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冠心病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冠心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冠状动脉。
编辑于2024-05-22 12:52:30冠心病
冠状动脉
右冠脉
缺血——房室传导阻滞
下壁心肌梗死
左冠脉
回旋支
侧壁
前降支(最易病变)
左心室,室间隔
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室早)
前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机制
内皮细胞的损伤
胆固醇等脂质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巨噬细胞吞噬变成泡沫细胞
形成粥样斑块
不稳定斑块形成血栓
心肌梗死
病因(危险因素)
三高
年龄增高
吸烟(饮酒不是)
低密度脂蛋白(导致血管血脂↑——低的低了好)
分型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稳定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
机制:当冠脉狭窄或部分闭塞时(固定斑块),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心脏负荷突然增加时 →劳力时,心脏耗氧量增加,但不能相应地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表现
症状
①诱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与不稳定型区分) ②性质:压迫、发闷、紧缩,伴有濒死感 ③时间:数分钟-十余分,3-5min, 一般不超过30min ④部位:胸骨后(胸骨中上段),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领部 ⑤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几分钟内可缓解
体征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VS 心梗血压下降)、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检查
心电图(首选)
静息时---半数正常 发作时---ST 段压低≥0.1mV, 提示心肌缺血、
运动负荷试验--阳性: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 持续2分钟 禁忌: 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
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Holter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 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及同工酶 CK-MB) 正常 VS 心肌梗死
CT 冠脉造影 CTA: 无创检查
冠脉造影 CAG: 金标准,最有价值,有创检查(管腔直径减少70%~75%)
放射性核素心脏造影
治疗
发作期:立即休息、硝酸甘油(首选,但不改善预后)舌下含服,扩张冠脉
缓解期:
①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
②药 物
a、改善缺血、减轻症状--β受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
b、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低LDL-C (他汀类)、ACEI 或 ARB 、β 受体阻滞剂
③血管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缺血型心肌病
隐匿型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分类
静息型—休息时发生
初发型——1-2月内的,很轻体力劳动可诱发
恶化型——时间↑,疼痛↑,频率↑,若超过2月,病情由稳定逐渐加重,恶化
变异心绞痛
休息和夜间发生
胸痛时间长(10-20min)
机制:冠脉血管痉挛(与上不同并非是血栓)
出现ST段一过性抬高
首选CCB(硝苯地平),禁用β 受体阻滞剂(夜间盖被)
病因及机制
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并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收缩(变异型心绞痛),微血管栓塞 →供氧减少和缺血加重
表现
①诱发心绞痛的阈值降低 ② 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增加(常常>30min) ③夜间/静息心绞痛 ④放射至新的部位、发作时新的症状(出汗、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 ⑤ 休息、硝酸甘油不完全缓解
检查
①心电图: 一过性 ST 抬高(变异型)、T 波低平或倒置 ②心脏标记物检查:肌钙蛋白升高考虑NSTEM ③冠脉造影:确诊 禁用负荷试验
治疗
①一般治疗:休息、消除紧张、环境安静 ②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CCB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
首选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禁忌溶栓,只需抗凝
禁用用二氢吡啶类,可用非二氢吡啶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先兆
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最突出
症状
①胸痛:多发于清晨,安静发作,休息/含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濒死感 ②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血沉↑、白细胞↑---坏死物质吸收导致 ③胃肠症状:疼痛剧烈时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多见于下壁梗死) ④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室颤为死因(前壁—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房室传导阻滞) ⑤低血压、休克 ⑥心衰: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小于2w)Killip分级
l 级 无明显心衰 Ⅱ 级 左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一上/中/下叶) Ⅲ级 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上中/中下) IV级 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BP<90/60mmHg)
检查
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①ST 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②宽而深的Q 波(病理性Q 波 ) ; ③T 波倒置动态性改变:(动态监测)
超急性期(高大不对称 T 波) →急性期(ST 段弓背向上抬高 和 T 波连成单相曲线、出现病理性 Q 波) →亚急性期(ST 段回复基线、 T 波平坦/倒置)→慢性期(T 波对称性倒置)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WBC↑ 、ESR↑ 、CRP1
②血清心肌梗死标记物
肌钙蛋白cTn(最特异和敏感):3~4h 内升高,1~2w 后恢复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次选指标):4h 内升高,3~4d 后恢复(1w 后再发梗死时价值大) 肌红蛋白SMB(出现最早但特异性差):2h 内升高, 1~2d 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