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病症状学
关于精神病症状学思维导图,包含感觉障碍、知觉障碍、记忆、注意、意识、行为障碍,概述、常见精神症状、精神疾病综合征等。
编辑于2024-03-02 12:14:11精神科症状学
概 述
精神症状
是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般限度
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及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与判断
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的意识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症状表现的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及人格特征均可使某一症状表现不典型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可能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
常 见 精 神 症 状
知:认知过程障碍
感知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出现令患者不舒服的感觉,如感到光线格外刺眼,周围人的说话声像吵架一样特别刺耳等。多见于神经症,围绝经期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
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降低,严重时达到感觉缺失的程度。此症状和体征更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常出现感觉减退的情况有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催眠状态等
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部位游走不定或描述不清晰是其主要特点,可继发疑病观念。不能指出明确部位
知觉:是感觉器官对事物不同属性的综合反映形成的整体印象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体验,表现为将外界客观物完全错误地感知为另外一类事物,如将草绳看成蛇,稻草人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表现为在没有相应的客观事物存在时,出现了该事物的知觉体验,如凭空听见骂自己的声音。幻觉的鲜明清晰性如同真实知觉,因此患者多信以为真,从而受其影响而出现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行为
来源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官获得的
假性幻觉
区别
假性幻觉鉴别要点:来源部位及患者感知的途径
真性幻觉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临床上幻觉多数为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存在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
假性幻觉不如真性幻觉清晰,但比想象清晰
涉及的器官分
幻听
评论性幻听:表现为听到一个或几个人在议论他,有男有女,内容多是讽刺、辱骂,少数情况下有表扬声。有时声音用第二人称“你”的口吻和患者进行交谈,患者可以加入议论中,旁人看来患者似乎在与看不见的人对话,表现为自言自语
命令性幻听:患者听到声音用命令的口吻让他去干违背意愿的事情,患者犹豫时,声音还可能催促和威胁,最终迫使患者完全或部分遵从。 暴力和自伤、自杀行为的明显危险因素
思维鸣响:是一种特殊的幻听,患者凭空听到陌生的声音将自己的思想或内心活动讲述出来,如他想到“是吃饭的时候了”,声音就说“该吃饭了”。 思维鸣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功能性幻听:患者在听到一个真实的声音的同时出现一个幻听,二者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互不重叠,患者能够明显区分这两种声音。机能性幻听的内容一般机械而重复。如一个患者总是要将闹钟藏起来,原来他听到闹钟走秒的节奏中有人中骂他:“流氓,流氓,流氓……” 功能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视:幻视:幻视的内容内容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 在临床相中占主导地位+意识障碍 ——器质性病变或精神活性物质(如谵妄状态) 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精神分裂症
幻味:幻味:患者尝到食物有某种特殊的怪味,因而拒食,常继发被害妄想,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嗅:多为难闻气味,常继发妄想性解释,如患者闻到刺鼻的农药味,于是坚信有人给他下毒。 突出而持久的幻嗅要考虑器质性病变的原因,如幻嗅常是颞叶损害或颞叶癫痫患者的首发症状
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也可有性接触感
内脏性幻觉:患者感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异常感觉,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等,患者能明确描述其性质和内容。
感知综合障碍:由各种感觉整合成为知觉过程中的障碍,表现为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所感知的知觉形象,从整体上符合实际,但对个别属性的反映是错误的。如一只猫在患者看来有一只老虎大
视物变形症: 看见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如看见别人的脸像染了绿漆一样难看。有的患者在镜子里看见自已脸的各个部位都发生了变形,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但整体上却还能认出是自己的脸,因此经常照镜子,临床上称为窥镜症,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时间、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体验。 患者不能准确判断自己和周围空间的距离,如放杯子到桌上时,常因此掉落
非真实感
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知所获材料,经大脑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整个过程称为思维
思维形式障碍
速度和量
速度
快: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表现为明显的话多和语速快,口若悬河。严重者除了短暂睡眠外几乎一刻不停在说话,直到声音嘶哑还不停地用手比画。患者感到“舌头跟不上思想的速度”。伴随注意力和话题不集中,经常受环境中的微小刺激而转换,称为随境转移。言语内容经常表现出“音联”和“意联”
慢-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异常缓慢,明显表现为话少、语速慢,严重时达到无语的程度。有患者描述体验是“脑子生了锈,舌头像石头”。与之交谈时,检查者可以体验到患者努力认真地回答的意愿,只是反应慢
量
少-思维贫思维:内容空洞贫乏,外在表现话少,但语速并不慢,更重要的特点是患者对此漠然处之,连体验都很少,对任何问题都予以类似“不知道”、“没什么”、“还可以”等简单回答乏
