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7课 知三宝功德 佛功德 之意功德、事业功德
佛法,在佛教中,三宝被视为具有无量功德的象征,可以帮助众生摆脱苦难,积累功德,达到涅槃的境界。
编辑于2024-05-01 23:21:2937课 知三宝功德 佛功德 之意功德、事业功德
佛陀意业功德
智德
佛陀智慧特征
对一切境界遍知无余。菩萨境界都是一切,利益众生是一切,了知是一切。
常人是狭隘德,没有启用生命内在遍知功能。以现有生命经验,即使再丰富 也没办法达到遍知。
宇宙是无限的,人的经验是有限的,有限的认识永远没办法认识无限
佛法告诉我们
心本身就具有认识无限的能力,而无限的宇宙,正是心的显现,是无限的心演化出来的 关键是启动内在的遍知作用。这样一切所知境界都不算什么。
如所有性是一切现象的如实性,即空性,是一切法的真相。
尽所有性则是世俗谛的差别,是缘起的显现。
一切法不外乎两种:1诸法实相,2缘起显现。
法的缘起假相和空性本质,佛陀悉能了知,就像看手里水果,没有一点障碍。
佛陀成就一切种智和道种智,能遍知一切。其他世间外道智者哲人圣贤知再多也不完整。
宇宙太大,常人智慧建立再意识层面,被自我处理和设定,是狭隘的
佛陀能遍知,因为撤除设定,呈现本有的遍知。
除佛陀智慧了知一切,此外菩萨 声闻 缘觉 乃至世间圣哲,只能说认识世间智慧了不起,不能说他们是遍知。
一切种相,以及缘起所显现的一切现象。过去 现在未来发生的一切,在佛陀境界中,就像看手里水果一样。一切有情 无情,法和法的关系,一和异的关系,佛陀了知这一切,像风吹在空中没有一点障碍。
心的遍知是无限的。而有为法的现象不管多大 每个人 每件事 每种现象的缘生缘灭,都是相对的
悲德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作为生命体。佛陀的生命本质就是慈悲和智慧。
大悲就是同体大悲。
要感到同体必须把”我“的设定撤掉,真正体悟空性,才能了知:十方诸佛和六道一切众生本来就是平等无别的,根本不是两个东西。真正生起慈悲心 还要不断训练。
子主题
凡夫认识到空性的体,还是生不起同体大悲。凡夫为无明烦恼束缚,经常陷入各种妄想和情绪。每种情绪有相应对象,每种妄想有相应的境界,心陷入其中,被烦恼伤害,不得自在。
诸佛菩萨被大悲所系缚,也不自在。但我们知道 佛菩萨不能自在,和凡夫不能自在是不一样的。
凡夫的心行是贪嗔痴,是有我 有限 有所得的,是对立 矛盾 冲突的。
大悲的心行是无限 平等 无我的,是以空性慧为基础,是无相 无所得的,这一心行本身是自在的,因为它只会给自己和有情带来利益,而不是伤害。
佛菩萨活在哪里?就是活在无尽的悲愿中。这种悲愿是自在的显现,不需要起心动念,也不需要像世人那样绞尽脑汁做事。
佛菩萨的悲心永远在那里,是任运的,只要看到众生的悲苦,这种悲心就会产生作用,就自然显现出慈悲。
众生能否接收到这种 悲心,关键在于天线是否装好。我们要接收到佛菩萨显现的悲心,也是要有因缘的。
诸佛菩萨一直安住在大悲心里,不论是否有众生出现,佛菩萨都安住在大悲心里,主要在于显现和没有显现。而且显现要看因缘。
为什么度化众生是非常辛苦的?
