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一建管理第6章
本导图的主要目的旨在学习一建管理的同时,将已学到的知识点分享与大家进行参考。希望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共同进步。
编辑于2024-06-13 14:58:38第6章建设工程成本管理
6.1工程成本影响因素及管理流程
6.1.1工程成本分类及影响因素
1.工程成本分类
1)按工程成本对象的范围分类
工程成本分为建设工程项目总成本、单项工程成本、单位工程成本、分部工程成本和分项工程成本。
2)按工程成本发生的阶段分类
工程成本分为投标成本、勘察设计成本、采购成本、施工成本及竣工验收成本。
3)按生产费用计入工程成本的方法分类
最容易出题,分清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
(2)间接成本——指工程承包单位为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施工间接费支出,包括勘察设计费、采购成本、现场管理人员的人工费、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检验试验费、工程保修费以及其他费用等。无法直接计入某一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必须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分配计入不同成本核算对象。
4)按工程成本与工程数量的关系分类
(1)固定成本。如办公费、管理人员工资和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等。
(2)变动成本。如直接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等。
5)按成本形成的时间划分
(1)预算成本——建设单位和工程承包单位通过招标投标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时确定的工程成本。这里的预算成本是整个工程承包项目的预算成本。
(2)计划成本——工程承包单位根据工程合同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结合项目实际及本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而计算确定的工程项目最低的资源消耗和费用总和。该计划成本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考核的基本依据。
(3)实际成本——工程承包单位在项目实施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包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施工成本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反映工程承包单位的成本绩效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6)按工程成本的可控性分类
工程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7)按工程成本要素构成划分
从建设工程全要素成本视角考虑,传统意义上的施工成本可称为建造成本,而不同工期、质量、安全、绿色水平对应的成本可称为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和绿色成本。
(1)工期成本。
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成本会随着工期缩短而增加,间接成本会随着工期缩短而减少。为了控制工期成本,需要比选各施工进度计划方案,从中找出施工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为此,可采用工程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工期-成本优化方法。
(2)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实现工程质量目标而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因不能达到质量水平而造成的各项损失费用之和。
质量成本可分为控制成本和损失成本两部分。
①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又可分为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
区分
预防成本是指为防止工程质量缺陷和偏差出现,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质量标准所采取的各项预防措施所支出的费用,包括质量规划费、工序控制费、新工艺鉴定费、质量培训费、质量信息费等;
鉴定成本是指为保证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本身及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定所支出的费用,包括施工图纸审查费,施工文件审查费,原材料、外购件检验试验费,工序检验费,工程质量验收费等。
②损失成本。损失成本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指挥决策失误、违反标准及操作规程、成品保护及机具设备保养不善等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工程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包括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用等;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工程移交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需支付的费用总和,包括工程保修费、损失赔偿费等。
通过绘制质量成本曲线,即可寻求使质量成本最低时的工程质量水平或在质量成本与工程质量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3)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可分为安全生产保障成本和安全事故损失成本两部分。
安全生产保障成本包括安全防护工程费用、安全防护措施费用、安全教育培训费用等;安全事故损失成本包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和企业外部损失成本。
通过分析安全成本与安全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寻求安全成本控制点。
(4)绿色成本。
绿色成本是指按照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绿色建造措施成本,以及因绿色建造不善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与安全成本类似,绿色成本也可分为绿色建造成本和事故损失成本两部分。同样地,通过分析绿色成本与绿色建造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建造的前提下,寻求绿色成本控制点。
2.工程成本影响因素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项目范围、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
1)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与工程成本密切相关,应在合同中对于项目范围进行清晰明确的约定。
2)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是项目管理范围的具体体现,是决策之后影响工程成本最重要的阶段。工程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主要通过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及设计质量方面。
3)工程施工
(1)劳动力成本影响。
(2)材料和设备成本影响。
(3)施工机具设备成本影响。
(4)现场管理能力的影响。
(5)施工方法的影响。
(6)施工工期的影响。