多-病理性赘述:枝节联想过多,联想过程迂回曲折,内容繁杂,主题不突出。外在表现是明显的啰唆。 思维奔逸表现为不断变换新的话题,而病理性赘述表现为说不完一个话题,不厌其烦地讲述细枝末节,而且固执地要求别人不打断。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连贯性
持续性
思维散漫:患者在交谈过程,表现为联想松驰,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话题转换缺乏必要的联系。说话东拉西扯
思维破裂:患者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说话或书写时句与句之间缺乏关联
发作性
思维插入: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感到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思想不能控制地插入进来。如外星人的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或别人用高科技扰乱自己的思想(一个想法)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患者体验到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思想突然性地强制涌入自己的脑内,令其恐慌和不愉快(一连串的想法)
思维中断:正常人说话时被旁人突然打断,或在疲劳、健忘时常有思维突然受阻的现象,当事人知道原因,而且能够重新接上思路。 患者出现思维中断的表现是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思路突然中断,而且明细感觉到是由于外界力量强制如此,片刻之后重新说话的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患者有时感到思维被某种外力强制抽走,称作思维被夺
思维逻辑和言语表达
病理象征性思维的典型表现,是用一些具体的动作和行为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道理,如果患者不解释,任何人都不知道其动作或行为的象征意义;如果他解释了,任何人都觉得荒谬。如患者将暖水袋抱在胸口,表示“党和人民心连心”;又如某患者不断用头撞击汽车轮胎以求自杀,表示“投胎”(重新做人)
在性质上和病理象征性思维一样。患者自创文字、语言或图画等,表达一些多数人业已熟悉的概念或意义。病理性和荒谬之处同样在于所创和所表达之间的逻辑推理过程不可理喻。如“肺”表示“狼心狗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类别(病理起源)
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特点:发生前精神正常;突然出现,很快确信,迅速发展;与当时处境、心情等没有可理解的联系
继发性妄想:常继发于各种幻觉,也可继发于心境障碍、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如丢东西后产生被窃妄想)、智能缺陷
临床分型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迫害,迫害的手段主要有跟踪、监视、下毒等。 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出现的行为:拒食、逃跑或采取控告、自卫、自伤、伤人等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知情人常反映患者:“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扯。”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二者的区别实际上只是内容是否对患者自身安全构成威胁
特殊意义妄想:可视为关系妄想的发展形式,患者认为周围平常的事情不仅与自己有关系,而且还有特殊关系。 [病例] 女,34岁,认为自己被国家安全部门考察多年,电视里和报纸上经常发布对她的考察结果,比如外交部发言人换成女性,是在暗示她可能成为国家安全部第一任女部长。有次看电视时突然说:“考察快结束了,因为中央公布了女性干部的比例
夸大妄想:内容主要涉及非凡的才智、能力和发明创造,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等。 不同疾病的夸大妄想各有其临床特点: 躁狂症患者的夸大妄想与现实有一定联系,与心境相配合,内容和程度经常变化; 精神分裂症的夸大妄想脱离现实和个人常识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可信或不可理解
罪恶妄想(自罪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或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拒绝吃饭坐以待毙。 患者多将微小的过错视为罪恶,如某患者认为自己幼年时抢过小朋友的玩具,因此犯有抢劫罪,要家人送他自首,劳动改造以赎罪。 多见于重性抑郁
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可继发于感觉障碍。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等
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影响,如受到电池、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的影响,严重时达到被外力控制而不能自主的程度,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等,因此又称为被控制感或被控制妄想
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所钟情(对方爱上自己),对方多数是比自己地位高的名人,信念过分的不切实际和无法说服。 (单相思现象相鉴别)
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另有所爱,为此患者跟踪配偶的日常生活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暴力拷问以寻找私通情人的证据
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自己不是目前的父母所生,自己的亲生父母另有其人,而且多为当今名人;有的患者坚信自己是历史著名人物的后裔。 不相信任何证明目前亲生关系的证据。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迫思维(强迫观念),表现为某一概念、形象、想法等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纠缠不休(强迫)。 明知没有必要,并且主动有意识地抵抗(反强迫),但是始终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 强迫和反强迫是该症状的两个基本特征。 常伴有强迫动作和行为
超价观念: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众主,发生一般均有事实依据,不十分荒谬离奇,也没有明显逻辑推理错误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为主动注意的增强,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对周围的一切现象特别关注和警惕,具有疑病观念的患者对自身细微的生理变化过度关注等
注意涣散 主动注意明显减弱,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发呆等。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常见此症状
