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非洲诸国及社会变迁思维导图
历史学,313考研,古代非洲诸国及社会变迁思维导图,古代非洲的历史丰富多彩,经历了多个文明和国家的兴衰更迭,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以下是对古代非洲诸国及社会变迁的概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适用于考试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313历史学基础;晚清中央地方关系变动;中国史,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的正规军屡遭失败。为了自保,1853年咸丰皇帝下令各地督办“团练”地方武装。曾国藩以此为契机,以湘勇为基础,利用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纽带,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军纪管理,从而形成了湘军。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包含纲领性文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文化政策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古代非洲诸国及社会变迁(中南非洲)
中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地理环境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非洲;多黑人,故称“黑非洲”; 大部分土地受阳光直射,炎热干燥;南为大沙漠,北为苏丹大草原 大河主要集中于赤道以北,南部沙漠地区水系不丰
矿产资源和物产丰富:金刚石、铝土等矿物和热带森林的经济林木 东部西部沿海平原农业发达,多经济作物
居民 主要为黑人,可分为两大语系 (也有其他人种和小语系)
苏丹语系:赤道以北,皮肤黝黑
班图语系:赤道以南,肤色浅黑
东非诸国
地理范畴:西起乍得湖、东至红海印度洋、北连埃及、南达赤道
地貌及气候:北部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狭窄平原 热态草原气候;受东方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影响
埃塞俄比亚王国 (非洲唯一基督教文明古国)
阿克苏姆国家
前1000纪,塞白人殖民者与原住民融合,逐渐发展为阿克苏姆国家 经红海贸易迅速繁荣;4世纪臻于极盛(国王厄查纳时期)
厄查纳推行基督教,改革文字,奠定基督教文明基础 依靠强大海军独占红海贸易;并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反对波斯 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手工业兴盛(金属工艺和建筑艺术);对外贸易繁荣(与埃及、印度、意大利半岛、叙利亚等都有经济往来;主要输出黄金、奴隶等)
7世纪,阿拉伯人崛起并征服埃及,地中海红海商路被阻,阿克苏姆国家衰落; 12世纪,阿高人建立扎格维王朝(1137-1270)取代阿克苏姆
扎格维王朝
统治者信奉基督教,大修教堂和寺院,并赐予土地——封建生产关系逐步发展
所罗门王朝
1270年,叶库诺·阿姆拉克推翻扎格维王朝后建立 因建立者自称恢复了所罗门王朝世系,故称
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各地王公和教俗大封建主势力加强; 基督教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拥有很大势力 (占有大量地产、干预国家权力、操控教育事业) 内部封建主割地争雄征战不已,外部收阿拉伯人侵袭 16世纪,国家受奥斯曼帝国、加拉人(游牧)、葡萄牙殖民冲击,埃塞俄比亚人民展开长期抗争,维护了国家独立,但长期战争致使国势衰微
苏丹
地理位置: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联系密切 国家形成:前3000纪有最早国家记载;前12世纪末形成独立王国(库施王国)
库施王国:前12世纪末形成;前9世纪强盛建立埃及第25王朝;6世纪迁都麦罗埃(原都纳巴塔):1世纪繁盛,对外贸易发达(含中国);4世纪统治集团内讧削弱国力;6世纪中叶传入基督教并定为国教;后分裂为穆库拉和阿罗亚(前者并入埃及)
8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13世纪侵努比亚全境;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排挤基督教
索马里和桑给巴尔
索马里:国际贸易繁华,兴起城市和城市国家(大部分为早期阿拉伯所控制);4-5世纪为阿克苏姆征服,展开长期反埃塞俄比亚斗争;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9-13世纪伊法特强盛;15世纪曾沦为埃塞附属国;16世纪建立阿达尔国家并取得独立;17世纪末为阿尔法人(游牧)所灭
桑给巴尔:南部班图人各城邦以基尔瓦为中心形成的黑人国家(城邦联合体);15世纪,帝国繁荣,与印度洋各国对外贸易繁盛,商业城市兴起(如基尔瓦、马林迪);15、16世纪后文明发展为西方殖民者入侵所破坏
西非诸国
地理范围:西起大西洋、东至乍得湖、北连撒哈拉、南临几内亚湾 气候特征:北热沙、中热草、南热雨
主要居民:苏丹语系的黑人,亦称西苏丹 贸易往来:盛产黄金,不产盐,构成西非与北非的贸易基础
加纳
建国时间无定论,盛产黄金,贸易繁盛,商业频繁往来,城市兴起 8世纪末建立黑人西塞·通卡尔王朝,首都昆比·萨利 首都贸易繁盛,清真寺较多;王室独占金矿,关税为收入来源;军事力量发达
政治上:国王集权统治 经济上:封建依附关系存在(奴隶制也广泛存在) 保留母系氏族社会遗存,王位舅父传于外甥 战略位置重要,多遭受入侵,1240年为马里王国所灭
马里
11世纪前隶属加纳;13世纪征服加纳建国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济繁荣,国家日益强大 粮食自给、棉织品行销国外,黄金大量输出北非
曼萨·穆萨统治时期(14世纪):经济繁荣、国家富强 国王鼓励关心文化教育事业,促进马里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国王享有极大权威,拥有大量财富,利用军队集权统治 国内社会关系复杂,矛盾很多;14世纪末,内部争夺王位混战,人民趁机自立,外族频频入侵;17世纪中叶,被班吧拉人征服,灭国
桑海
9世纪据商业重镇加奥建国;13世纪为马里征服; 15世纪索尼·阿里统治时期逐渐强大; 索尼死后,阿斯基亚·穆罕默德篡位,将国家发展至极盛
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的统治 (1493-1529)
政治上:竭力加强集权统治,从中央至地方设立一整套统治机构
经济上:注意发展生产,鼓励商业和手工业 (加奥、廷巴克图、迭内是帝国三大经济重心)
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创办学校,招收各地学者 (廷巴克图成为同时期与巴格达和开罗齐名的穆斯林文化中心)
奴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封建剥削关系已有相当发展
16世纪以后,由于国内被压迫人民的起义以及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和外族的入侵,使桑海国力衰落,1680年最终灭亡;经济文化中心转向几内亚湾一带
赤道非洲及其以南各国
北为刚果河盆地和几内亚高原,南属南非高原
主要民族为班图人、布须曼人和俾格米人
津巴布韦文明(又称“莫诺莫塔帕”)
6世纪兴起,14世纪全盛,16世纪中后期为葡萄牙殖民地;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达(采矿和冶金业突出) 奴隶制盛行,广泛用于建筑、采矿;农业生产以自由农民为主
专制主义奴隶制国家;国王掌握最高权力,拥有完整行政组织机构和近卫军;保留母系氏族社会残余,王位继承由王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