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特尔传奇》思维导图
本书讲述了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德鲁•格鲁夫如何缔造了世界上最重要公司的故事。公司的“外交家”诺伊斯被视为圣父、“思想家”摩尔被视为圣灵、“行动家”格鲁夫被视为圣子,这个三位一体的组合创下了企业管理中的奇迹,开创了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产业,将一家初创企业打造成为千亿美元量级的巨型公司。
作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对结构动力学的研究以及创办「创造课程」的实践成效,发现人生如同自然界一样有着“潜藏结构”——由我们的欲望、信念、假设、抱负与客观现实结合而成,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反抗-顺应”陷阱,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会使我们陷入“来回摆荡”的困境。 对此,本书提出了一种更为底层、更富有动力的心智成长方式——通过选择和创造来改变人生的结构张力;并且解释了创造的5个步骤、创造历程的3个周期,以及每个周期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启发人们走出一条阻力最小的人生道路。 本书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关于“创造力”的启蒙之作和30年经典之作,影响了许多成功人士。
世界上所有优秀的销售奇才,他们的销售思维其实和我们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们运用的正是反直觉销售思维! 对于销售,我们通常都会联想到销售员那种过度自信、控制欲强、不接受任何反驳的刻板印象。实际上,每个人每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销售,成功人士更善于推销,包括他们自己、他们的想法及产品。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孤独,就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大家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而西方日益恶化的贫富差距与年轻人失业,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的缩减让问题变得愈加严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特尔传奇》思维导图
芯片帝国英特尔如何一路成长至今
英特尔的“先驱“
“八叛逆”的出走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半导体材料,并用它研制出“晶体管”,开创了半导体行业的未来
“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嗅到了伟大的商机,带领一批科学家来到硅谷创业,创办了半导体公司
肖克利苛刻的管理方式让八位科学家难以忍受,他们集体辞职,被称为“八叛逆”
仙童公司的实践
1957年,以诺伊斯为首的“八叛逆”着手创业,获得仙童摄影器材公司老板的投资,成立仙童半导体公司,推广晶体管
仙童研发出一种用平面印刷生产品体管的方式,获得技术领先,成为行业的领导者,10年内从8人发展为12000人
仙童半导体公司与股东之间产生分歧,以诺伊斯为首的高管纷纷出走,仙童走向落寞
英特尔的诞生
英特尔的“三驾马车”
“魅力领袖”诺伊斯:充满激情、自由散漫、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
“技术先锋”摩尔:低调务实,提出“摩尔定律”,即半导体的性能每过18个月就会翻一倍
“管理奇才”格鲁夫:从纳粹的魔爪中逃出,拥有铁血手腕,注重计划和结果,个性强硬,是英特尔最卓越的CEO
进军微处理器
1968年,英特尔以存储器芯片起家,技术难度不高,容易上手,为公司带来了一定收入
受Busicom委托,英特尔派遣天才科学家法金负责微处理器的研发项目,研发出第一代微处理器4004
受经济衰退影响,Busicom为保持短期利益而放弃了微处理器项目,并将专利转让给英特尔
微处理器刚问世,并未得到市场接受,英特尔撰写详尽的技术文档,投入大量讲师教育市场,等待市场启动
七十年代的波折
因特尔上市以后试图做终端产品,希望凭借微处理器的技术优势去做手表,结果遭遇惨败
在芯片的研发上遭遇诸多竞争对手还遇到经济衰退,被迫大量裁员,格鲁夫开始接管英特尔
1974年,收入翻倍;1975年,经济大起大落,股价一度跌掉了80%;1976年,股价涨了4倍以上;1976年,收入增长55%,员工翻倍
商战冰火两重天
“粉碎行动”
1979年,英特尔推出的8086芯片获得市场,但摩托罗拉随即推出性能更强的68000芯片,英特尔士气大衰
格鲁夫召集营销团队盘点英特尔的优势,制定了一套以客户需求而非技术参数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借此拿下市场
英特尔组织遍布全国的营销推广,重写技术文档,投入大量讲师,改变市场认知,大败摩托罗拉
商业的奇迹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开始使用英特尔的8086微处理器
在IBM研发的个人电脑上,用英特尔的芯片加上微软的软件,最后形成了技术壁垒。
IBM为推广个人电脑,将技术对所有人开放,世界上冒出了大量兼容IBM计算机的产品
储存器之战
80年代,日本公司在存储器领域大打价格战,美国公司在存储器行业节节败退,英特尔深受影响
诺伊斯代表芯片行业游说政府,在他的推动下,政府放松了对芯片行业的管制,带来了80年代美国电子行业的繁荣
在格鲁夫的领导下,英特尔“断臂求生”,把存储器业务全部关停,聚焦微处理器业务
英特尔的崛起
“intel inside”
90年代初,英特尔做了一次营销活动,用推翻286芯片的方式推广386芯片,大获成功,让终端消费者耳熟能详
386芯片的成功让英特尔意识到面向终端消费者推广芯片的可能性,于是发起了“intel inside”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营销活动,深入人心
狂飙突进的90年代
1991年,收入约48亿美元;1992年,增至56亿美元 1993年,增至160亿美元;2000年,增至337亿美元
90年代末,格鲁夫的声望达到历史顶点,被评选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
英特尔取得处理器市场80%的市场份额,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市值涨了63倍,成为一个市值5000亿美元的公司
因特尔的启示
2000年以后的英特尔
英特尔进入了平稳的发展阶段,没有再制造神话,格鲁夫卸任后,公司由专业的运营专家管理,缺乏了冒险精神
英特尔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一次次错失机会,错失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英特尔的启示
努力重要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冒险精神
在硬件领域,会经常出现技术性的颠覆,会不断出现洗牌的机会,一开始不完美的创造不能忽视
在第一曲线成功的时候,要考虑如何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