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陪孩子终身成长(郝爸爸解析版)
陪孩子终身成长 (郝爸爸解析版)
教育孩子的根本问题
汽车和花园
养孩子
建一座花园?
造一辆汽车?
简单科学和复杂科学
简单
因果关系清晰可追溯
汽车
火箭
复杂
因果关系不清晰不可追溯
天气
生命
方法论
简单体系
用复杂的手段打造
制造
复杂体系
用简单的规则驱动
园丁
阳光雨露土壤
沙丁鱼
等距紧跟
人类进化
遗传变异选择
生长
两种养育过程
被要求、被设计、被管理的制造出来
孩子丧失自我
很成功但是没意思
拼命要就没够
有很多但不快乐
刻意精心设计
鸡飞狗跳充满对抗和屈服
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痛苦
家长老师累够呛孩子不知道想要啥
感受体验、陪伴支持、欣赏的生长出来
充满好奇
拥有力量
感恩知足
接受无常
陪伴相处充分爱和支撑
家庭和谐孩子自己往前跑
自己很轻松、孩子很开心、互相很享受
家长发展自己孩子也发展自己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帮助孩子建立生命力
当成一个人
内在产生动力
爱自己、爱社会
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
遇到挫折能够自己解决
父母之伤
投射自己的童年
跟孩子生气
父母需要做的
管好自己
让自己变得更阳光更健康
给孩子更良好的人格影响
坐享其成
父母做错了孩子也会好
孩子有生命力
有很大弹性
自发的追求美好生活
浪子回头经常出现
对孩子有信心
价值感
让孩子知道
他是有价值的
他是有能力的
他是可以自己解决很多问题的
自尊水平才会高
塑造孩子的价值感
情感引导
塑造孩子价值感的时机
不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
而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
习惯性打击
做的好
别翘尾巴
做的不好
你比别人差
父母只要出现永远不允许孩子高兴和骄傲
持续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自尊水平决定自律性
自尊水平高
自律性高
父母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着重强调
父母说我做的好
我真的这么好吗!?
原来我这么厉害
我要努力把事情做好
糟糕的事根本不配我做
我爱惜自己的羽翼,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自尊水平低
自律性低
孩子会长成父母描述的样子
父母成天说我管不了自己
我反正管不了我自己
干脆不管了
玩手机不放手
父母总说你又玩手机你就管不住自己
反正我也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机
不管了那就玩吧,爱咋咋地了
如何提高自尊水平
成人
做一些小的可以完成的事
打扫房间
表扬她并且说为什么
通过做对一件正确的事,建立一个自我认知,以后永远做对这件正确的事
表扬她,不只是表扬作对了一件小事,而是表扬她背后的能力
举例:孩子玩手机到了20分钟自己停止
依一你自己主动停止手机的行为非常棒!
你知道你这个行为叫做什么吗?
这个行为叫做自律。
你知道什么是自律吗?
自律就是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做应该做的事。
爸爸认为你就是个自律的孩子。
具备价值感
自己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要求自己
自己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让自己达成目标
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眼界”
让孩子尽可能的看到丰富的世界
让孩子有足够大选择范围
核心
父母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做对的事情上
有很多事情即使做的不对,但背后也会有对的动机
家长为什么总看到孩子错的事情上
焦虑本能
原始社会很多危险,必须要焦虑才能生存
现代社会没有那么多危险,焦虑本能无处安放。
对自己关系的人释放焦虑本能
凭借本能做事,就是会释放焦虑
教育就是抵抗原始本能
举例:陶行知校长三颗糖
一个孩子跟同学打架被陶行知校长看到,令他一会儿去校长办公室等,学生颤颤巍巍的去了
三颗糖
陶行知看到学生颤颤巍巍的来了
给你一颗糖
奖励你啊!我让你来,你来了!说明你心中有我这个校长,这叫尊敬师长!
学生孩子莫名其妙中
来再给你一颗糖
我刚刚去调查一下,你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你才出手,你这叫见义勇为!
学生不知所措的说,其实我也有错不该打同学
来再给你一颗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就好,你这叫知错能改!
我们从小被打,被呵斥
不是让我们变得更乖
而是让我们变得更狡猾
鸡蛋里挑骨头
在孩子已经是明显做错了的时候,依然能发现背后的亮点,塑造她的行为
终身成长
美德背后的美德
固定型心态
遇到挫折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害怕
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人设,这次要是失败了,人设崩塌了,再也建立不起来了,我就变成不好的人了;就算这次成功了,也得小心谨慎,万一有事情应付不来,人设就会崩塌,多年辛苦付之东流了。
举例
患得患失
输了输不起
赢了怕失去
狭隘闭塞故步自封
成长型心态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日子还长着呢,挫折并没有什么,因为现在很弱小,只要努力将来就会很强大,而且挫折会让我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所以挫折是好事儿,让人兴奋。
举例
为什么诚信
这一次交易只是一次,未来还会有很多次交易,有一个交易系统
为什么谦虚
因为我觉得日子还长,今天的成果真得算不了什么
日子还长持续成长
如何构建终身成长
不要贴大量标签
比较
维护自尊体系的动力是比别人好
不敢挑战难度
只追求赢得感觉
人这一辈子不和任何人斗争
只跟自己比赛
只要跑赢自己
让自己变得
父母的容错率
父母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容忍孩子犯错误
父母的肯定
肯定的是事情的结果
还是做成结果背后的原因
举例:孩子语文考了100分
你肯定的是这个分数
还是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肯定在语文方面孩子做的诸多具体的努力
固化孩子在语文方面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肯定孩子获得成绩背后的动机
一次成绩好可能只是偶然
要想经常成绩好就要了解我们做对了什么
了解背后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
找到动机并把他通过某种方式固化
概要
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努力的过程
学习充满体验感的美好过程
夸结果
让孩子虚荣
让孩子爱慕赢得感觉
无条件的爱
一个人内在的原动力就是爱
为什么想好好的生活?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为什么工作?
