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修学第五课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修学唯识理路,圆成实性,遍计所执与依他起的关系,凡夫的世界的形成。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课百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心的认识和心的分析,唯识,无我。欢迎点赞收藏~
深信业果:思惟业果总相、说明十种不善业道、依十不善业论业果的轻重、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依十不善业说明十种善业、说明业的种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五课
凡夫的世界的形成
依他起相
代表着缘起的世界假有
无明我执、颠倒妄想的关系,产生的错觉
遍计所执
凡夫的世界就是遍计所执的世界
对依他起的见分、相分的错误认识的结果
相分:影像;
见分:感觉
依他起相的见分、相分,从唯识学上来说是有的,是缘起的假有
佛法常用“假”、“幻”
“假”不是没有,但是也不是真实不变的有;
唯有这种认识,才能远离常和断的两种二边
“幻”佛陀以智慧观照,认识到它是因缘的假相,是如梦幻泡影
树立缘起假有的正见,远离常见断见
常见:认为真实不变的有,永恒、实在
断见:认为没有,
从缘起因果看世界
凡夫根据自己的意识去认识世界,依他起相的见分和相分上,生起我执和法执
法执:所看到的一切,认为实在的、真实的,觉得好与不好
我执和法执在整个,凡夫世界所主导着
对于杯弓蛇错觉与夫凡心的形成事实上都是建立在遍计所执的基础上
遍计所执与依他起的关系
遍计所执和依他起是相辅相成的。遍计所执是建立在依他起的基础上
注解:凡夫心就是因为遍计所执,所以就形成了这个熏习种子,种子又产生依他起,种子现行之后又产生依他起的世界。然后我们对这个依他起的世界,又进行错觉的认识,那么认识的结果又产生遍计所执。然后由遍计所执产生依他起,依他起产生遍计所执
凡夫的世界也就是在遍计所执与依他起之间不断地转换
摆脱遍计所执,正确认识依他起,我们的认识要进行重新的审视,要改变我们的错觉,认识法的真相,法的实质
圆成实性
唯识宗的三性
依他起性就是缘起的假有,是有的,但是它是假有的
遍计所执性根本就是没有的,是一种错觉
圆成实性是真实的有,是代表着宇宙人生的最高的真实
“了解到心的本质就是通达世界的本质”“心的实质与法的实质是一样的”
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世界的本质也还是空性
《解深密经》四个方面描术空性特征
空性就是一切现象的实质、真 实性。也是心的实质
空性是超越语言,超越对待
不二法门也就是超越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
超越思维
我们意识的思维,是没有办法触及空性的
空性跟缘起现象的关系,它是属于不一不异
没有离开缘起的现象,但也不是就是缘起的现象
空性是遍一切处
道是无所不在
依他起与空性的密切关系
依他起的念头生起的地方,不起遍计所执,我们就能够契入空性
契入空性
除了认识以外,我们也还是要通过修止观来完成
修学唯识理路
闻思经教,如理思维改变认识,树立正见,修习止观,通达空性。空性不断地瓦解凡夫心,不断地修空性观来化解凡夫心。
菩萨道的修行
修慈悲
世俗的菩提心
有漏的妄识的基础上,是有我的,它是不平等的,修空性见,通达空性
空性,它是无我的,它是平等的
胜义的菩提心
修空性
十地菩萨的修行 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