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尿病
这是一个关于糖尿病的思维导图,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
跟偏瘫、感觉障碍、综合征、中脑、脑桥、延髓等有关,涵盖了从中脑、脑桥、延髓等脑干区域到大脑脚、基底神经节、丘脑、间脑等多个部位的不同病变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描述了Weber syndrome(韦伯综合征),包括动眼神经麻痹、锥体束损害等症状。描述了丘脑病变导致的对侧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以及间脑内不同部位(如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的潜在病变影响。
这是一个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的思维导图,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糖尿病
分型
1型糖尿病(T1DM)
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自身免疫性损伤
遗传性有
常有β细胞数量严重不足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M)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
无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遗传学更强,更复杂
β细胞数量中等或正常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8种类型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
胰腺外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
感染
药物或化学品导致的
不常见-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
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临床表现
基本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一体重减少
血糖
大多升高,也有正常,甚至反应性低
皮肤瘙痒
尤其外阴瘙痒
视力模糊
高血糖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屈光改变
无症状
仅在健康检查或化验时发现低血糖
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T1DM
T2DM
2者对比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青年人中的成年人发病型糖尿病(MODY)
定义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病
特点
有三代或以上的家族史,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发病年龄<25
无酮症倾向,至少5年内不需要应用胰岛素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母性遗传
发病早,β细胞功能减退,自身抗体阴性
身材多消瘦
常伴神经性耳聋或者其他神经肌肉表现
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细菌感染
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系感染
真菌感染
足藓,体藓,真菌性阴道炎,巴氏腺感染
结核感染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病灶多呈现渗出干酪性,下叶病灶多见,易形成空洞,易扩散,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病变改变:血管基底膜增厚,微循环障碍
DM肾病
常见于DM病史>10年的病人,是T1DM主要死因
病理改变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
高度特异性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
最常见,特异性低,对肾功能影响大
渗出性病变
特异性不高,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特征
肾小球性蛋白尿
持续性白蛋白尿,早期为间隙性白蛋白尿
分期
GFR为肾小球滤过率,UAER尿蛋白排泄率(正常<10微克/min)
考点
前两期蛋白正常,检查不出DM;(GFR↑,蛋白正常)
第三期可检查到(GFR正常,蛋白微量↑)
四期(GFR开始↓,尿蛋白大量↑)
五期(尿毒症)
DM视网膜病变
DM心肌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只要侵犯主动脉和冠脉
神经系统病变
CNS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定义: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深层组织破坏
表现
轻者-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发凉,胼胝(高危足)
重者-出现足不溃疡,坏疽
辅助检查
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的检查
OGTT: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糖试验
尿糖:重要线索;血糖:主要依据
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
口服葡萄糖
刺激胰岛素释放
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刺激C肽释放
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血糖是否高了
空腹血糖(8小时)
6-7mmol/L--前期
>7mmol/L--DM
胰岛素能力--清除糖的能力:OGTT(受影响)
75g糖(2小时)
7.8-11.1mmol/L--前期
大于7mmol/L--DM
糖化血红蛋白HbA1c:2~3月的总血糖水平
5.17-6.4%--前期
大于6.5%--DM
糖化血浆蛋白FA/果糖胺:2-3周的总血糖水平
血胰岛素释放实验--鉴别DM分型--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干扰(缺点)
C肽释放实验(替代实验)
不受血清中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干扰
反应β细胞的储备能力
诊断
“三多一少”
并发症伴首发症
高危人群
治疗
药物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胺类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常用药物: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用法:餐前半小时,增加体重
适应症:非肥胖T2DM的传统一线药
副作用:引起低血糖;肾功能不全的用--格列喹酮
其他:格列吡嗪和格列齐特护心血管
格列奈类
特点:起效快
适应症:餐后高血糖,瘦子
用法:饭时服用,增加体重
常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
其他
双胍类
作用机制:调节代谢,切断糖的来源,增加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常用药物: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用法:饭时或饭后服用,减轻体重
适应症:肥胖T2DM的一线药
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乳酸性酸中毒
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者,低血容量和心力衰竭等缺氧时,败血症或大型手术是避免乳酸性酸中毒
噻磋烷二酮类
作用机制:激活转录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适应症:单独或联合其他降糖药治T2DM,尤其胰岛素抵抗这;用于IGT,预防发生DM
常用药: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应症:餐后高血糖,肥胖
作用机制:作用于食物的重吸收
常用药:阿卡波糖、拜唐苹
用法:与第一口饭咀嚼服用
副作用:胃肠不良反应:肠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