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知识,介绍了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寄生虫侵入人体的感染途径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原虫学
1.溶组织内阿米巴病
1.生活史
感染性:包裹期 增殖:滋养体期
适宜宿主:人
2.临床表现
肠内
常见部位在盲肠和升结肠
典型的阿米巴痢疾=腹泻+粪便呈果酱色+伴奇臭并带血和黏液+消化系统症状
肠外。肝(最常见)肺(巧克力酱样痰)脑(最严重)
2.刚地弓形虫
两个宿主
猫科动物——终宿主兼中间宿主
人或其他动物体内——中间宿主
机会性致病原虫
(1)先天性弓形虫病。孕妇
前3个月内——流产,早产,畸胎或死胎,其中畸胎发生率最高
妊娠后期受染——隐性感染
(2)获得性弓形虫病:弓形虫眼病
医学蠕虫学
1.链状带绦虫
人:终宿主,中间宿主
猪和野猪:主要的中间宿主
2.主要临床表现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皮下,黏膜下或肌肉中——结节
(2)脑囊尾蚴病
2.华支睾吸虫
又称肝吸虫
宿主
终宿主: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寄生部位: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
2.致病机制
主要危机器官:肝脏 。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黏膜下血管
胆管病变: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扩张及增生——腺癌样改变
3.卫氏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属的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肺内,故又称肺吸虫。 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被我国卫生部门列为重要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的黑贝科和蜷科中某些属的螺
第二中间宿主:甲壳纲的淡水蟹和蛤蜊
最终宿主:人和肉食哺乳动物
感染方式:溪蟹,蛤蜊疫水
寄生部位:肺
2.致病。肺部形成囊肿——咳烂桃样血痰和咳血为主要症状
3.试验诊断。从粪便或痰中找到虫卵或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
4.流行与防治
(1)本病多见于丘陵或山岳地带
(2)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3)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蟹,蛤蜊,不饮生水
4.裂体吸虫(血吸虫)
在中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1.生活史 。宿主
终宿主:人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
中间宿主:淡水螺类
2.致病
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
虫卵对机体损害最严重
成虫寄生于人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目前普遍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5.蠕形住肠线虫
蛲nao虫
寄生部位。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
雌虫产卵部位:肛门周围、会阴皮肤皱褶
患儿感染途径。肛门—手—口方式
肠粘膜损伤—出血—溃疡,甚至小脓肿,易被误诊为肠壁脓肿
肛门瘙痒—皮肤搔破可继发炎症
也可侵入生殖器官,腹腔
3.诊断
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
镊子加入盛有70%乙醇的小瓶内送检
4.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
6.似吲蛔线虫
简称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虫之一
蛔虫属土源性线虫,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性寄生。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泥土中发育成为幼虫及感染期虫卵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以宿主半消化食物为营养。
1.幼虫致病:主要导致蛔虫性哮喘和蛔虫性肺炎
2.成虫致病
①掠夺营养和损伤肠黏膜
②超敏反应: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以及中毒性脑病等症状
③儿童:惊厥、夜惊、磨牙
④并发症:胆道蛔虫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3.诊断:从粪便中查见虫卵或虫体
4.防治:目前常用的驱虫药:阿本达唑,甲苯达唑,三笨双脒和伊维菌素
医学节肢动物学
疟原虫
蚊虫为终末宿主,人为中间宿主
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
2.临床表现:寒战,高热,出汗退热,周期性
3药物治疗: 伯氨喹、氯喹、咯萘啶、青蒿素
蚊
中国重要的传病蚊种如下
(1)嗜人按蚊: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传疟效率高于中华按蚊
(2)中华按蚊:是广大平原的传播媒介,特别是水稻种植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3)微小按纹:是中国南方山区疟疾的重要媒介
(4)大劣按蚊:是海南疟疾媒介防控的主要对象
(5)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也是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6)三带喙库蚊: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主要媒介
(7)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寨卡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8)埃及伊蚊:是灯隔热和寨卡热的传播媒介。
蝇
越冬
幼虫越冬者多在滋生物底层
虫虫则在暖室,地窖,地下室等温暖隐蔽处越冬
传播疾病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
寄生虫侵入人体的感染途径
① 经口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蛔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
②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等
③经媒介昆虫感染——疟原虫、丝虫等
④经胎盘感染——弓形虫、十二指肠钩虫等
⑤经呼吸道吸入感染——蛲虫、棘阿米巴等
⑥刺激输血感染——疟原虫、美洲锥虫等
⑦ 自体感染——微小膜壳绦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