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浪漫主义的根源
以赛亚·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读书笔记、全书导读。该书从浪漫主义的定义开始,探讨了浪漫主义的滥觞、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以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编辑于2024-02-08 14:46:24浪漫主义的根源
1. 寻找一个定义
重要性
近代规模最大的一场运动,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和观念
“在我看来,它是发生在西方意识领域里最伟大的一次转折”
确定方式
分离出这种文化所遵从的主导模式
1.以古典时代的希腊哲学或希腊学为例
2.以《圣经》文化,即犹太文化为例
3.亚里士多德谈论朋友有很多类型
“古代文化比我们想象的要陌生,人类意识已经发生过多次大的变革,而这些改变只能通过对古代著述进行批判性的解读才能体察的比较清楚。”
论题:浪漫主义是一场如此巨大而激进的变革,浪漫主义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从何兴起
十八世纪后期的德国
“我所要论及的浪漫主义有时间的限定,我无意涉及永恒的人类态度,只想关注在特定历史阶段发生,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某次变革”
价值观的转变
1.1780-1830 年之间变革发生了
雨果/蒂克/施莱德尔等
他们认为,最高意义的价值是诸如正直、真诚,随时准备为某种内心理想献身,为某种值得牺牲一切,值得为之死的理想奉献一个人的所有。
2.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伏尔泰/卡莱尔等
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动机比结果更重要。情感的纯洁、完整、投入、奉献——这些精神气质比较容易得到人们的敬佩,成为一般的道德态度。
举例说明这种转变
1.伏尔泰关于穆罕默德的戏剧
2.对悲剧的态度
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人们的观念意思开始转变。不再相信世上存在普适性的真理和艺术正典。人们转向情感主义;转向无限。
精心挑选的定义-出自论述过这个题目的最杰出的作者
司汤达:浪漫主义是现代的和有趣的,古典主义是老旧的和乏陈的
歌德:浪漫主义是一种疾病,是狂野诗人和天主教反动派虚弱的、不健康的战斗口号
尼采:浪漫主义是药方
西斯蒙弟:浪漫主义是爱、宗教和骑士精神的联合
海涅:浪漫主义是从基督教的鲜血中萌发出来的激情之花,是梦游的中世纪诗歌的苏醒,是梦中的塔尖,用露齿一笑的幽灵那种悲戚的目光注视着你。
罗斯金:浪漫主义是美丽的过去与可怕、单调的现实的对照
丹纳:漫主义是1789 年之后的资产阶级对于贵族统治的叛乱
施莱格尔:浪漫主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先驱,最伟大的鼓吹者和预言家,他认为人有一种可怕的不可满足的欲望,总想遨游于无限;一种狂热的渴望,总想摆脱个体狭窄的束缚
斐迪南·布吕内蒂埃:浪漫主义是文学自我中心主义,是舍弃更大的世界而强调个人,是自我超越的对立物,是纯粹的自我断言
艾兴多夫:浪漫主义是灵魂的自我游戏时秘不可述的欢愉
约瑟夫·艾纳尔:浪漫主义是爱上某些事物的意愿,是对他人而不是对自己的态度或情感,它反对权力意志
2. 对启蒙运动的首次攻击
关于启蒙运动的三个命题
1.所有的真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如果一个问题无法解答,它必定不是一个真问题
