地,背井离乡,从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摊
丁
入
亩
赋役制度
赋和役
赋
与用兵有关的钱财,也就是国防税
役
从军或者是与军事有关的劳役,比如修建长城
指年纪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
鱼鳞图册
关系到土地核查
黄册
关系到人口核查
国家对人民三征,包括布缕,粟米,还有力役,有人头税的性质
发展变化
先秦时期
实行贡、助、徹制
秦汉
租赋徭役制
魏晋 南北朝
租调力役制
隋与 唐前期
租庸调制
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两石,为租,输绢两丈,棉三两,为调,服役20 日,称正役,不服役者每日纳绢三尺,或布三点六尺,为庸
唐后期至明前期
两税法
以家庭财产为征收标准,开始以货币的方式向国家缴纳赋役
明中叶
一条鞭法
实施统一的以白银的方式缴纳,简化税项,减轻人民负担
清初
赋役全书
1644年,山东道监察御史宁成勋倡议,对赋役全书进行重新编纂
1646年,御史张茂锡倡议以存藏于户部的原明朝《赋役全书》、《会计录》二书为凭据,理清赋税。
多尔衮特命户部右侍郎王宏祚专职负责牵头组织编纂赋役全书
编纂工作缓慢,一直到1657年,《赋役全书》才告成
《赋役全书》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则例为基准,确定了征收赋役的定额原则,通过归并合则基本上规范为田赋和丁银两大项。
土地清丈
对各地无主荒地进行统计,以明代的鱼鳞老册为准,针对有地无粮,有粮无地者进行重新评测辑录
1657年,重编鱼鳞图册告竣
统计户口
1647年,顺治下令编审人丁
1648年,下令编审户口,责令州县官照旧例编制黄册
1656年,顺治帝下令将人丁编审和编制黄册合而为一,把黄册改为简明黄册
1657年,简明黄册编制完成,正式颁行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93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