(7)施工质量的影响。
(8)施工安全的影响。
(9)环境的影响。
6.1.2工程成本管理流程
施工成本管理是指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以责任成本为主线,对施工成本进行计划、控制、分析,并进行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的过程。
6.2施工成本计划
6.2.1施工责任成本构成
1.施工责任成本
施工责任成本是以履行施工合同为前提,依据施工项目预算成本,经过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机构协商确定的由项目管理机构控制的成本总额。
责任成本具有四个条件:
①可考核性,责任中心能够实时考核责任成本的执行过程及结果;
②可预计性,责任中心能够知晓责任成本的发生与发展;
③可计量性,责任中心能够计量责任成本的大小;
④可控制性,责任中心能够有效调节、控制责任成本。
2.施工责任成本构成
施工责任成本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专业分包费、措施费、间接费、其他费用组成。施工责任成本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施工责任成本=预计结算收入一税金一项目目标利润
施工责任成本降低额=施工责任成本一项目实际成本
施工责任成本降低率=施工责任成本降低额/施工责任成本
6.2.2施工成本计划编制
1.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
1)竞争性成本计划——在施工投标及签订合同阶段的估算成本计划。
2)指导性成本计划——选派项目经理阶段的预算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指导性成本计划是以合同价为依据,按照企业定额标准制定的施工成本计划,用以确定施工责任成本。
3)实施性成本计划——在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企业施工定额编制的施工成本计划。
2.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和程序
1.法律法规 2.相关 3.有关、类似
1)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1)合同文件;
(2)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3)相关设计文件;
(4)价格信息;
(5)相关定额;
(6)类似项目成本资料。
2)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
①预测项目成本;
②确定项目总体成本目标;
③编制项目总体成本计划;
④项目管理机构与企业职能部门根据其责任成本范围,分别确定各自成本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成本计划;
⑤针对成本计划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⑥由项目管理机构与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审批相应的成本计划。
3.施工成本计划编制方法
1)按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按成本组成分解,施工成本可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等。在此基础上,可编制按成本构成分解的成本计划,如图6.2-1所示。
2)按项目结构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在编制成本支出计划时,要在项目总体层面上考虑总的预备费,也要在主要分项工程中安排适当的不可预见费。
3)按工程实施阶段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按实施进度编制成本计划,通常可在控制项目进度的网络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得到。
时标网络图上按月编制的成本计划 时间——成本累积曲线(S形曲线)
6.3施工成本控制
控制方法是重点
6.3.1施工成本控制过程
施工成本控制过程可分为两类:
一是管理行为控制过程;二是指标控制过程。
管理行为控制是对施工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基础,指标控制则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两个过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
1.管理行为控制过程(略)
2.指标控制过程
排序
1)确定成本管理分层次目标
2)采集成本数据,监测成本形成过程
3)找出偏差,分析原因
4)制定对策,纠正偏差
5)调整改进成本管理方法
6.3.2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赢得值法、过程控制方法重点 两类控制过程,程序排序
1.施工成本过程控制方法
1)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
2)材料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
(1)材料用量的控制。
①定额控制——有消耗定额的,限额发料。
②指标控制——无消耗定额的,计划管理+指标控制。
③计量控制——收发计量、投料计量
④包干控制——部分小型及零星材料(如钢钉、钢丝等)一般由作业者包干控制。
(2)材料价格的控制。
①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
②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3)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控制
(1)台班数量
(2)台班单价
4)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
(1)做好分包工程的询价;
(2)订立平等互利的分包合同;
(3)建立稳定的分包关系网络;
(4)加强施工验收和分包结算等工作。
2.成本动态监控方法(挣值法)
1、BCWP(已完工作预算费用)=1200*15=①
2、BCWS(计划工作预算费用)=1000*15=②
3、A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1200*13=③
1、费用偏差CV=已完工作*预算单价-已完工作*实际单价
2、进度偏差SV=已完工作*预算单价-计划工作*预算单价
3、费用绩效指数(CPI)=已完工作*预算单价÷已完工作*实际单价
4、进度绩效指数(SPI)=已完工作*预算单价÷计划工作*预算单价
找英文单词
费用(进度)偏差反映的是绝对偏差。费用(进度)偏差仅适合于对同一项目作偏差分析。费用(进度)绩效指数反映的是相对偏差,它不受项目层次的限制,也不受项目实施时间的限制,因而在同一项目和不同项目比较中均可采用。
引入赢得值法,可以克服过去进度、费用分开控制的缺点。引入赢得值法即可定量地判断进度、费用的执行效果。
3)施工成本偏差的表达方法
4)施工成本偏差原因分析
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已完工程实际费用(ACWP)、拟完工程预算费用(BCWS)、已完工程预算费用(BCWP)三条曲线靠得很近、平稳上升,表明施工项目按预定计划进行。如果三条曲线离散度不断增加,则可能出现较大的费用偏差。
5)施工成本纠偏措施
(1)组织措施(组织、分工、流程、计划、管理等)
(2)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
(3)经济措施(①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②及时落实业主签证结算工程款)
(4)合同措施(合同、索赔、附加协议)
6.4施工成本分析与管理绩效考核
6.4.1施工成本分析
1.施工成本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1)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
(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
