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为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行为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题,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发展,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联结主义理论,经典性条件性作用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教心3:学生个体差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与性别差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个体的智力差异。
这是一篇关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掌握这4项学习计划,让考试事半功倍!
高效学习思维导图
每周工作、学习计划安排思维导图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阅读理解的方法
学习方法论思维导图
笔记方法
思维导图方法学习总结技巧分享
21天写作训练营学习资料
刻意练习
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性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
观察狗的唾液分泌
经典性条件作用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即一个新刺激代替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刺激
激活行为的事件
中性
条件
需条件作用形成后能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
能够自动引起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反应
可观察的对刺激的回应行为
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的生理或情绪反应
条件作用
消退
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若重新强化条件刺激,条件作用就会回复
条件作用越巩固,消退速度越慢;反之...
泛化
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分化
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
二级/多级条件作用
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后,可与另一个中性刺激结合,从而形成新的条件作用
第一/二信号系统
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条件刺激
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华生
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
学习
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频因律
在其他条件相等时,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的越迅速
近因律
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易得到强化
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猫开迷箱实验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和错误的渐进过程
桑代克的学习律
准备律
个体在学习时存在预备定势
练习律
重复一个学习的反应,将增强S—O—R联结,且是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会加强
效果律
在一定情景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景中重复出现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最初是自发的行为。行为由于受到强化而成为在特定情景中随意或有目的的操作。 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 其形成过程就是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斯金纳箱实验
原则
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就会有重复的倾向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
R-S——S-R
强调分析机体的反应以及对反应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不在乎机体内部的问题
强化理论
强化
强化与惩罚
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如表扬)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如免做家务)
惩罚
使反应概率下降的刺激
1型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如打骂)
2型惩罚(消除愉快刺激,如禁用手机)
区别
强化不是奖励,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后果
分类
一级强化
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
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获得了自身强化效力的强化。 可分为社会强化,金钱,活动(玩乐、听歌、旅游)
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的活动(喜爱的)作为低频活动(不喜爱的)的强化物
强化程式
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
连续强化程式
在教导新反应时最为有效
断续强化程式
定时强化程式
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
固定时段后给予强化(发工资)
扇贝效应
个体的累积行为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处扇贝型曲线的变化趋势
定比强化程式
反应建立快,消退也快
固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计件数工作)
变时强化程式
反应建立慢、稳定,消退也慢
不定时给予强化(随机测验)
变比强化程式
反应建立慢,消退慢
不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
强化时的原则
教学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
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且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转化为断续强化
强化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发展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