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77、智慧学处
这是一篇关于77、智慧学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语,学行四摄以利他,前言,身心生起之法,智慧差别,智慧自性。
详细阐述了精进的程度、分类、利益,以及静虑的定义、分类和身心升起之法等内容,旨在指导修行者通过精进与静虑的修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提升。
这是一篇关于75、忍辱学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总结,3身心生起之法,2忍辱差别,1忍辱自性。忍辱修习跟其他心行修习都是缘起的,需要通过各种因缘来培养,需要长时间观修,克服内心嗔恨和怯弱。认识到忍辱好处和不忍的过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77、智慧学处
前言
智慧是六度的关键
前五度修学,使我们成就慈悲,福德
般若修行成就智慧
开智慧要闻思经教:成就大慈大悲,要发菩提心,修利他行,圆满佛菩萨品质
空性见和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两大内涵,空性见和菩提心一起修才能圆满佛道
智慧自性
智慧自性就是对我们所缘的一切境界 一切事物 一切法,能够抉择并判断的作用,同时也包含对五明的善巧
五明
印度人对世间和出世间学问的归纳
因明,有关辩论的学问
声明,有关语言文字的学问
医方明,是有关治病的学问
工巧明,是有关科学、艺术方面的技能
内明,是指佛法
智慧差别
一、通达胜义的智慧,是了知我空和法空后证悟的空性。
通过对缘起的观察,了知一切都是空,是无自性且了不可得,包含比量和现量。
首先通过通过比量,依佛法智慧对世间进行观察 分别 推理,发现我们过去执著得自性得我 自性得法,都是空性。
从观念上认识到没有我和我所,再通过现量证悟空性
二、通达世俗的智慧,指通达五明的智慧
菩萨要从五明处学。菩萨要利益一切众生,就得什么都会,成就圆满生命品质
三、通达有情义利的智慧,知道那些事对众生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利益。
利益众生的前提是以智慧认识到,什么对众生有好处,什么是有副作用,才能做到真正利益众生
身心生起之法
思维智慧的利益和没有智慧的过患
一切外在和内在成就,眼前和长远的利益,都离不开智慧。否则现世无法彻底断除烦恼惑业,会不断带来痛苦;来世在轮回中受苦无尽
从六度说明智慧的重要
《大智度 论》: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前五度修行和圆满成就离不开智慧,否则可能只是世间善行,而且修不圆满
凡夫 二乘 菩萨区别
凡夫住在三界,轮回生死;二乘住在涅槃,菩萨修行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和他的悲智有关,因为有智慧,所以不住三有;因为有大悲,所以能不住涅槃
布施圆满离不开智慧
菩萨彻底通达空性 没有我和我所,并了知一切是如幻如化的,布施时候毫无慢心 怯弱 分别。不具慧的布施,只是培植福田的加行,增加点财富而已
常人布施要么掉入慢心,要么掉入怯弱,对布施感到害怕,觉得要把身体布施出去受不了
持戒圆满离不开智慧
因为有智慧,菩萨能看到三有和涅槃的衰损,为利他持戒;有智慧的持戒才能懂得戒律的开遮持犯,令戒行清净
没有智慧就会对戒相很执著,持的很辛苦很烦恼
忍辱圆满离不来智慧
菩萨有智慧能了知忍的功德和不忍的过患,众生伤害及恶劣环境的缘起因果,才能令令心调伏,安然接纳逆境,安然接纳逆境。没有慧的忍辱就会很辛苦。对佛法的认可离不开智慧,否则对法不能接受 理解 认可就会善恶不辩,不能成就一切功德
精进圆满离不开智慧
菩萨因为有智慧,知道精进的正确方法,善于用心,能令事半功倍,迅速成就。
而我们凡夫,没有慧的精进是方法错误,越精进越南辕北辙,无法成就
禅定圆满离不开智慧
菩萨有智慧就能生起般若的明觉作用,就有能力安住在空性定中,获得殊胜的喜乐。
没有智慧的禅定,就无法通达空性
在慧的指引下修六度,配合前五度修,智慧修行会更圆满,否则只是世间的善行
般若智慧能善巧调和显现相违之事
菩萨既认识到一切是无自性的,了不可得,喜而不散乱 舍而不冷漠 不舍法性而随顺世俗。凡夫因为错误认识,造成冲突,会陷入障碍,偏向一端。因此要开发智慧必须精进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获得正见。正见指导禅修。如果没有智慧对温斯的作用没有坚定认识,听了之后可能就会跟着跑。要对闻的重要性产生胜解,对于修行很重要
配合前五度修智慧,才会圆满佛道
践行修学和服务,就是具足前五度修习般若。认识佛法的价值,传承传播佛法就是具足布施的慧:认识规则的价值,遵循规则就是具足持戒的慧:认识到逆境的真相,接纳逆境就是具足忍辱的慧;认识精进的价值和方法,持续有力修学就是具足精进的慧;认识禅定的意义,选择保持正知正念就是禅定的智慧
学行四摄以利他
一布施者
二爱语者
三利行者
四同事者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