因为众生都活在无明烦恼中,活在自己感觉中,一会这样,一会想那样,不是你传授一个好法门,他就有信心接受。
多少出家人忙来忙去,跑来跑去,根据自己感觉寻找,最后不了了之离开世界。
佛菩萨知道世间的过患,看到三界如火宅,看到众生的难度化,还是本着悲愿,尽力去做。只管创造因缘,至于多少人有福报得到,那是他的事。
对于佛菩萨来说,不是说一定要度多少,完成多少指标,在做事过程中要有无所得的心,否则干的很辛苦。一方面要有慈悲,一方面要有智慧,了知一切本空。度众生时不能有度众生的想法,而要无我 无所得 要无相 平等。
我们礼佛主要礼的是大悲。我们念观音菩萨,也是念大悲心。我们不仅要信仰观音菩萨,也要成就观音菩萨的大悲心。
忆念每个佛菩萨,都是忆念某种心行。念阿弥陀佛,时念无量光,无量寿:念地藏菩萨,是念地藏菩萨的宏伟愿力;念文殊菩萨,是念文殊菩萨的智慧,不是念别的。
观音菩萨靠什么寻声救苦?靠大悲心,帮助众生度脱灾难。每一种灾难都是妄想的显现。而生命内在的智慧和悲心,是有能力化解一切妄想烦恼的。发现并逐渐熟悉这种能力,在任何一个念头生起时,当下就可以化解它。这种心行力量离不开信心。
就像《谛者品》所说,众生处在愚痴黑暗中,无始以来时时被无明遮蔽心性。无明就是不觉,因为不觉每天陷入念头和情绪里不能觉知。佛和凡夫区别在于觉与不觉。
《坛经》说 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 觉了就是佛,迷了就是众生。但是觉的训练需要花时间。
无明的束缚使众生在三界 五蕴牢狱中不自在,不得解脱。佛陀见后,心生悲悯。我们要不断思维佛陀慈悲,才能对诸佛菩萨生起景仰之心,像追星族那样去崇拜佛菩萨。
为什么藏传佛教这么强调信心?
现代学佛最缺乏信心。
如果有一位好老师,在他的指导下老实做,出现偏差时他随时给与指点,这是修行捷径。老师要选好,自己懂些教理基础会更保险。今后弘法利生需要很多教理。
现代人懂知识太多,心漂泊不定,听什么都没感觉,心在一堆知识乱象中飘来飘去,脚跟不着地很可怜。不如笨一点 ,老实一点 比起这样小聪明,对修行好得多。
为什么八难中有世智辨聪?
佛学院课程太多确实是个问题,今后进一步调整,不能学这么多。相对我们修学比较有序 单纯 但还是多。尤其预科阶段,必须非常单纯。到了高级阶段,要把我们培养成弘法人才,教理 知见 修行的基础都打的比较好,已经有能力处理各种知识,再给大量方便。能力不够,开再多大经大论,根本接受不了。
佛学院现在存在两个问题
一、不得要领
二无法落实到心行。
无论从什么角度说,主要强调对三宝的归属感。珍惜暇满,时时刻刻把现在用好。不怕没吃住,只怕没有道。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大悲心,就有能力化解贪嗔痴,进而化解世间一切灾难。有了大悲心能帮助到众生,至于帮到什么程度,要看众生福德因缘。
如何皈依要对三宝生起真切皈依心,必须认识到生命的处境,认识到自己在轮回苦海,在三界火宅。其实多数人就像孩子在起火的房子玩,不知道处境的危险。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险境,生起恐惧心,急切出离心。
还要认识到三宝功德,不断忆念 数数思维 使自己生起向往心,皈依心。
三宝功德是什么?
