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基础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经济基础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知识点总结,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生成的。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会计工作就是依照这一程序不断重复、循环进行的。
编辑于2024-07-11 16:31:11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企业战略类型知识点总结,包含基本竞争战略、企业成长战略、企业稳定战略、企业紧缩战略。
24版工商管理第一章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如何提升直播间流量竞争力,详细概述了如何提升直播间流量竞争力的多方面策略。强调了提升直播间流量竞争力的全方位策略,包括优化直播场景、增强主播能力、精准选品与排品、利用数据指导决策以及加大流量投放等。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直播间的流量承接力和转化率,从而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企业战略类型知识点总结,包含基本竞争战略、企业成长战略、企业稳定战略、企业紧缩战略。
24版工商管理第一章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如何提升直播间流量竞争力,详细概述了如何提升直播间流量竞争力的多方面策略。强调了提升直播间流量竞争力的全方位策略,包括优化直播场景、增强主播能力、精准选品与排品、利用数据指导决策以及加大流量投放等。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直播间的流量承接力和转化率,从而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经济基础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
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生成的。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会计工作就是依照这一程序不断重复、循环进行的
会计确认
1. 会计确认的概念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是要明确某一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某一会计事项一旦被确认,就要同时以文字和数据加以记录,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 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
2. 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
3. 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2. 会计确认的标准
1. 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 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
3. 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如价值、成本等,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
根据以上标准,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及时,并坚持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费用时,应当按照收入和对应发生的费用配比的要求操作。
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合理进行跨期摊提和分配,以便如实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1. 收入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收入权利的交易或事项发生之时
2. 费用的确认应是在承担费用的交易或事项出现之时
3. 资产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资产所有权的交易发生之时
4. 负债的确认要建立在确定负债成立的有关业务发生之时
会计计量
1. 会计计量的概念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会计要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会计语言”来传递的,“会计语言”就是以定量的方式,采取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将经济业务的实际变化情况及其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进行反映和描述。会计计量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为多少,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2. 会计计量的属性
会计计量由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方面内容组成。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是货币量度,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也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的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1.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本适用的前提是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4. 现值
现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且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不存在大幅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的事项。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会计记录
1. 会计记录的概念
会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将会计要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会计记录来实现的。会计记录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2. 会计记录的方法
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1. 设置账户
为了序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发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需要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账户是根据以会计要素划分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账户设置一般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与会计科目的级次相对应。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1. 账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账户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和损益类。
2. 按照账户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化情况决定的。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结构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1.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
2.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是: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1.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对
2.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2. 复式记账
1.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通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法由于反映全面、便于检查的特点,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2.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按照会计等式建立的资产负债表,资产的项目一般列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列在右方。为了使账户中的记录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相吻合,各项资产的期初余额应分别记入该账户的左方(借方);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应分别记入该账户的右方(贷方)。这样,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时,资产的增加,应记在与资产期初余额的同一方向,即账户的左方(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增加的相反方向,即账户的右方(贷方);同样道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账户的右方(贷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应记在账户的左方(借方)。上述内容和登记方法,构成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贷方核算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下,为了保证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的正确性,需要在一定时期终了时,根据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即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的,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要求都是借贷平衡
1.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 余额试算平衡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3. 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它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1.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控制经济活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正确,明确经济责任,为记账提供可靠依据,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
2.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在登记账簿之前,应按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据以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
4. 登记账簿
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是联结会计凭证与财务会计报告的中间环节。账簿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
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根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数据。按照账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3. 账务处理程序
1. 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报告的步骤和方法,即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汇总,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的编制的步骤和方法。
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原始凭证一记账凭证一会计账簿一会计报表
2. 主要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我国各经济单位通常采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有五种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1.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2.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该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日登记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然后根据它们登记总分类账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通过多栏式日记账进行汇总,再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可以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其缺点是如果单位经济业务多,必然会导致日记账栏目过多、账页庞大、容易串行串栏、不便于登记。该处理程序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大、经济业务量多,但使用会计科目较少的单位
5.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是将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结合起来,设置一本联合的账簿,称为日记总账,并将所有经济业务都登记在日记总账上
该处理程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所有科目都设在一张账页内,导致账页过长,不便于记账和查阅。其适用于经济业务量较少,使用会计科目也较少的单位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会计报告是对账簿记录资料进行的再加工,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为了保证报告的数字真实可靠,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必须进行财产清查
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特定时点和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等的结构性书面文件。我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1.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3.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分类
1. 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经济内容的不同,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三类
2. 按照会计报表报送对象的不同,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
1. 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任何单位不得任意增减
2. 对内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报表的种类、格式、内容及编制方法是根据企业内部需要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
3. 按照会计报表编制主体的不同,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1. 个别会计报表是指只反映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会计报表
2. 合并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占被投资企业的资本总额50%以上的情况下,将被投资企业和本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将其有关经济指标与本企业的数字合并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它反映的是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共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只编制对外会计报表
4. 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不同,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和月度会计报表三类
1. 年度会计报表是用以总括反映企业年终财务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的报表
2. 季度会计报表是用以总括反映企业季末财务状况和季度经营成果的报表
3. 月度会计报表是用以反映企业月末财务状况和月度经营成果的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