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不安的哲学》思维导图
们时常被不安的情绪裹挟,对过往的事耿耿于怀,对未来不确定的过度想象和担忧,害怕付出了换不来回报或遭遇失败,最终放弃了努力。 正如哲学家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活在时间长河中的此时此刻,谁也抓不住过去和未来。执着于过去,无法从旧时的痛苦和遗憾中抽身,或为不可预测的未来而焦虑,都会让我们忽视眼前的生活,无法聚焦当下,活得安稳、有价值感。
作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对结构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创办「创造课程」的实践成效,发现人生如同自然界一样有着“潜藏结构”——由我们的欲望、信念、假设、抱负与客观现实结合而成,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反抗-顺应”陷阱,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会使我们陷入“来回摆荡”的困境。 对此,本书提出了一种更为底层、更富有动力的心智成长方式——通过选择和创造来改变人生的结构张力;并且解释了创造的5个步骤、创造历程的3个周期,以及每个周期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启发人们走出一条阻力最小的人生道路。 本书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关于“创造力”的启蒙之作和30年经典之作,影响了许多成功人士。
世界上所有优秀的销售奇才,他们的销售思维其实和我们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们运用的正是反直觉销售思维! 对于销售,我们通常都会联想到销售员那种过度自信、控制欲强、不接受任何反驳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每个人每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销售,成功人士更善于推销,包括他们自己、他们的想法及产品。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孤独,就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大家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而西方日益恶化的贫富差距与年轻人失业,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的缩减让问题变得愈加严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不安的哲学》思维导图
不负当下,不惧将来,给你直面不安的勇气
何谓不安
人们产生不安情绪的目的:逃避人生课题
不安和恐惧的区别:不安的对象是“无”,恐惧则有具体对象
我们为何感到不安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一切都不在掌控之中,于是会感到不安
人们会因为过去的创伤而持续不安
人们在做决定时,会担心这个决定的后果,因而感到不安
人们还会因为思考形而上的人生问题而不安
五大人生课题带来的不安
人际关系的不安
为了逃离人际关系的不安
所谓的人际关系的困难,不过是为了逃避与人交往的一个说辞
对于视他人与自己之间存在协作关系的人而言,他人即自己的伙伴
嫉妒的人永远处在不安之中
爱与嫉妒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需要超乎寻常的想象;不同之处是,爱的本质是向往更高层级的对象,嫉妒是希望实现平均化
嫉妒是控制与占有,只有自由才能换来真正的爱
保持自信是避免嫉妒的有效方法,而保持自信的最佳途径是去创造
对工作的不安
对于工作和学习,我们会因为担心无法取得相应的结果而不安
不要参与无谓的竞争,人和人是无法比较的
心志伦理与责任伦理
责任伦理重视对结果的责任,心志伦理更重视对自己良心的责任
我们既要考虑行为的纯洁性,又要对结果负责不能顾此失彼
对疾病的不安
在无法消除病痛的事实面前,唯有接纳生病的自己,才是我们与身体和疾病相处的正确方式
自我价值在于生命本身,无论是健康还是生病,都不能影响这一点
有时候,生病正是你重新认识世界、反思人生的契机
对衰老的不安
感叹自己失去太多而愤愤不平的人,年轻时也常被不满的情绪干扰
人的价值不在于创造性,而在于生命本身
年轻有年轻的好处,但年长的人拥有更多知识和经验
对死亡的不安
终日思考死亡就会忽视现实,与其一直忐忑,不如关注当下、活在当下
正是因为我们对死后的世界并不知晓,所以才会在心底残存一丝希望
要消除对死亡的不安,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三件事
第一,假如我们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死亡将以什么方式降临,那么是否应该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改变现在的人生轨迹呢
第二,只要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就无须关注死亡本身
第三,付出带来的满足感会帮助我们克服死亡带来的不安
如何摆脱不安
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
勇于无视他人的期待
认真地愤怒,选择做正确的事
将人生视为一场旅行:学会感受人生的过程,而非关注终点
凝视不安:对未知的冒险抱以欣喜与期待
两手空空:不要背着太重的包袱生活
拥有挚友:让自己和集体产生连接,并且愿意为之奉献
活在当下:人所失去的,只是他此刻拥有的生活:人所拥有的,也只是他此刻正在失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