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最详细的2024年度一级建造师考试知识点汇总——市政实务篇13
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十三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水控制,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辑于2024-07-12 22:45:46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二十四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为备考2024年度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试的考生提供了一份详尽、系统的学习资料。通过梳理道路改造工程、桥梁改造工程、管网改造施工等内容,帮助考生全面掌握市政实务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助力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二十二节:城镇管道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十七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二十四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为备考2024年度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试的考生提供了一份详尽、系统的学习资料。通过梳理道路改造工程、桥梁改造工程、管网改造施工等内容,帮助考生全面掌握市政实务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助力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二十二节:城镇管道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市政工程专业实务课第十七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控制,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分为集水明排、降水、隔水、回灌四类,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基本要求
地下水控制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
地下结构施工的要求
工程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要求
多余的地下水符合城市地表水排放标准的可排入城市雨水管网或河湖,不应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疏干地下水有增加坑内土体强度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到井点降水。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降水
降水方法的选择的要求
基坑范围内地下水位应降至基础垫层以下不小于0.5m
对基底以下承压水应降至不产生坑底凸涌的水位以下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地下水的控制应采取集水明排措施(截水沟、挡水槽、排水沟、集水井),拦截、排除地表(坑顶)、坑底、坡面积水
降水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土颗粒流失的措施
应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对工程环境的影响应在可控范围之内
应能充分利用抽排的地下水资源
回灌
地下水回灌宜采用井灌法,具体方法可采用管井回灌,大口井回灌
地下水回灌方式包括重力回灌,真空回灌,压力回灌
回灌宜首选同层地下水回灌,当非同层回灌时,回灌水源的水质不应低于回灌目标含水层地下水的水质,当回灌目标含水层与饮用地下水联系较紧密时,回灌水源的水质应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集水明排
集水明排时,沿排水沟宜每隔30-50m设置一座集水井
排水明沟宜布置在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明沟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采取防渗措施
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集水明排设施与市政管网连接口之间应设置沉淀池
当基坑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强的砂类土,基坑侧壁出现渗水时,可在基坑边坡上透水处分别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集水明排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下部造成边坡塌方
降水井
降水系统的布置
降水系统平面布置应根据工程的平面形状、场地条件、建筑条件确定
在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
面状降水工程降水井点宜沿降水区域周边呈封闭状均匀布置,距开挖上口边线不宜小于1m
井点布置
当真空井点孔口至设计降水水位的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级真空井点; 当大于6m且场地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多级真空井点,多级井点上下级高差宜为4-5m
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确定,可布置成环形、U形、线形(单排、双排)
井点间距宜为0.8-2m,距开挖上口线距离不应小于1m,集水总管宜沿抽水水流方向布设,坡度宜为0.25%-0.5%
降水区域四角位置井点宜加密
降水施工
真空井点的成孔规定
垂直井点
对易产生塌孔、缩孔的松软地层,成孔施工宜采用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钻进方式; 对于不易产生塌孔、缩孔的地层,可采用长螺旋钻进、清水或稀泥浆钻进方式
水平井点
一般在隧道中采用
倾斜井点
主要用于应对岩层倾斜、多层地下水位、不确定的地下水流方向以及复杂地质条件等情况
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且不宜大于300mm
成孔深度不应小于降水井设计深度
真空井点施工安装要求
井点管成孔后,向孔内安防井点管
井点管安装到位后,向孔内投放滤料,滤料填至地面以下1-2m后应用黏土填满压实
井点管、集水总管应与水泵连接安装
形成完整的真空井点抽水系统后,应进行试运行
喷射井点施工安装要求
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单井试抽
试运行
管井施工的要求
根据地层条件选用冲击钻、螺旋钻、回转钻或反循环等方法
井管宜高出地表200mm以上
单井完成后应及时洗井,洗井后应安装水泵进行单井试抽
单井、排水管网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联网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降水运行
降水的作用
截住坡面及基底的渗水
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
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防止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
减少承压水头对基坑底版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
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
隔水帷幕
隔水帷幕的布置情况
基坑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中
井点降水目的: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
位置:降水井布置于坑内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的隔水顶板中
井点降水目的:防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
位置:降水井布置于坑外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
井点降水目的
基坑开挖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水含水层,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
基坑开挖较深,坑底已进入承压水含水层,前期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压含水层为目的
位置:降水井布置于坑内
隔水帷幕施工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法帷幕
旋喷注浆固结体的有效直径、摆喷注浆固结体的有效半径宜通过试验确定
缺少试验时,可根据土的类别及其密实程度、高压喷射注浆工艺,按工程经验确定
压力注浆法帷幕
注浆宜按隔一孔或多孔的顺序进行,当地下水流速较大时,应从水头高的一端开始注浆
对渗透系数变化较小的地层,应先注浆封顶,后自下而上注浆,防止浆液上冒; 对渗透系数随深度加深而增大的地层,则应自下而上注浆; 对互层地层,应先对渗透系数或孔隙率大的地层注浆
采用定量、定压结合方式注浆,对先序注浆孔采取定量注浆,对后续注浆孔采取定压注浆
注浆结束时应先停水玻璃浆液泵,后停水泥浆液泵
水泥搅拌桩帷幕
单排搅拌桩帷幕的搭接宽度
双排搅拌桩帷幕
地下水位较高、渗透性较强的地层中采用
搭接宽度
搅拌深度≤10m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搅拌深度为10-15m,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搅拌深度大于15m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
地下连续墙式帷幕
地下连续墙槽段之间的接头应满足防渗隔水的要求
咬合式排桩帷幕
加筋桩应在非加筋桩初凝前进行施工
咬合排桩基桩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20mm
沉箱式帷幕
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方可拆除垫木
沉井下沉时应保持对称均匀
每次接筑最大高度不宜超过5m
冻结法帷幕
土体含水量>2.5%、地下水含盐量≤3%、地下水流速≤40m/d,均可适用常规冻结法
当土层含水量>10%和地下水流速≤7-9m/d时,冻土扩展速度和冻结体形成的效果最佳
在冻结体的保护下进行工作井或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开挖施工
主要优点: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地下水封闭效果好,地层整体固结性好,对工程环境污染小
回灌
浅层潜水回灌宜采用回灌砂井和回灌砂沟,微承压水与承压水回灌宜采用回灌井。 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时,应设置水位观测井
监测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出水量和含砂量监测、水质监测、变形监测、巡视检查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