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
大学、临床医学,包含总论、细菌性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等。
主要包含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与健康等。非常详细的重点知识,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关于全科医学的思维导图,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人、家庭与社会,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临床医学,总结了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等。希望此脑图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传染病学
总论
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概念
构成传染和感染过程的三因素
病原体
人体
所处的环境
共生状态
机会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
多种形式的感染
首发感染
重复感染
混合感染
重叠感染
继发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
致病菌
痢疾杆菌
Gˉ杆菌,有菌毛
用药:喹诺酮类(xx沙星)
抗原结构
A群:痢疾志贺菌群
毒力最强,感染症状最重,抵抗力最弱
B群:福氏志贺菌群
易转为慢性
C群:鲍氏志贺菌群
D群:宋内志贺菌群
感染症状最轻,抵抗力最强
礼服保送
抵抗力
加热60℃10分钟可被杀死。蔬菜水果上可存留10~20天
毒素
内毒素,所有类型都能产生,引起全身反应
外毒素,又称志贺毒素,有肠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主要)
生活接触
人群易感性
普遍感染,易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夏秋季多发
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均夏秋季多发
传播途径均为消化道传播
5岁以下儿童多见
发病机制
细菌数量
致病力
人体抵抗力
病理解剖
病变部位
乙状结肠、直肠
区别伤寒:损伤部位是回肠(右边)
病变表现
急性菌痢
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假膜溃疡形成
慢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4天
急性
普通型(典型)
发热、腹泻
左下腹压痛:多呈阵发性,便前加重,便后缓解
黏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粪便: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
轻型(非典型)
急性腹泻
一周左右可自愈
稀便有黏液无脓血
重型
脓血便
发热
中毒重(脑、休克),局部轻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脑型(呼吸衰竭型)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混合型
最为凶险,病死率高
慢性 (反复发作或延愈达2个月以上)
慢性迁延型
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粪常规
黏液脓血样便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
培养出痢疾杆菌确诊
特异核酸检测,临床少用
免疫学检查
易出现假阳性
结核病
病原学
分类
结核分支杆菌分为牛、人、非洲、田鼠型
卡介苗
无毒牛型活菌疫苗
特性
抗酸性:不易染色,不能被酸性乙醇脱色,→抗酸杆菌
专性需氧菌,37℃适宜生长
培养慢,一般2-4周才可见菌落
致病物质:脂质、荚膜、蛋白质
抵抗力强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排菌
传播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母婴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艾滋病
糖尿病、矽肺、麻疹、百日咳等感染后
营养不良、过度劳累
婴幼儿、老年人
发病机制
病理
渗出型病变
菌量多、致敏淋巴细胞活性高、变态反应强
增生型病变
菌量少、致敏淋巴细胞数量多→
结核结节
中央:朗汉斯巨细胞
周围:由巨噬细胞转化的类上皮细胞
结核性肉芽肿
干酪样坏死
坏死区域逐渐出现肉芽肿增生最后成为纤维包裹的纤维干酪性病变
全身症状
发热,长期低热,乏力、夜间盗汗、月经期前体温增高,月经后亦不能迅速恢复正常
呼吸系统症状
浸润性病灶
咳嗽轻微,干咳或仅有少量黏液痰
空洞形成
痰量增加,伴喘鸣
合并支气管结核
咳嗽加剧,刺激性呛咳
1/2~1/3有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