2.所有的答案都是可知的,有些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授得到的方法获知这些答案
3.所有答案必须是相互兼容的
出现了一些裂痕
1.蒲柏重复丰特奈尔的观点:要在自然本身在发现方法;佩罗、温克尔曼等作家/美学家普遍展现出唯理主义观点
2.伏尔泰/休谟:我们可以建立一门如何幸福生活的学科
通行观念:偏好形式化、高贵性、对称性、均衡性
“我们正在进步,我们正在发现,我们正在摧毁古老的偏见、迷信、无知和残忍,我们正在建立某种科学,以使人们生活得幸福、自由、道德和正义。
3.孟德斯鸠:不同的人们不会为了同样的东西感到幸福;
4.休谟:无法用逻辑推导出自己是如何知道一个外在客观世界。
并非必然性,而是或然性
上述逻辑意义被明显的意识到
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来源:德国
背景:战争使德国分崩离析,催毁了德国精神
表现:德国文化萎缩为一种地方文化:路德式极端经验学究(细微琐碎但枯燥无味)、沉入灵魂深处(民族自卑情节);——耿耿于怀的伤痛和屈辱
虔诚运动:真正的浪漫主义之源得以渗透德国
主要观点:强调精神生活,蔑视求知,蔑视庆典和一切形式的东西,蔑视排场和仪式,特别强调受苦的人类个体灵魂与造物主之间的个别关系。
主要人物
发起人:斯彭内尔/弗兰克/亲岑多夫/阿诺德
来自不同阶层的思想家:莱辛/康德/赫尔德/费希特-出身卑微;歌德-后来才得到应有头衔的资产阶级;克莱斯特/诺瓦利斯-乡绅阶层;施拖尔贝格伯爵/艾克肖申-贵族背景
约翰·格奥尔格·哈曼:给予启蒙运动最沉重的打击,启动了浪漫主义的进程
认识宇宙靠的不是智慧而是信仰,唯有特殊性才有意味。”生活是一道水流,若试图截断它,必定会毁了它“
”人类灵魂的极乐,并非如伏尔泰想象的那样,是幸福。人类的灵魂之乐是充分地实现自己的能量。”
歌德:受哈曼影响,强烈反对法国方式,即归纳、分类、固定,分门别类夹进册页,试图把人类经验导入某些理性秩序之中,毫不理会活力和激情、流动、个性、创造的欲望,甚至斗争的欲望、促成观点各异的人之间创造性碰撞的元素。
歌德将哈曼的观点概括为:“人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源于他自身力量的联合,所有的分离都应该被否定。”
3. 浪漫主义的真正父辈
社会氛围
十八世纪科学取得伟大胜利,自然科学对宗教产生攻击
同时,过分的理性主义使得人类的情感收到阻碍,具有组织形式的宗教正在退却
“反科学,兴人欲”思潮
真正父辈
赫尔德
1.表白主义;人的基本行为之一是表白,是有话要说。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在充分地表白自己的本性;反之则因为他正在自我残害或自我限制,抑制了自己的能量。
2.归属的观念
历史主义/进化论-人属于他本来该待着的地方,民族是有根的:“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成长环境所提供的象征进行创造,他们成长于某种意义上封闭的社会,而这个社会能以某种清晰、独特的方式将自己表白给他们。”
3.真正的不同理想之间经常互不相容,甚至不能够调和
总结:每个人类群体都应该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奋斗(为了他们的传统而奋斗);生命在于表达各种经验,在于以你完整的个性方式把自己的经验传达给别人。
他的观点是对持续影响西方两千年的“永恒的哲学”的一次全新革命和颠覆。
康德
拘谨的浪漫主义者(转下)
4. 拘谨的浪漫主义者
康德
科学批评家:憎恨一切形式的放纵和幻想,憎恨任何形式的夸张、神秘主义、暧昧、混乱。崇尚科学,推崇逻辑性和严密性。
道德哲学:为人类自由的理念所陶醉。
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情感倾向、欲望、激情与责任、正当行为之义务的区别...
