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处理控制:这部分描述了信息在企业内部如何被处理、传递和存储,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公司层面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企业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如何部署和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其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还讨论了运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数据丢失、未经授权的访问、系统错误等,并强调了通过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的重要性。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涵盖了审计的多个方面。阐述了审计的存在形式,指出审计可以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在内容部分,列举了审计通常包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等,并指出审计过程中不包括“草拟的”、“初级的”、“错误的”和“重复的”信息。审计的基本目的,如为得出实现总体目标结论提供基础、提高职业判断的可辩护性,并详细说明了编制审计工作的目的,如有助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便于项目组说明执行情况、保留记录、便于实施项目质量复核等。详细说明了审计工作的编制、记录、归档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业务环境、内部控制等情况。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收集各种审计证据。该脑图展示了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包括从审计准备、执行到报告三个阶段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活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1.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和会计核算程序的影响
2. 注册会计师的考虑因素
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
二、 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取决于被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三、 运用信息技术产生的风险
处理错误;安全控制隐患;数据丢失;人为干预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信息处理控制测试和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
一、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
1. 定义
(1) 对所有应用或控制模块有普遍影响的控制
(2) 通知对财务报表认定做出间接贡献,某些情况下做出直接贡献
2. 内容
(1) 程序开发
Windows系统的程序开发
(2) 程序变更
Windows系统的程序更新
(3) 程序和数据访问
访问Windows系统需要管理员权限
(4) 计算机运行
运行Windows系统需要搭载在稳定的计算机硬件之上
二、 信息处理控制
1. 定义和要素
(1) 定义:①信息技术应用程序的信息处理②人工进行的信息处理
(2) 要素:①完整性;②准确性;③存在和发生
(3) 环节:①输入;②处理;③输出
2. 审计关注点
(1) 系统自动生成报告
(2) 系统配置和科目映射
(3) 接口控制
(4) 访问和权限
三、 公司层面信息技术
代表了公司信息技术的整体环境
包括
公司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依赖程度
信息技术复杂性
对于外部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信息技术风险偏好
四、 三者关系
1. 关系
(1) 公司层面影响一般控制和处理控制的部署和落实
(2) 公司层面是整体控制环境,决定了一般控制和处理控制的风险基调
(3) 一般控制是处理控制的基础,一般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处理控制的有效性
2. 工作要求
(1) 均需了解与审计相关的一般控制和处理控制
(2) 如果拟信赖自动化处理控制,需要对一般控制进行测试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1. 不影响
不改变注会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2. 影响
(1) 影响审计线索和审计技术手段
(2) 影响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考虑
(3) 影响审计内容
(4) 影响注会的知识和技能
(5) 风险评估和应对程序;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
二、 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
考虑因素
(1) 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复杂度
(2) 信息系统复杂度
(3) 系统生成的交易数量和业务对系统的依赖程度
(4) 信息和复杂计算的数量
(5) 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
三、 评估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的复杂度
1. 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2. 评估信息系统的复杂度
(1) 商业软件
系统复杂程度;参数设置范围;客制化程度
(2) 自研系统
系统复杂程度;上一次重大变更时间及影响;变更后的系统运行情况及期间
3. 评估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度
信息技术环境复杂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系统是复杂的,反之亦然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一、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 类型
(1) 面向系统
平行模拟法、测试数据法、迁入审计模块、程序编码审查、程序代码比较和跟踪、快照
(2) 面向数据
数据查询、账表分析、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
2. 应用
实质性程序(特别是实质性分析);控制测试;辅助对舞弊的检查
二、 电子表格
数据分析
一、 数据分析的概念和运用场景
可以应用于审计不同阶段
风险评估、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实质性程序等
可以应用于审计,也可以广泛用于其他鉴证业务
二、 数据分析的作用
(1) 快速、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检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 提高注会识别舞弊的能力,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3) 有助于注会进行持续的审计和监控
(4) 帮助注会向治理层提供更加深入和更有针对性的观点和意见
三、 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1) 计划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总体目标取决于审计的具体阶段
(2) 获取和整理数据
数据分析工作的起点: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评价所用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评价相关性
评价可靠性
应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考虑数的来源和性质、获取数据的环境、与数据生成和维护相关的控制
(4) 具体执行数据分析
(5) 评价和应对数据分析结果
四、 数据分析面临的主要挑战
(1) 审计对象信息或审计证据的数字化程度
(2) 电子数据的可获得性
(3) 数据标准的统一
(4) 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信息处理控制存在缺陷
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管理
一、 不同信息技术下的信息管理
1. 网络环境
2. 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电子商务系统
二、 外包安排
含义
被审计单位可能将信息技术职能外包给专门的服务机构
总体程序
(1) 了解服务机构中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控制以及针对服务机构活动所实施的控制
(2) 获取相关控制运行有效的证据
控制测试
(1) 了解服务机构注会对服务机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的报告与控制测试相关的商定程序报告
(2) 测试被审计单位对服务机构活动的控制
(3) 对服务机构实施控制测试
获取外部报告
注会应考虑三点因素进行评价
(1) 控制测试涵盖的期间以及与管理层评估时间点的关系
(2) 测试涵盖的范围、测试的控制及其与企业控制的关联度
(3) 控制测试结果以及服务机构注会对控制运行有效性发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