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3版经济基础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23版经济基础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歌尔-俄林理论,并讨论了国际贸易的多个方面。首先,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它强调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因为各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理论为理解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还提及了国际贸易的其他关键元素,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强调了对外资引进质量的重视,以及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编辑于2024-06-05 13:47:4023版经济基础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也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且贸易会使双方均获得收益。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也叫H-O模型。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丰裕或稀缺程度,或者拥有这些主要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并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都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要素投入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企业的规模需要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克鲁格曼则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1.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
1.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如果一国有充裕的自然资源,除了能满足本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外还有剩余,或者该国拥有的资源在国际上的丰裕程度相对较高,就可以利用这种资源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2.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其加工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且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不仅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更能增加出口额。
3. 汇率水平的高低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这就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这也有利于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的增加
4. 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本国的经济状况,还受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例如,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有可能因此而减少
2.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
1. 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如GDP)的规模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
2. 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以本币标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为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扩大进口贸易
3. 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供给短缺,从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就会使一国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国际贸易政策
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包括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和对出口贸易的干预两个方面
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关税限制,即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是指国家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这种政策可以提高进口货物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非关税限制,即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一般情况下,自愿出口限制的数量是经过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谈判确定的
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公共采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技术标准是进口国为保证各种商品的进口质量符合一般的技术要求而作出的有关规定。为了限制外国某些产品的进口,常常规定一些外国企业难以掌握的技术标准,从而阻止外国产品进口
卫生检疫标准是一国对进口的动植物及其制品、食品、化妆品等所采取的必要的卫生检疫,以免疾病或害虫传入本国。进口国常常以不符合卫生标准为由,限制外国某些产品的进口
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直接补贴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
间接补贴
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在于对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
原产国标准,即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
第三国标准,即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确定
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国际贸易中的倾销通常存在四种类型
掠夺性倾销
指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
指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地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
指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却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
指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
反倾销税
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的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该产品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倾销对某一成员方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逐步下调关税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进出口的不断扩大
我国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为我国的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采取积极措施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中亚市场,稳住东南亚市场,对北美、日本、欧洲等重要市场采取更加灵活的战略
2. 进一步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要重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努力扩大服务出口,提高服务贸易产品的竞争力;要采取有效政策手段,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
3. 要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当前积极扩大进口不仅仅是为了扩大消费品和基础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规模,更是要通过优化进口结构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升国内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
4. 要重视外资引进质量,落实好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政策。从制度上消除行政交易成本,维护外资企业在境内开展公平、公正、合法竞争的经营活动,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以促进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向高端产业领域转移,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
5. 要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优化对外投资的结构,保护好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