因为世界很美好,我爱这个世界希望他更好。
孩子内心充满爱
信任、尊重、安全感
建立无条件的爱
矛盾
家长真实想法
无条件的爱
即使孩子不争气、不孝顺、甚至成为罪犯父母还是为孩子考虑而且
但是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的
有条件的爱
你学习好就爱、听话就爱、有出息就爱
不爱
要是不满足要求,就会被嫌弃甚至被抛弃
对孩子的伤害是可以进入激素水平
跟两项作斗争
交换
用孩子喜欢的事换“学习”
“喜欢”换“不喜欢”
学习就是糟糕的事
破坏对学习的正确认知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让自己高兴的事,因为可以让自己感觉更好,更有能力去探索和改变世界,让世界更美好。
学习是一件糟糕的事,只有爸妈给我足够的奖励才能勉强坚持下去。 以后工作了,也是痛苦工作5天,为了快活2天。 要是没人管我还有钱花,就好了,我就永远不学习; 要是不用工作还有钱花,就好了,我就永远不想工作。
威胁
肢体冲突
语言暴力
孩子处于紧张恐惧不安全之中
肾上腺激素长期大量分泌用来应对危险
激素水平高
情绪容易失控
对孩子简单、粗暴
孩子多么容易被你搞定
青春期后孩子都会把从你身上学到的模式反馈给你
孩子爱我们,远胜于我们爱孩子
交换和威胁看起来非常有效
威胁有效的原因
举例:打孩子一顿,一会儿孩子就原谅我们了
暴躁的父母
天真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
我们生气了,可以用伤害孩子作为威胁的筹码,但孩子不敢用伤害我们做筹码回应,所以我们总赢,他们总输。
你怎样怎样,我就不要你了
我舍不得失去你,所以我输了
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我离家出走
你不好好学习,我就打你!
你打我,我也得爱妈妈,所以我输了
你打我,我就打你,我也豁得出去
威胁有效是因为孩子不能失去我们,但威胁的结果是丧失爱。
交换有效的原因
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
需要用快乐的事进行交换才行
我不喜欢学习
爸妈用物质,换来我努力学习
妈妈不是喜欢我
他喜欢学习好的我
我得用好成绩作为交换他才会对我好
我用学习,换来爸爸对我好
交换有效教会了孩子市侩,但一旦建立了冷冰冰的等价交换习惯,结果是丧失爱。
威胁和交换终究会失效
威胁会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被挑战
孩子以命相搏父母一定会输
我用肉体和灵魂做筹码去反抗
我自残、跳楼、离家出走用肉体反抗, 我自暴自弃、刻意颓废用一生的幸福做筹码反抗。
交换会随着孩子的胃口增大而变得欲壑难填
被加码
孩子的需求一定会超过父母承受能力
你不给我,我也能获得。
女生就去依附,男生就去抢夺。
无条件的爱才是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教育工具
孩子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
没有安全感
一辈子去追寻安全感
为了追寻安全感付出非常大代价
无条件的爱就是“什么都不管”
什么都不管叫做“忽视”
孩子做错事一定要指出来,纠正他
不听话是调皮的试探,孩子会不断的试探
爸妈是爱我得吗?
我做点反面的事试探一下
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
。。。
概要
如果家长喜怒无常
孩子需要消耗很大的心力去测试
他没耐心了,他吼我了,他不爱我了
他真没说我,他是关心我得,他是爱我得
如何做无条件的爱
说出无条件的爱
前提阐明
因为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所以我要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做
严厉表达
不怒而威的指出问题
对事不对人
严肃认真的态度
结尾重申
虽然爸爸妈妈批评了你,但是我们永远是爱你的。
避免交换和威胁
重新建立无条件的爱
三岁以前最容易
情感类词汇
价值观
行为习惯
无限重复
温柔而有边界
温柔代表着爱
温和的态度
边界也代表着爱
以爱为前提
严肃而不暴躁
跟孩子的心绑在一起
不会相互怀疑
不会相互欺负
不会做权力争夺
跟孩子疏离
用一生证明父母是错的
包办婚姻用一生的不幸福刺激父母
有无条件的爱
举止更得体
做事有边界
凡事懂感恩
有教养
假有教养
被父母逼迫
去讨好
为了父母的面子
表现为有家教
建立成功
愿意听话
因为爸妈是爱我的,所以他们说的话一定是为我好,所以我要重视我要听。
建立失败
博弈关系
管教会愈发的困难
除非你打我
威胁
除非你给我东西
交换
无条件的爱带来归属感
我属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