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节细菌性痢疾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 发病。
这是一篇关于脊柱骨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剖分类,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护理要点,关键关联。
这是一篇关于四肢骨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上肢骨折,下肢骨折,特征性表现,护理要点,重要关联提示以及不同部位骨折类型以及特征性表现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展示了从病因、发病机制到症状表现,再到诊断与治疗的完整逻辑链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关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八节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概念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急性菌痢
普通型(典型)
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排便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轻型(非典型)
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腹泻次数每日10次以下
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重型
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营养不良的患者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竭,易发生休克。
中毒型
痢疾杆菌内毒素
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皮肤花纹、反复惊厥、嗜睡,甚至昏迷
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慢性菌痢
慢性隐匿型
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
慢性迁延型
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慢性型急性发作
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辅助检查
血常规、粪便常规、粪培养、特异性抗原检测、乙状结肠镜等检查
预后
经恰当、及时的治疗后,多数能在1~2周内痊愈,少数转为慢性菌痢或带菌者,重症菌痢死亡率高,预后差。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处置
选择敏感抗生素,婴幼儿尽量不采用喹诺酮类药物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时可给予退热药
中毒性菌痢
针对病情采取综合性措施抢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
针对病原治疗。通常需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足剂量、长疗程用药。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一般护理
隔离
补充水分
不能经口摄入时,则应静脉输液
对症护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疼药物
发热时给予退热处理补充水分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神志,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大便颜色、性质,便量和尿量,及时发现并发症。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早消毒、早治疗。
做好饮食卫生、水源及粪便管理,切断传染途径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