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偏误分析
针对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理论提出,以及主要内容,步骤,意义及局限等方面进行整理,其中还包括一些事例,便于理解偏误分析。
针对对比分析产生的背景,内容,步骤,意义,局限等方面进行整理,通过一些举例加强对比分析的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
之前对比分析的问题:学习者母语系统VS目的语系统——(并不是学习者语言系统)
零星的实际操作:1940s末,语言教师已开始使用偏误分板的方法,缺少严格的分析方法,缺少理论框架
产生标志
Corder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学习者偏误意义》
主要内容
区分失误与偏误
失误
口误,笔误等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失误
偏误
是系统性的,表现的是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
指出偏误作用——语言教师+研究者+学习者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
收集资料
目标:自然语料
收集方式:横向(共时,对象多)或纵向(历时,对象相对较少,难度大,耗时长)
收集范围:大规模,特定规格,个案(更加深入)
影响偏误因素:母语背景,语言形式,语言水平,习得环境……
鉴别偏误
常被忽视
遇到的问题
偏误的标准问题
偏误和失误的辨别
隐性偏误和显性偏误
得体性问题
描写偏误
对偏误的分类,特征归纳
不同的分类角度
目的语范畴
表层特征分类
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声,韵,调
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偏误产生方式
表层策略分类
省略
打球了()三个钟头
他有照相机,也()收音机
附加
他非常(很)高兴
房间(被)打扫干净了
类推
吓得不敢举头
他在医院住了几个天
错序
常常我们去旅行
我洗干净了把衣服
偏误产生时间
前系统偏误
学习者不知道目的语规则而产生的偏误
昨天我参加没有学校的足球比赛
系统偏误
发现一些特定的规则,但这些规则往往是错的
我不听得清楚
后系统偏误
学习者了解了正确的规则,但运用时出错
他翻译句子翻译很好
解释偏误
语际偏误
两种语言之间
语内偏误
目的语内部,因对规则掌握不完整或归纳造成的
从心理学视角
干扰偏误
母语干扰
过渡使用目的语规则(过渡泛化)
发展偏误
语言知识有限,建立错误的假设
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的比例?(Ellis,1994) 1.大量的偏误是语内偏误 2.初级学习者的语际偏误多于中高级学习者,中高级学习者的语内偏误多于语际偏误 3.语内偏误和语际偏误的多少和任务有关;翻译? 4.语际偏误在语音和词汇中的出现比例多于语法 5.成人比儿童更容易发生语际偏误; 6.偏误不只是一个来源,一个偏误可能是由语内偏误和语际偏误共同造成的
评估偏误
偏误严重程度问题
不同评估者问题
评估标准问题
可理解程度
可接受程度
冒犯程度
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对偏误的评估是否相同
在语法上,非母语者比母语者更严格。如下列语法错误,母语者一般不会去纠正
他盼望再见面他的朋友
在词汇和表达整体上,母语者更严格。如下列错误,母语者者一般会纠正
我有三个少儿
我的词典很瘦
偏误分析的局限
关注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正确部分+偏误部分——(不是完整系统)
目前研究:纵少横多,动少静多——(不是习得过程的全貌)
只考察学习者的偏误而忽略了其正确的部分
纵向研究少,不能了解习得过程的全貌
无法采集到被学习者回避的言项目的使用情况
偏误分析的意义
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
一套系统描写和分析学习者偏误的程序和方法
与70年代心灵学派(乔姆斯基)与行为主义论战提供有力证据
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
母语负迁移不是造成偏误的唯一原因
提出了一套系统地描写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程序和方法
揭示了二语习得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丰富和充实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具有指导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
偏误研究的现状
国外偏误分析研究
国外偏误分析已经不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心,而作为笫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研究手段
国内偏误分析研究
国内的偏误分析始于1984年鲁健骥的研究
我国的偏误分析有五个领域:语音,词汇,语法,语篇,汉字
偏误的纠正
语际偏误,母语干扰
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偏误积累
语内偏误,目的语规则掌握不足
学习者+教师
小结
强势说→弱势说→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