注意转移 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不能保持恰当的范围和足够的稳定性,经常被环境中的微小刺激所吸引。注意转移是躁狂症患者的随境转移症状的核心表现
记忆障碍
错构: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对地点尤其是时间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如将此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回忆成在另外时间里发生的
虚构 :患者对某段亲身经历发生遗忘,而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之,随之坚信。有些患者所谈内容大部分为既往记忆的残余,而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又显荒诞不经,但转瞬即忘,临床上称为虚谈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和慢性酒中毒性精神病
潜隐记忆 :又称歪曲记忆。患者将别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回忆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将本人的真实经历回忆成自己所见所闻的别人经历
遗忘:对某一事件或某段经历不能回忆,称为回忆空白。 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 心因性遗忘具有选择性遗忘的特点
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是对周围环境(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姓名、年龄、职务等)的察觉和识别能力。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判定标准
智能障碍
一是已学到的知识,二是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岁以前(不含18岁)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大脑受损引起的低智,称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后(含18岁)大脑已发育成熟,大脑受损引起的低智,称痴呆
自知力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患者指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判断自知力的损害程度: (1)患者是否察觉或意识到,周围其他人 已经观察到他的一些不正常的表现; (2)如果患者察觉到了,他是否认为自己已经不正常了; (3)如果他认识到自己不正常,是否认为属于精神方面的问题; (4)如果他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是否想到需要治疗或同意接受治疗
情:情感过程障碍
量
情感高涨:正性情感显著增强。是躁狂发作的核心症状
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显著增强。是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
焦虑:种与客观不符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莫名惶恐与担心的心情状态。有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表现
恐惧:对外界事物超出正常范围的恐惧。和焦虑的区别在于恐惧有明确的害怕对象而焦虑没有
质
情感平淡——是情感活动的衰退和丧失,表现为情感反应失去正常波动性,对外界刺激(无论令人悲伤或愉快的)失去正常的鲜明反应,尤其是高级细腻的情感活动。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注意:情感低落是情感活动的负性增加,而情感平淡和淡漠是情感的减退和丧失
情感倒错: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一致性而言。此时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
矛盾情感:对同一件事物同时产生两种互相对立的情感体验,如认为自己的亲友在迫害自己,对此同时产生仇恨和喜欢两种感情,而且并不认为有矛盾之处。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本质特征之一
激情
易激惹——急剧而短暂的情感波动,表现为微小刺激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多为激动、不满、愤怒、大发脾气等。 常见于某些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偏执性人格和情绪不稳性人格,以及神经衰弱、躁狂症等。在甲亢所致精神障碍中也常见该症状
情感暴发:情感暴发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情绪大发泄,发泄的情绪向上表现为笑、唱、舞;向下表现为哭、骂、滚;可以在向上层面上移动,表现唱唱跳跳,也可在向下层面上移动,表现哭哭闹闹;还可以上下翻动,表现哭哭笑笑。发作时间短,20分钟内结束,意识多清晰, 事后多能回忆,见于癔症(分离性障碍)
意: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
意志增强:病理性的意志活动增多,多与病态情感或妄想有关。表现为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超出一般常人的毅力和决心。最典型的意志增强见于诉讼狂即偏执性精神病患者
意志减退:意志活动显著减少,对周围一切不感兴趣,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经常呆坐,懒于料理工作、学习甚至个人生活。常见于抑郁症
意志缺乏: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和主动性,对现在和未来缺乏打算和要求。不关心学业、工作,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十分懒散,甚至个人卫生也全不顾及。孤僻独处,行为退缩。对自己的状况和处境缺乏自知力,毫不在乎。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等
意向倒错:意向要求和意志活动违背常理,或与常人的意向相反。如吃常人不敢吃的东西,如大小便、脏物、草木石头等,这些行为可能与其他症状如幻觉或妄想有关,也可能独立存在而不是受其他症状影响的结果。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矛盾意向:原发的内在意志不统一,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表现出对立的意志活动,却不能判断其病态和纠正。和意向倒错一样,也是精神分裂症的本质特征之一
行为
强迫动作:反复出现实际意义不大的动作,常与强迫思维共同构成强迫症的主要表现。临床常见有强迫清洗、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明知这些动作都没有必要,但无法克制不去做,否则产生明显焦虑,不能进入下一步的行为
模仿动作:患者毫无目的和意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表情。此症状和以下的作态及古怪行为常共同出现,构成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特有的紊乱行为症状群
作态:又称装相,患者的举止和表情表现出与年龄和当时环境不符的幼稚愚蠢,如怪腔怪调地说话,当众幼儿般地撒娇等,给人以故意装腔作势感。患者对此毫无自知和察觉