佛身功德、佛语功德、意业功德、事业功德。
忆念佛陀身语意事业的功德
佛陀事业是以身语意三业,从不间断饶益一切有情。佛陀心行是悲愿无尽,佛菩萨生命的延续,就是悲愿无尽的延续。这个悲愿哪里来?以愿菩提心为基础。现在就要培养愿菩提心,天天发愿,通过座上观修和座下实践强化。
座上每天观想自己利益众生,带领一切众生修学佛法;
座下只要有因缘,就做各种利他的事。我们不断做,悲愿就会成为生命中巨大力量。
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不断训练培养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的健康心行。这种心行来自无尽的悲愿。证悟空性前,我们要不断训练,把这个悲愿作为生命目标,作为人生动力,使他力量越来越大。当我们契入空性后,悲愿力量一下就升级了,从有限进入无限。
佛菩萨的无尽悲愿,也是在因地开示训练的。十方诸佛都曾在因地发起巨大愿力,比如阿弥陀佛48愿 地藏菩萨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等都是如此。一旦契入空性,这个愿力就会具足无限力量,成为人格主导,乃至一切。
诸佛菩萨以身语意无间的饶益一切有情,是培养出来的,我们也可以培养,只要方法正确,这种力量就会不断增长。这是完全可行的,操作性很强。学佛实质就是成就这些。
佛菩萨悲愿无尽,广度一切众生,但不是能把所有众生度了,关键看众生有被度的因缘。凡因缘具足的,佛菩萨都会引导他们离苦得乐。
佛菩萨的事业任运无间,这个任运要从作意开示。包括任何一种修行 乃至禅定,都要从作意开始。有意训练,训练到一定程度就会任运。
世间任何能力培养,都有这样两个阶段。开始是作意阶段,努力为之,不断练习,纠正错误,最后熟能生巧,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就能做到。佛菩萨悲心也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学佛要对三宝有信心。如何增长并强化这种信心?
必须不断思维三宝功德,使身心和三宝相应,信心会随之增长。
思维三宝功德,才会向往三宝功德。以成就三宝功德作为人生目标,自然依法而行。
观修三宝功德过程,烦恼会渐渐消融。因为三宝功德是无限慈悲 智慧和空性,观想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念念将自己融入三宝功德 安住于此,是对内心最好的净化。
总之数数思维三宝功德,就能增长信心,得到三宝加持。
经常忆念三宝功德,对三宝生起决定信心,生起真诚皈依之心,并按皈依学处修学,就能在三宝加持下生活。生命就会以三宝为核心,成就三宝功德为目标。这样我们做的一切都会成为佛法。皈依三宝是最根本的。包含一切修法,什么法都可以用皈依三宝来修。
两种根本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不重视皈依将失去佛法的根本。
发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不重视菩提心,将失去修行的根本。
这两点不仅是修行基础,如果我们知见跟得上,所有修行都可以皈依和发心中体现。
现代人对算卦看运势很相信,反而对佛陀说的“此应作,此不应作”没有生起依教奉行决心,有没有惭愧。有惭愧就有救。
怎样提高对三宝的信心?
不断忆念三宝功德。如果我们对三宝生起真切皈依之心,一切都会以三宝为依赖 为归属。
要经常思维佛陀功德,从而引发对法和僧的信心。因为有佛出世,才有佛法在世间流传,才有僧伽和圣贤出现。每天都要努力思维。
要通过对三宝功德观修,对轮回险境思考,培养强烈意愿。具备这种意愿 将三宝作为唯一依赖和归宿,才是真正生起皈依之心。这样我们整个生命将以三宝为核心,在三宝加持下生活。一定有能力从串习和自我中心走出来。
没学佛的人,整个生活都建立在我执基础上,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贪嗔痴等烦恼,形成混乱不堪生命体。
学佛就是转移中心。如何转移
唯有将世间名利地位亲属为中心转移到以三宝为中心,才能彻底改变生命。不断强化这个中心,有了力量后,就能够从自我构建生命状态跳出来。
学佛就是舍凡夫心,成就圣贤品质。转凡为圣的过程需要有善知识指引。依止具格善知识,依此修行和生活,是一条捷径。
现代人修行最大问题就是很难从个人感觉走出来。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感觉有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的心飘忽不定。
我们要对三宝功德生起决定,以三宝为中心,最终于自身成就三宝品质,那就是大慈悲和大智慧。
空性和智慧是不二的。我们对佛陀信心生起决定,对法和僧也能同样生起信心。因为法是佛陀说的,而僧实践法的典范。贤圣僧的品质是智慧 解脱 涅槃 空性。僧的体和佛的体是一个的。但是也不完全一样,区别在于圆满和不圆满。皈依的要处,是对三宝生起决定的信心,以三宝为核心去修行,最后成就自性三宝,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三宝。
我们对三宝依赖有几分,佛法在我们心中分量就有几分
总结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