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高中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包含学校教育的发展、 印刷书的出现、 图书馆的成长、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等。
313历史学基础;晚清中央地方关系变动;中国史,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的正规军屡遭失败。为了自保,1853年咸丰皇帝下令各地督办“团练”地方武装。曾国藩以此为契机,以湘勇为基础,利用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纽带,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军纪管理,从而形成了湘军。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包含纲领性文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文化政策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历史学,313考研,古代非洲诸国及社会变迁思维导图,古代非洲的历史丰富多彩,经历了多个文明和国家的兴衰更迭,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以下是对古代非洲诸国及社会变迁的概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适用于考试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的发展
古代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官学的演变和私学的发展
古希腊分科教育
近代
法国“大学区”制度
确立国民教育制度
柏林大学“科研和教学合一”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美国大学世俗化、商业化
社会服务
京师大学堂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近代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大学,又是教育行政机构
清华学堂
很快成为全国高水平教学
现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回收教育主权
扫盲运动
建立多种学制
文化大革命时期
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时期
恢复高考、教育迈向正轨
三个现代化教育方针
“科教兴国”战略
留学教育
起源于古代(如日本遣唐使)
近现代曾出现留学热
印刷书的出现
纸的发展
古埃及纸草书卷
世界上最早的书籍
简策和帛书
盛行于春秋战国,中国早期的书籍形式
西汉早期纸
不便书写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书写工具逐渐过渡到纸张
印刷术
唐
已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
北宋
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现代印刷术
15世纪,德国人谷登保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现代印刷术直接推动了书籍的普及和报纸杂志等的发展
印刷书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图书馆的成长
世界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古文明遗迹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公元7世纪由亚述巴尼拔王朝所建
中世纪时期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
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19世纪下半叶
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博物馆
中国
官藏
有专门负责的史官
建有“府”“阁”“厅”“室”
私藏
伴随着私家藏书出现也得以发展
明、清两代尤为突出
出现了一批藏书家和藏书楼
1909年,清政府筹建京师图书馆
1916年,凡在内务部批准出版的图书均由京师图书馆收藏
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党和国家建立了各级各类图书馆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宫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
阿什莫林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8世纪,博物馆快速发展(大英博物馆、卢浮宫)
法国人韩博禄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意义博物馆
张謇建立南通博物院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
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后改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1933年,蔡元培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后改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知名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
综合性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
各级各类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