古怪行为:行为离奇古怪,如无故做鬼脸,满地乱爬,在脑袋上顶废纸篓,以及其他无奇不有的动作和行为。患者对这些动作的解释同样荒谬离奇,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任何解释
违拗症:对于指令和要求都予拒绝。单纯拒绝称为被动违拗,如让患者张嘴,他始终不听从;以相反的动作拒绝执行称为主动违拗,如让患者伸出手来,患者偏偏将手放到背后
缄默症:不用言语回答问题,但有时可以用手势或以纸笔表达意思。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木僵:随意运动减少或缺失,以及精神运动无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常合并缄默不语。严重时患者保持一个固定姿式,不语不动,不进饮食,不自动排便,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 最严重的达到蜡样屈曲,表现为丧失任何随意动作,肢体可以被随意摆布,并保持摆布后的任何姿势不变,如同蜡像一样
抑郁性木僵:常见于急性起病的重症抑郁,呈现精神活动全面抵制的表现。抑郁性木僵的持续时间一般达到数天以上。患者意识清楚,发作后有回忆。
紧张性木僵: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症状,常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木僵的程度一般较重,常常达到蜡样屈曲的程度。此时患者对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甚至没有防御反射以至身体受损。
心因性木僵:常见于急性应激障碍。在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下,急剧地出现“呆若木鸡”表现,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严重紊乱。有轻度意识障碍,发作后有片段回忆。一般持续几小时或更长时间。
器质性木僵:木僵程度表现不一,但都存在确定的脑器质受损的证据。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发作后多丧失记忆。
兴奋状态:即精神运动性兴奋,整体精神活动的全面增强或者脱抑制,言语、情感和行为都处于兴奋高涨的状态。包括(1)躁狂性兴奋;(2)青春性兴奋;(3)紧张性兴奋;(4)器质性兴奋;(5)反应性兴奋。
冲动与攻击行为:行为未受抑制或完全不加控制,就是冲动行为。冲动行为常突然出现,与处境或心理社会诱因不相称,行为前毫无准备,未加思考,难以令人理解。冲动行为可以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多数都属于某种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冲动行为若指向他人,就是攻击行为。
自伤与自杀行为:被认为是指向自身的攻击行为。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精神卫生问题,较多出现自杀的精神障碍是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命令性幻听或妄想的支配下自杀的情况也不少见。自伤则没有结束生命的企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伤应考虑是否由于幻觉、妄想的支配
子主题
意识
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朦胧状态 它的临床特点是意识范围的缩小或狭窄,同时又伴有意识清晰水平的降低。意识活动集中于较狭窄而孤立的范围以内,病人只对这部分体验能够感知。可有定向障碍、片段幻觉和妄想。
漫游症 是意识朦胧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不具有幻觉、妄想、情绪改变为临床特点。
谵妄状态 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睡眠觉醒障碍。
梦样状态 伴有意识清晰水平降低的一种梦样体验,病人似乎处于梦境之中。和谵妄不同的是,梦样状态的幻觉多是假性幻觉,患者可以是幻觉的参与者。而谵妄状态时,患者多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真性幻觉
自我和意识
人格解体:对自我和周围现实之间的界限意识存在障碍,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人格转换 ——患者完全否认原来的自身,而代之以另外一种人格。临床常见一类属于癔症分离性症状的鬼神附体表现。一般发作几小时,意识恢复后完全丧失记忆,恢复原来的人格
人格交替和双重人格:前者是同一性意识的障碍,患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且交替出现。多见于癔症患者。后者是统一性意识的障碍,患者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表现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上两种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精神疾病综合征
幻觉妄想综合征 (hallucinatory-paranoid syndrome) 以幻觉为主,并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妄想,幻觉和妄想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如一患者耳边出现同学议论的声音(幻听)后,逐渐怀疑对其进行跟踪迫害(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躁狂综合征 (manic syndrome)以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为特征。主要见于躁狂发作,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得。另外,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物等也可引起类似发作
抑郁综合征(depressive syndrome) 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特征。主要见于抑郁发作,也可见于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碍。另外,某些药物如利血平等也可引起类似发作
紧张综合征(catatonic syndrome ) 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紧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前者常有违拗症、刻板言语及刻板动作、模仿言语及模仿动作、蜡样屈曲等症状,后者表现为突然爆发的兴奋激动和暴烈行为。紧张性木僵状态可持续数日或数年,可无任何原因地转人兴奋状态。而兴奋狀态持线较短暂,发作后往社再次进人木價状态或缓解。紧张综合征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急性应激障碍、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精神障碍、药物中毒等
遗忘综合征 (amnestic syndrome )又称为柯萨可夫( Korsakoff’s syndrome),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虚构。生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梢神障碍、脑肿瘤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作业
常见精神疾病症状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