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方剂—解表剂
主要介绍了中医方剂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外感风寒病症的不同阶段和症状,提供了相应的中药方剂及其组成、功效和主治病症。桂枝汤,主要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疗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等外感风寒表虚证。列举了多个方剂,如元活血汤、真人养脏汤、乌梅丸、正柴胡饮等,并说明了它们的主治病症和功效,涵盖了从轻症到重症的不同情况,以及方剂中特定药物的配伍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组成:桂枝:白芍=1:1 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
方解:甘草+桂枝:辛甘化阳 甘草+白芍:酸甘化阴
用法:温覆,啜热稀粥。 药效:鷙鷙汗出,禁如水流漓。 注意⚠️:不必尽剂(复元活血汤)。 禁食生冷黏滑(真人养脏汤、乌梅丸)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
轻症:脉浮。 正柴胡饮:防陈生姜芍甘汤。 功用:平散风寒
重症:脉浮紧。麻黄汤:桂枝杏仁甘草麻黄。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解:甘草功用:宣降缓峻汗不伤。 疮淋失血汗勿用
变化
风水夹热
越婢汤:组成:麻姜甘石加大枣。 功用:发汗行水。 恶风,一身悉肿。眼睑肿胀为主。
疮疡初起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二活胡,枳桔苓芎甘草虚。 红肿热痛,脉浮数。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气郁不畅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 胸闷。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兼有热
夹湿兼里热:九味羌活汤:主治:四肢酸楚,口苦微渴。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特点:分经论治。羌活—太阳头痛。 细辛—少阴头痛。 白芷—阳明头痛。
内有郁热: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主治:烦躁 溢饮。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甘草:缓峻防石益气调。
兼有痰浊(素有停饮,外感风寒)
小青龙汤: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主治:支饮。咳痰白稀沫,喘息不得平卧。功用:散寒解表,温肺化饮。特点:散收并用。
风寒轻,痰郁上逆重
射干麻黄汤:主治:咳逆上气,喉中水鸡声。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辛凉解表剂
辛凉三剂
辛凉轻剂 桑菊饮:主治:身热不甚,但咳,脉浮数。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辛凉平剂:银翘散:主治:风温初期(咽痛、舌边尖红,无汗或有汗不畅。)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荆芥穗、生甘草。
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主治: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无汗或有汗。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组成:麻黄:石膏=1:2。甘草(寒温宣降气防石)。
解肌二剂
柴葛解肌汤: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目眶痛,目疼咽干。功用:解肌清热。三阳同治。
升麻葛根汤:功用:解肌透疹。
扶正解表剂
气虚外感
轻:败毒散:主治:肢体酸楚,脉浮而按之无力。功用:益气解表,散风祛湿。人参:不伤复如正鼓邪。逆流挽舟法。
重:参苏饮:主治:外感风寒,脾虚湿盛痰浊。乏力,痰白稀。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阳虚外感
轻: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沉。暴哑。功用:助阳解表。麻细附子221
重:再造散:主治:恶寒发热,头身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熟附子,煨生姜。功用:助阳益气,散寒解表。
血虚外感
葱白七味饮:用法:如觉欲汗,渐渐覆之。功用:养血滋液,解表散寒。
阴虚外感
加减葳蕤汤:主治:发热恶寒,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无汗或有汗不多。桔梗宣肺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