(2)业务核算——范围比会计核算要广,可以对已经发生、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一般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特点——对个别的经济业务进行单项核算。
(3)统计核算——计量尺度比会计宽,可以用货币计算,也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计量。能提供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指标。可以计算当前的实际水平,还可以确定变动速度以预测发展的趋势。
2)施工成本分析的内容
(1)时间节点成本分析。
(2)工作任务分解单元成本分析。
(3)组织单元成本分析。
(4)单项指标成本分析。
(5)综合项目成本分析。
2.施工成本分析方法
1)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等。
(1)比较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①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
②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
③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①相关比率法
②构成比率法(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
③动态比率法(用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2)综合成本分析方法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重点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是已完分部分项工程。
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
三算不分家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为: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成本分析,但是对于那些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则必须进行成本分析,且做到从开工到竣工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
(2)月(季)度成本分析
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
成本分析中发现的“政策性”亏损,应从控制支出着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程度。(3)年度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成本转入下一年度。
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
分析的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进考场前看看
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包括:
竣工成本分析
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3)成本项目分析方法
(1)人工费分析。
(2)材料费分析。(①主要材料、结构件费用的分析;②周转材料使用费分析;③采购保管费分析;④材料储备资金分析。)
(3)施工机具使用费分析。
(4)管理费分析。
6.4.2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
1.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的内容
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应分层进行,包括企业对项目成本的考核、对项目管理机构可控责任成本的考核和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考核。
(1)企业对项目成本的考核包括对施工成本目标(降低额)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业绩的考核。
(2)企业对项目管理机构可控责任成本的考核包括:
①项目成本目标和阶段成本目标完成情况;
②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③成本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情况;
④对各部门、各施工队和班组责任成本的检查和考核情况;
⑤在成本管理中贯彻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执行情况。
2.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1)企业的项目成本考核指标
项目施工成本降低额=项目施工合同成本一项目实际施工成本
项目施工成本降低率=项目施工成本降低额/项目施工合同成本×100%
2)项目管理机构可控责任成本考核指标
(1)项目经理责任目标总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目标总成本降低额=项目经理责任目标总成本一项目竣工结算总成本
目标总成本降低率=目标总成本降低额/项目经理责任目标总成本×100%
(2)施工责任目标成本实际降低额和降低率。
施工责任目标成本实际降低额=施工责任目标总成本一工程竣工结算总成本
施工责任目标成本实际降低率=施工责任目标成本实际降低额/施工责任目标总成本×100%
(3)施工计划成本实际降低额和降低率。
施工计划成本实际降低额=施工计划总成本一工程竣工结算总成本
施工计划成本实际降低率=施工计划成本实际降低额/施工计划总成本×100%
3)项目经理对所属各部门、各施工队和班组的考核(略)
3.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法
一分
1)关键绩效指标(KPIs)优点:
优点:
①明确管理焦点
②提高管理成效
③提高考核客观性
缺点:
①指标难界定且缺乏弹性
②适用范围有限
③实施困难
KPIs适用于需要定量化考核且考核周期短的企业。
2)360°反馈法(“全视角反馈法”)
360°反馈法的优点如下:
①提高考核准确性
②促进个体发展
③增强部门合作
360°反馈法的缺点如下:
①考核时间和成本较高
②考核标准不明确
③存在负面影响
总之,360°反馈法适用于需要定性化考核的企业。
3)PDCA管理循环法
——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优点:
优点:
①提高管理成效
②增强部门协作
缺点:
①投入成本高
②过于强调计划性
PDCA管理循环法适用于需要周期性考核的企业,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全的成本管理流程。
4)平衡积分卡
企业可以结合平衡积分卡的四个维度来设定适当的指标。
①财务绩效指标
②客户满意度指标
③内部流程效率指标
④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
平衡积分卡优点:
①提高考核准确性
②提高管理效率
③促进长期发展
④激发个体积极性
平衡积分卡缺点:
①实施难度大且缺乏弹性
②实施周期长
平衡积分卡适用于需要定量化考核且考核周期长的企业,要求企业具有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健全的成本管理流程、先进的成本管理水平,以及较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5)目标管理法(MBO)
通过制定明确的施工成本目标来指导项目管理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和绩效。
MBO的优点:
①提高管理成效
②提高考核客观性
③考核成本较低
④激发个体积极性
⑤增强部门协作
MBO的缺点:
①目标设定难度大且协调成本高。
②缺乏过程管理。
MBO适用于需要定量化考核的企业,要求企业具有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多部门的组织结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以及较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