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党史
四史中的中国党史,包含党的一大定方向、北伐战争掀高潮、井冈星火辟新路、中流砥柱塑道路、中国梦画新蓝图、曲折探索求新路、改天换地兴大业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编辑于2024-07-19 18:47:59四史中的中国党史,包含党的一大定方向、北伐战争掀高潮、井冈星火辟新路、中流砥柱塑道路、中国梦画新蓝图、曲折探索求新路、改天换地兴大业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大学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漫长发展历程。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介绍了药剂学的整体框架,详细讨论了药剂学的多个方面。“药用辅料”和“药品相关法规”部分,分别探讨了药物配方中辅料的选择和作用,以及药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部分,这里重点讨论了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药物在体外可能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变化。同时,还提到了药物的吸收顺序,这是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四史中的中国党史,包含党的一大定方向、北伐战争掀高潮、井冈星火辟新路、中流砥柱塑道路、中国梦画新蓝图、曲折探索求新路、改天换地兴大业等,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大学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漫长发展历程。以下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介绍了药剂学的整体框架,详细讨论了药剂学的多个方面。“药用辅料”和“药品相关法规”部分,分别探讨了药物配方中辅料的选择和作用,以及药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部分,这里重点讨论了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药物在体外可能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变化。同时,还提到了药物的吸收顺序,这是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讲 党的一大定方向
一、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开启新民主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四、南陈北李发起建党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
第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试验失败,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需要。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四,早期党的地方组织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组织基础。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离不开中国的工人运动,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受到共产国际的思想理论,人员以及财力上的支持。
(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三)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五、工农革命曙光初照
(一)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二)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初步开展
第二讲 北伐战争掀高潮
一、国共合作开创革命新局面
二、北伐战争与反动军阀的覆灭
三、“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四、蒋汪背叛与大革命的失败
五、大革命时期党的经验和教训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
在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方面,党提出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党中央机关和党的各级地方组织的建设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得到了迅速扩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取得初步进展。党对民主革命的目标、领导权、动力和革命对象等重大问题通过革命实践的探索,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党对土地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共产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以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扩大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既要发展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的数量,更要巩固党的组织和注重党员的质量。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成功。
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了光荣的一页。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与此同时,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从失败中汲取教妙“,开始,匱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讲 井冈星火辟新路
一、三大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毅然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组织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四省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失败后的新方针。
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次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干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南昌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根据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在发言中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提出了整顿队伍、纠正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八七会议及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新方针,使党在政治上大进了一步。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后,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8月9日,在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
二、星火燎原革命新路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大革命失败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四、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深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进攻。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东北人民陷入亡国惨痛之中。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
第四讲 中流砥柱塑道路
一、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卢沟桥事变点燃全国抗战怒火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则展开了全国性抗战。
(二)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潮
(三)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抵抗与溃败
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
忻口会战(1937年10月至11月)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
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五、持久战与人民战争理论的提出
六、战胜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一)使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七、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及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八、空前团结: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
(一)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二)党的七大召开
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的错误倾向。这就使党的路线方针的顺利贯彻有了根本的保证。
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这就使全党有了在政治上、思想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九、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
第五讲 改天换地兴大业
一、站起来,中华民族的新生
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改变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走向统一、团结。1949年以前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分散而虚弱的国家,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国内新旧军阀割据,造成国家严重的分裂。新中国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行使权力。国内各民族结束了过去那种互相歧视、互不信任,甚至互相对立的状况,平等地成为共和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结束了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党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始了为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任务而奋斗的征程。
二、执政之初的考验与党的任务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三、抗美援朝,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1950年6月25日,中国近邻的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四、重整河山,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一)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二)调整工商业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五、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新中国奠基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第六讲 曲折探索求新路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一)《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第一至第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第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十大关系”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关系,涉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二)《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后来,毛泽东回顾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二、党的八大与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党的八大
(二)党的八大后的进一步探索
(三)“一五”计划重大成就
三、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暴风骤雨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二)全党整风
(三)反右派斗争
四、在“大跃进”的潮起潮落中偏离正轨
(一)“大跃进”的发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初步纠“左”的努力
五、三年困难时期和全面调整
(一)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局面
第一,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粮食极度缺乏
第二,国民经济各项比例严重失调。
第三,通货膨胀严重,市场供应紧张。
(二)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初步总结经验和提出八字方针
第一,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少扣多分,二是对供给比例加以控制。
第三,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
第四,安排社员生活,办好公共食堂,实行劳逸结合。
第五,应该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贸易,便利公社、生产队、生产小队和社员交流和调剂自己生产的产品,活跃农村经济。
第六,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各部门工作条例的制定
3.七千人大会及其后的进一步调整
4.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六、二十年砥砺前行的成就与教训
(一)巨大成就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二)经验教训
第七讲 中国梦画新蓝图
一、党的十八大:一场催人奋进的盛会
二、锚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三、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首先是富强之梦,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的保障,因而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基石。中国梦其次是民族崛起之梦,只有真正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中华民族才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因而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明确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二)为什么要用中国梦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三)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四、党的十九大:在历史新起点上圆梦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实践基础
2.新时代的内涵
3.新时代的意义
(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
(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一,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第二,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五、在自我革命中坚守初心使命
六、精准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七、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第六,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第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