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三章-审计证据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业务环境、内部控制等情况。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各种审计证据。该脑图展示了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包括从审计准备、执行到报告三个阶段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活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编辑于2024-06-05 02:58:24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涵盖了审计的多个方面。阐述了审计的存在形式,指出审计可以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在内容部分,列举了审计通常包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等,并指出审计过程中不包括“草拟的”、“初级的”、“错误的”和“重复的”信息。审计的基本目的,如为得出实现总体目标结论提供基础、提高职业判断的可辩护性,并详细说明了编制审计工作的目的,如有助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便于项目组说明执行情况、保留记录、便于实施项目质量复核等。详细说明了审计工作的编制、记录、归档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处理控制:这部分描述了信息在企业内部如何被处理、传递和存储,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公司层面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企业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如何部署和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其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还讨论了运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数据丢失、未经授权的访问、系统错误等,并强调了通过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的重要性。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业务环境、内部控制等情况。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各种审计证据。该脑图展示了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包括从审计准备、执行到报告三个阶段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活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涵盖了审计的多个方面。阐述了审计的存在形式,指出审计可以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在内容部分,列举了审计通常包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等,并指出审计过程中不包括“草拟的”、“初级的”、“错误的”和“重复的”信息。审计的基本目的,如为得出实现总体目标结论提供基础、提高职业判断的可辩护性,并详细说明了编制审计工作的目的,如有助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便于项目组说明执行情况、保留记录、便于实施项目质量复核等。详细说明了审计工作的编制、记录、归档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处理控制:这部分描述了信息在企业内部如何被处理、传递和存储,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公司层面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企业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如何部署和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其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还讨论了运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数据丢失、未经授权的访问、系统错误等,并强调了通过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的重要性。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业务环境、内部控制等情况。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各种审计证据。该脑图展示了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包括从审计准备、执行到报告三个阶段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活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性质
一、 含义
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其他的信息
二、 性质
充分性
含义
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影响因素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
评估的风险越高,所需证据的数量越多
审计证据质量
质量越高,可能需要的数量越少
质量存在缺陷,可能无法通过获取更多的证据弥补
适当性
含义
对审计质量的衡量
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内容
相关性
含义
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的目的、相关认定之间的逻辑关系
影响因素
测试方向
审计程序
可靠性
含义
证据的可信程度
影响因素
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三、 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识别出记录伪造,应做出进一步调查
使用IPE的考虑:评价此类信息的完成性和准确性
两项矛盾,追加程序,加以调查、核实
可以考虑取证成本和信息有用性的关系;但不应以取证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
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函证;重新计算;重新计算;重新执行
函证
一、 函证决策
应当考虑
(1)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2) 函证程序针对的认定
(3) 实施除函证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
可以考虑
(1) 被询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
(2) 预期被询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或意愿
(3) 预期被询证的客观性
二、 函证的内容
1. 对象
(1) 银行函证
必要性
应当对银行存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
豁免情形
1||| 有充分证据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
2||| 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且
(2) 应收账款函证
必要性
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
豁免情形
1||| 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
2||| 函证很可能无效
或
替代程序
如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3) 其他函证
1||| 往来函证
2||| 涉及第三方的其他资产
3||| 相关事项
2. 范围
金额较大;账龄较长;交易频繁但余额较小;重大关联方交易;重大或异常交易;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3. 时间
(1) 资产负债表日
(2) 资产负债表之前
条件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要求
对所含正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发生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 询证函的设计
1. 设计询证函时可能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1) 函证的方式
(2) 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
(3) 拟函证信息的性质
(4) 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
(5) 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2. 函证的方式
积极的函证方式
含义
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
消极的函证方式
含义
仅在不同意才回函
适用条件
(1)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2) 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3) 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4) 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四、 函证的实施管
1. 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处理
管理层要求合理→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管理层要求不合理且阻挠无法函证→应当视为审计范围受限,并考虑对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时CPA应保持职业怀疑并考虑
1||| 管理层是否诚信
2||| 是否可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
3||| 替代审计程序能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 函证发出前的控制
对被询证者的名称、地址及有关信息执行核对程序
仅核对内部信息可靠性不足
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
3. 函证发出方式的控制
(1) 邮寄
1||| 不使用被审计单位本身的邮寄设施,独立激发
2||| 警惕被审计单位拦截询证函的风险;考虑添加特定标识
(2) 跟函
1||| 注册会计师需要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和被询证者之间串通舞弊的风险保持警觉
2||| 考虑采用非预约方式按通用流程现场办理
(3) 电子函证
类型
专门提供函证平台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被询证者自身的电子询证函平台
第三方电子询证函平台的可靠性
I. 独立性风险
II. 安全性风险
1||| 函证相关方的身份真实性风险
2||| 平台的操作风险
3||| 平台信息传输安全性风险
4||| 平台记录函证控制过程的完整性风险
对第三方电子询证函平台的评估程序
I. 评估平台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独立性
II. 取得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证书或鉴证报告,了解相关的信息
五、 函证的评价
1. 评价函证可靠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1) 对询证函的设计、发出及收回的控制情况
(2) 被询证者的胜任能力、独立性、授权回函情况、对函证项目的了解及其客观性
(3) 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或回函中的限制
2. 回函方式的评价
邮寄回函
(1) 验证
(2) 被审计单位转交→不可靠,可以要求直接书面回复
跟函回函
验证处理人员的身份、权限和工作流程;观察处理过程
电子回函
(1) 创造安全环境
(2) 向被询证者核实回函的来源及内容
(3) 必要时要求提供回函原件
传真回函
向被询证者核实回函的来源及内容
口头答复
(1) 仅口头不可靠,可以要求提供直接书面回复
(2) 仍未收到书面回复,需要实施替代程序
3. 评价回函的限制性条款
影响可靠性
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依赖信息的程度
不影响可靠性
格式化的免责条款;条款与所测试的认定无关
4. 关注舞弊风险迹象
5. 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处理
处理思路
应当考虑再次发函→仍未得到回应,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替代程序要求
应对所有未回函的样本项目实施替代程序(不能选取部分)
无法替代的情形
风险大且函证是必要的
1||| 信息只能从外部获得
2||| 存在特定舞弊风险因素
应当确定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6. 对不符事项的处理
应当调查不符事项,已确定是否存在错报
某些不符事项并不表明存在错报
抽样方式函证,应当调查错报的原因并根据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
分析程序
一、 目的
(1) 运用于风险评估程序
(2) 运用于实质性程序
(3) 运用于总体复核
二、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 总体要求
(1) 应当用
(2) 无须每一方面都用。内控了解一般不用
2. 具体运用
(1) 形成合理预期
(2) 数据汇总行比较强
(3) 账户余额变化分析+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三、 用作实质性程序
1. 总体要求
可以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不要求必须用
2. 设计和实施的考虑因素
(1) 对所涉及认定的适用性
适用前提
大量可预期,内在有逻辑
影响因素
1||| 认定的性质
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3||| 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2) 数据的可靠性
影响因素
1||| 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2||| 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3||| 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 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3) 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
影响因素
1||| 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期的准确性
2||| 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3|||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4) 可接受的差异额
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
1||| 重要性
2||| 计划的保证水平
3|||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应当针对全部差异额进行调查
四、 用于总体复核
1. 总体要求
为了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应当用
2. 特点
VS风险评估
相同点
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基本相同
不同点
时间和重点不同、使用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
VS实质性程序
不同点
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详细和具体,且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3. 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