文明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指自我决断——通过理性思考做出决断,不受某些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特别是别人的驱逐和摆布。
如果人们的行为不是源起于自身内部而是自身之外的事物,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他们是不能负责的。如果他们不能为自己负责,那么他们也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有道德的人。
道德观:慷慨是一种恶
自然观:自然是人的敌人,自然不过是可塑造的中性材料。
席勒
唯一能够使人成为人的事实就是人有能力超越自然;精神性的自由
戏剧具有免疫接种的功能,艺术的目的在于展示最具人性特征的行为方式
“自然是一个本质性的、反复无常的,或许有因果联系的,或许是偶然为之的实体,而人具有道德,能够辨别欲望与意志、责任与利益、正当与错误,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即便因此触犯自然。”
“人们解放自身的唯一途径就是保持游戏玩家的心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创造的一切都不会限制我们自己”
理想主义就是与自然决裂,我们的任务是改变自然,教育自身,以使我们自身给定的不太灵活的天性能够准许我们以某种优雅自如的方式追随和实现一种理想。
费希特
“只要提到自由二字,我的心马上敞开,开出花来,而一旦说到必然性这个词,我的心开始痛苦的痉挛。”
“如果你是一个耽于冥想的人,一味在知识的王国里追问诸如做些什么,如何生存这类问题,那么,你将永远无法发现答案。”生命始于行动。知识只是工具。
事物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我如何对待它们,我需要它们做什么。
“人必须坚持不懈地生产和创造才能臻于完满。”
5. 奔放的浪漫主义
权威论述
施莱格尔:三个因素从美学(费希特的知识学)、道德(法国大革命)和政治(歌德著名小说《威廉-迈斯特》)方面深刻影响了浪漫主义
为何成立/何种意义上成立
1.费希特的知识学
“自我”观点的变迁
费希勒
主格的我(I)不同于宾格的我(me)/碰撞是主宰一切经验的基本范畴-成为浪漫主义/心理学的权威观点
休谟
自我不是一种东西,不是能被直接感知的对象,也许只是一种用来表达人类个体及人类历史赖以形成的经验的串联
谢林
神秘主义活力论
浪漫主义、反启蒙基本艺术观:艺术作品的生命与自然中令人仰慕的东西相似,是某种喷薄而出的力量/动力/能量/生命和活力
关于深度的基本观点
传统符号:明确的事物,含义有明确的规定性
另一些符号:象征性/无法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的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这些话,它们都会开启幽深的远景,不可简化,不可把握,不可描述,不能收藏。
思乡情结
浪漫主义对“无限”的向往
某种类型的妄想症
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2.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战争-受伤民族情感-滋养浪漫主义思潮
对于民族意志的肯定
3.歌德著名小说《威廉-迈斯特》
天才的自我形成过程/敏捷的文体转换
总结
自由无羁的意志及其否认世上存在事物的本性
试图破除事物固有稳固结构
构成了这场价值非凡、意义重大的运动中最深刻也是最疯狂的一部分
6. 持久的影响
核心原则
古老命题:“知识即美德”
何种知识才称得上美德?(两个原则)
1.人已熟知的“不屈的意志”的观念:人们所要获得的不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而是价值的创造
2.世上并不存在事物的结构,不存在一个你必须适应的模式
浪漫主义的布道:一旦你试图了解一个事物,无论你应用哪种力量,你都会发现你要探索的是不可穷尽之物。科学是对最外在、最空洞事物做最严谨的概括。
借助神话&上文所提的”象征“
文学领域/国家观念/法学领域/历史/音乐均可论证上述原则
在当今的影响
成功使人的一些价值观产生了深刻转变,使存在主义成为可能
“人即意志”
动机比结果重要:无法控制结果,但可以控制动机,“既然我们必须自由,必须尽最大可能成为自己,伟大的美德——就在于存在主义所说的‘本真’和浪漫主义所说的‘真诚’。
真诚成为美德
法西斯主义也是浪漫主义的直接继承
歇斯底里的自我肯定以及对现有制度进行虚无主义的破坏
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强。
巨大的民族主义驱动力或由阶级激发出来的集体驱动力观念初见端倪。——“人富裕创造性地奋勇向前是为了不冻结,不灭亡,不被任何静止的东西所压迫”。
作者认为席勒的观点作为一笔遗产传给了浪漫主义者,进入他们的灵魂深处。那些浪漫主义者摈弃了和谐的观念,摒弃了理性的观念,变得奔放起来。
作者对哈曼观念的总结:上帝不是几何学家,也不是数学家,而是诗人。他认为哈曼是最有诗意、最有神学深度、最能引发关注的代表人物
丰特奈尔-启蒙运动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部政治、道德或批评著作,甚至文学著作,从各方面考虑,如果出自一位几何学家之手,会更完美。”
“我要尽我所能解释什么是我谓之的浪漫主义的根本含义。研究浪漫主义唯一明智的方法,至少是我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耐心的历史方法;通过回顾十八世纪初期,考察当时的局势,然后逐一考察是哪些因素颠覆了十八世纪,哪些因素的结合和融合导致了十八世纪后期的变化,引起了迄今为止西方意识最重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